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

陈珑;倪才方;刘一之;杨惠林;唐天驷;金泳海;朱晓黎;邹建伟;丁乙

关键词:脊柱疾病, 聚甲基丙烯酸类, 放射学, 介入性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关键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44例57个椎体,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13个椎体,肿瘤性病变32例44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前先行椎体内静脉造影,然后于透视监控下注入骨水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57个椎体成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折患者每个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5.2±1.3) ml,而肿瘤患者为(5.1±1.2) ml,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个月后患者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2%(41/44).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的得分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的VAS得分(1.7±0.7)小于肿瘤患者(2.6±1.4)(P<0.05).所有病例术后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除10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加固病变椎体,止痛效果满意.手术疗效与骨水泥的用量无关而与病变性质有关:对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优于肿瘤患者.合理使用穿刺技术,注射骨水泥前行椎体内静脉造影、掌握骨水泥的注射时机并于透视监控下注射骨水泥是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化疗后脑白质纤维束扩散张量各向异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接受系统性化疗的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的脑白质是否存在纤维束扩散情况的改变.方法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的恶性肿瘤患者36例,根据后一次化疗距MR检查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病例A组(26例),时间间隔小于1年;病例B组(10例),时间间隔大于1年.对照组35例为常规头颅MRI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或首诊未行治疗的患者.所有病例经1.5T磁共振DTI检查(15个扩散方向),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双侧ADC值和FA值测量和计算,取特定部位6个:额叶、颞叶、枕叶、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和后肢.各组间进行参数统计学分析.结果除颞叶和内囊前肢,其余4个部位的ADC值病例A组均低于B组,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FA值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系统性化疗能够导致脑白质的扩散情况改变,DTI可以用于发现此种变化,且ADC值的改变比FA更为敏感,此改变可以随化疗停止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其变化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曹崑;张晓鹏;孙应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疾病血管模式的探讨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部病变淋巴结的血管模式.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13例患者的120个颈部淋巴结,将这些淋巴结的血管模式分为淋巴门型、中央型、边缘型和混合型等4种类型.结果 120个淋巴结中,30个(25.0%)表现为淋巴门型血管,16个(13.3%)为中央型血管,19个(15.8%)为边缘型血管,52个(43.3%)为混合型血管.结论根据血管空间分布和血流起源,尝试建立了病变淋巴结血管模式的标准化分型.

    作者:周建桥;詹维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可取出式下腔静脉滤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可取出式下腔静脉滤器的可回收性和安全性.方法 22只猪分为A(n=13)、B(n=9)两组,A组用圈套器经股静脉取出滤器,B组以及A组无法圈套取出滤器的剖腹取出滤器.通过下腔静脉造影、不同时间段回收滤器、下腔静脉大体观察和显微镜检查评价滤器的可回收性能和下腔静脉内膜改变.结果所有滤器均置入成功,观察期内没有出现滤器移位.7、10、12天可安全回收滤器,2周后滤器无法取出.滤器置入后7天内膜开始包绕滤器,10、12天内膜增生为轻度增生;14、16、20天为中度增生;30~103天为显著增生.结论这款可取出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回收简便,动物实验的大安全可回收时间为10天.

    作者:楼文胜;顾建平;陈国平;何旭;陈亮;苏浩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肝血管瘤周围灌注异常现象的CT探讨

    目的探讨肝灌注异常在肝血管瘤中的三期螺旋CT表现特征,明确灌注异常与血管瘤强化速度及瘤体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病人共545个肝血管瘤的三期多层螺旋CT表现,瘤体大小采用门静脉期大直径,强化速度根据动脉期瘤体强化范围是否超过50%体积分为快速强化和慢速强化两组.结果 545个血管瘤中出现灌注异常79(14.5%)例,其中伴有动-门脉分流(APS)直接征象者14例(17.7%).快速强化型血管瘤出现肝实质灌注异常现象(HPD)的发生率(30.2%)远远大于慢速强化型(4.5%),(P<0.01);小血管瘤(d≤2 cm)出现HPD的发生率高于大血管瘤(d>2 cm)(P<0.01);另外,小血管瘤的强化速度快于大血管瘤(P<0.01).结论灌注异常现象在肝血管瘤中并不少见,其更容易出现在快速强化型小血管瘤中.

    作者:田锦林;张金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新生儿脑缺氧缺血半暗带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如何显示和判断HIE过程中患儿脑细胞的存活状态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磁共振的功能成像的综合应用在确认半暗带是否存在、缺血缺氧治疗时间窗的把握和脑细胞营养保护药的个体化应用等方面极占优势.对于新生儿HIE中半暗带的研究,现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就磁共振的功能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研究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伍彩云;刘国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及胼胝体压部脑白质损伤情况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扫描后,测量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应用成组t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的相应区域进行比较,并用部分相关性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中各部位相应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纤维束成像技术(DTT)重建胼胝体和扣带束.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03,P<0.05),纤维束成像技术不能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别.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存在脑白质细微结构的差异,DTI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受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作者:吴婷;刘文;蔡宗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MR对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评价MR对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2年5月-2004年9月,所有在我院行前列腺MR检查的374例以定性诊断为目的并获得终诊断结果患者的资料.因MR设备和扫描技术的不同,以2002年8月为界,分为两个时间段,比较前后两个阶段患者接受MR检查时的临床情况和MR定性诊断效能.结果①临床情况:前后两个时间段比较,患者的年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就诊原因中,第二阶段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和其他相关症状患者所占比例增加,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前后两阶段血清平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值的差异也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第二阶段因发现血清PSA浓度升高和前列腺结节行MR检查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MR定性诊断效能: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比较,MR诊断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敏感性和特异性升高,阳性预测值下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MR新技术的出现,MR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升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早期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接受MR检查,MR对前列腺癌定性诊断的阳性预测值略有降低.

    作者:佟艳军;王霄英;李飞宇;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剂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兔肝VX2移植瘤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增效剂,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的生物学效应,损伤兔肝VX2移植瘤的可行性.方法 30只荷瘤兔随机分为二组,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和联合辐照组,超声造影剂剂量为0.05 ml/kg.结果联合辐照组的辐照时间明显缩短(P<0.05),损伤肿瘤体积大大增加(P<0.01),损伤效率高于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P<0.01).结论超声造影剂可以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效率,靶区组织的声学特性、组织结构或者功能状态可以影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剂量.

    作者:计晓娟;李锦青;邹建中;王智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视路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DTI技术对视神经纤维束和视路成像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1.5T Signa HD 磁共振.纤维束示踪成像软件为日本东京大学Masutani开发的DTV2和Volume One软件,共检查30例,其中15例志愿者,15例患者.结果 30例中,视交叉、视束和视放射均可良好显示.有8例志愿者和6例患者可清晰显示完整的视交叉与视神经,其余未能完整显示视神经.4例眼眶肿瘤可见视神经受压移位,部分形态改变,提示视神经损伤.2例炎症由于未侵犯视神经,视神经纤维束显示未见异常.结论应用DTI技术观察视神经及全视路神经纤维束的改变,显示眼眶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对提高视路疾病的显示和诊断具有明显的意义.

    作者:陶晓峰;姜庆军;龚万庆;施增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肾脏肿瘤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微创消融治疗肾肿瘤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肿瘤消融技术包括冷冻、射频、微波、高强度聚焦超声、激光、等.本文对以上肾脏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大鹍;董宝玮;梁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气管狭窄的发病情况、病理分型、诊断技术与影像学表现.方法