刘妍;夏黎明;邹明丽;王承缘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和乳内动脉血流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7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患侧椎动脉和乳内动脉,判断血流方向和进行血流频谱分析.结果椎动脉Ⅰ度窃血5例,乳内动脉血流方向均为正向血流.椎动脉Ⅱ度窃血7例,乳内动脉有3例收缩期出现低速短暂的反流,其余4例为正向血流.椎动脉Ⅲ度窃血5例中,有4例乳内动脉为全心动周期的反向血流,1例收缩期出现反向血流.结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患侧椎动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窃血;而乳内动脉也可通过侧支循环发生反向血流,参与代偿上肢动脉供血.椎动脉和乳内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变化均早于舒张期.
作者:徐光;李慧玲;张征;苏里亚;彭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25岁.10年前左小腿外伤后出现左侧小腿内踝上方局部疼痛,呈针刺样,范围约硬币大小,走路及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出现局部隆起,表面有波动感,触碰后剧痛难忍.曾在当地医院以注射器抽出2毫升暗红色液体后局部肿胀消失,疼痛减轻,2个月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进行性加重.体检:左侧小腿中下段内侧皮肤红肿,无破溃,范围约5 cm×5 cm,触痛明显,表面稍有波动感,左踝关节活动受限,左侧腓肠肌萎缩,肌张力正常,双侧膝反射活跃,左跟腱反射消失,左足呈背曲状.
作者:赵军;陈燕萍;蒋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心肌速度分布图(myocardial velocity profile,MVP)对左室短轴方向局部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应用MVP对15例健康志愿者、15例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和11例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的收缩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高血压组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收缩期心肌速度梯度(myocardial velocity gradient,MVG)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1.8±0.3)vs(3.6±0.4),P<0.001和(1.9±0.2)vs(5.1±1.2),P<0.001].肥厚型心肌病组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收缩期MVG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1.2±0.4)vs(3.6±0.4),P<0.0001和(2.4±0.6)vs(5.1±1.2),P<0.001].MVG的降低以肥厚型心肌病组的室间隔为显著,肥厚型心肌病组的室间隔收缩期MVG低于高血压组,具有统计学差异[(1.2±0.4)vs(1.8±0.3),P<0.01].高血压组、肥厚型心肌病组和对照组室间隔的MVP均呈近似线性,但肥厚型心肌病组心肌各点速度分布较对照组和高血压组明显分散.结论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短轴方向局部收缩功能较正常人减低,MVP能精确地反映心肌短轴上各点在心动周期中的运动速度,并可计算出MVG,可作为一种准确评价左室心肌短轴方向局部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作者:刘夏天;吕清;谢明星;王新房;王静;龚静吉;方凌云;杨亚利;贺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肿瘤行肝动脉栓塞术后肿瘤转移的发生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白鼠种植Walker 256后第8天随机分为两组,行肝动脉结扎(HAL)和单纯开腹手术.术后第1、3、7天各处死三只大鼠,各组剩下6只大鼠于术后第12天处死,切取肿瘤及双肺,采用肉眼及显微镜评估肺转移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时间点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HAL术后第1、3天,肝动脉结扎组的HIF-1α及VEGF表达显著高于剖腹对照组.至术后12天,HAL组共3只大鼠观察发现肺转移病灶,而剖腹对照组仅1只发现肺转移结节.结论肝动脉结扎术后肿瘤组织缺血缺氧加重,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增加,可诱发肺转移.
作者:王勇;冯敢生;钱骏;尹军;夏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病理证实的胰腺SPT的CT和MRI表现.结果肿瘤囊实性比例相当4例,实性和囊性为主各4例和1例.CT平扫囊性呈低密度,实性呈等低密度.钙化2例.MRI上实性结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实质部分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持续强化.病灶包膜完整,延迟强化.结论胰腺SP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当胰腺出现包膜清晰的囊实性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同程度强化时,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应考虑胰腺SPT的诊断.
作者:谢淑飞;梁长虹;张忠林;王朝杰;刘于宝;余元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螺旋CT灌注扫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9例肾细胞癌初诊病例,经平扫后选择靶平面行灌注扫描,得到灌注参数.病变及正常肾皮质组织切片经Ⅷ因子相关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将所获灌注参数与相应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各级别肾细胞癌间及肾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相对血容量、血流量、增强峰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各级别肾细胞癌间及肾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达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各级别肾细胞癌间及肾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微血管密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各级别肾细胞癌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CT灌注参数中,相对血容量、血流量、增强峰值与癌组织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相关关系;达峰时间与微血管密度间无显著相关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各灌注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根据肾细胞癌螺旋CT灌注扫描参数,可推测肿瘤血管是否丰富以及肿瘤组织结构特点,为术前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杜煜;时高峰;许茜;李如迅;王琦;王亚宁;李月考;杨丽;刘辉;彰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低频超声辐射微泡剂对裸鼠移植肿瘤增长抑制情况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探讨其与局部氧自由基代谢产物SOD浓度改变的关系.方法建立SMMC-7721系肝癌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A),微泡组(B),单纯超声组(C),超声微泡隔日组(D),超声微泡每日组(E).连续一周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损伤,肿瘤体积生长曲线和体积增长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局部氧自由基代谢产物SOD的变化.分析增长率与SOD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声辐射D组、E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超声辐射D组(73.20%±0.138%),E组(57.24%±0.1653%)肿瘤增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的A组(121.24%±0.347%)、B组(123.13%±0.232%)和C组(108.74%±0.221%)(P<0.05),病理学检查见瘤内血栓形成和梗死,瘤组织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法得出局部SOD阳性率D组(28.83%±2.483%)、E组(32.50%±3.017%)高于A组(11.50%±2.881%),(P<0.01).并且SOD阳性率与肿瘤生长率间呈负相关(r=-0.663).结论低频超声辐射微泡剂可以抑制肝癌移植瘤裸小鼠肿瘤的增长,并增加局部氧自由基代谢产物SOD浓度.肿瘤增长率与SOD浓度间有负相关关系.
作者:石林;姜藻;吴巍;钱梦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小儿心脏移植术后,随移植后病程心房形态及大小发生变化的情况.方法心脏移植组:共36例,检查时均存活.按心脏移植后时间的长短分为移植组A:为移植术后6个月以内的患儿,共16例;移植组B:为移植术后6个月以上的患儿,共20例.对照组正常小儿共36例.测量所有受试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前后径、左房及右房上下径及左右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左室短轴缩短率.结果移植组A与对照组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移植组B的左、右房长径较对照组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小儿心脏移植短期内结构的重建尚未完成.而小儿心脏移植6个月以后心房结构发生重建,左、右房的长径明显扩大.
作者:吴进;SH Hsu;AT Martinez;I Finkelshteyn;黄德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已逐渐成为现代医学治疗的一类重要方法.随着分子影像学的提出,能通过活体检测移植后的细胞,方法主要有磁共振成像、核医学成像、光学成像.
作者:王维英;邓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改变.方法6例患者进行了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其中4例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1例为中毒性细支气管炎患者接受单肺移植,另1例为外周型肺腺鳞癌并双肺转移接受双肺移植.用胸片及CT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变化.结果6例肺移植手术全部成功,6例中围手术期3例死亡,3例已存活16~36个月.术后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5例出现再移植肺水肿,3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出现气胸,2例术后1~2个月出现吻合口狭窄.结论及时的胸片和CT检查对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蓝日辉;曾庆思;何建行;肖东;陈国勤;邓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严重程度与原位肝移植(OLT)手术程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包括24例CTPV病例.评价门静脉栓塞的部位及范围,记录每例形成的侧支循环并进行评分.复习21例拟行OLT者的病例资料.结果MIP、VR与SSD均可用于显示病变后形成的侧支循环,以MIP显示优良.24例中,拟行OLT者21例,其中13例行供体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端端吻合,2例处于待肝状态,6例吻合方式改变或放弃手术.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无创性诊断CTPV,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相关信息,有助于原位肝移植术前决策.
作者:张龙江;祁吉;沈文;温连庆;姜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围绝经后期(perimenopause)指开始发生内分泌、生物与临床类似绝经的表现至停经后的12个月.近来研究表明,糖耐量异常(IGT)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心血管疾病明显增加,而IGT在围绝经期人群中是否有类似的作用却鲜有报道.本次研究对象为停经后12个月内的妇女(以下简称围绝经后期).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对比分析了糖耐量异常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双侧颈部动脉形态学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IGT对围绝经后期人群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苏丽华;徐朝阳;孙英;夏艳;姚钰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安全的微创介入技术,但该技术在治疗肾脏肿瘤方面仍处于起步期,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历史、原理及其基本设备,并主要回顾了该技术在肾癌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潜在的并发症、影像监测及疗效评价等有关问题.
作者:徐繁华;胡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5例,分析其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靠近Monro孔处,在CT上呈等或稍高密度,在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均可见囊变,边缘清晰.免疫组化突触素(Syn)均为阳性表达,2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1例S-100呈阳性表达,3例Ki-67阳性表达.结论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NC的诊断,CT与MRI有助于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作者:张碧云;陈自谦;肖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3.0T MR多站式多期相三维增强血管造影(CE-MRA)在外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怀疑腹盆及下肢血管病变的病人.在3.0T MR上,自动移床四段多期相动态扫描,分析CE-MRA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各种血管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图像显示清晰.其中1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627支血管,MRA诊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和100%,阳性预测值81%,阴性预测值为99%.与DSA的诊断结果符合率是89%.结论3.0T MR多站式多期相CE-MRA,可获得高信噪比及超高分辨率的下肢动脉及静脉图像.具有安全、无创伤性,能准确诊断外周血管性病变.
作者:袁飞;刘银社;龙淼淼;袁滨;顾欣;高光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在人体系统变质量力学模型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人体系统变质量块体动力学研究.主要内容有人体系统变质量块体的概念、人体系统变质量块体坐标系与基本定义、人体系统变质量块体的质心运动定理、人体系统变质量体定点的运动定理,为人体系统变质量力学模型和人体系统在质量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运动规律的数字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30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6例为恶性肿瘤,14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 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 s.分析30例病例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为(0.849±0.197)×10-3 mm2/s,良性淋巴结组为(1.598±0.218)×10-3 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对于鉴别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妍;夏黎明;邹明丽;王承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12例脑室旁白质软化症(PVL)患儿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素成像(FT)研究,评价DTI及FT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内主要白质纤维束变化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例临床确诊为脑瘫的PVL患儿,同时选择无窒息史的健康儿童志愿者12例进行对照研究.对这两组儿童进行MRI及DTI检查(扩散敏感梯度方向15个).根据矢量元素和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生成彩色弥散张量图(DTI图),通过DTI图选取所有可识别白质纤维束的中心部分作为感兴趣区(ROI),计算患儿与对照组各主要白质纤维束的FA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ICAL、脑干CST、ML、MCP以及外囊(EC)白质纤维束示踪图像肉眼未见直观差异,而患儿组ICPL、AF、PTR、CR、CG、SLF以及胼胝体压部的白质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变细.所有12名患儿的ICPL、AF、PTR、CR、CG、SLF、SCC以及GCC的FA值较健康对照组同侧对应位置FA值显著减低(P<0.05),而患儿与对照组的ICAL、ML、MCP以及脑干CST的FA值配对t检验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DTI及FT在评价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内主要白质纤维束变化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兵;范国光;权松民;孙宝海;郭启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房间隔应变率成像技术判定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正常人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患者52例,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血流,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左室侧壁处速度,应变率成像观察房间隔应变率(SR)曲线、应变(S)曲线变化,SR曲线测量舒张早期峰值SRe,舒张晚期峰值SRa;S曲线测量舒张晚期峰值Sa,测量结果各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各组别SRe、Sa及SRe/SRa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房间隔应变率成像可鉴别左室舒张假性正常,并可定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下降.
作者:李利;张军;周晓东;任小龙;郑敏娟;张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UAE治疗,按肌瘤大小分为两组,随访观察肌瘤体积变化与原有症状的改善情况;其中35例监测血中卵巢激素的水平,评价内分泌功能改变.结果117例患者行双侧栓塞,5例行单侧栓塞.110例症状性患者的改善率为87.8%(96例).栓塞后,小肌瘤组平均肌瘤缩小率要高于大肌瘤组,但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这种差异又有随着时间缩小的趋势.术后无患者出现闭经,栓塞前后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行UAE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明显,且对卵巢内分泌功能无影响.
作者:单明;刘兆玉;卢再鸣;张军;郑家贺;孙巍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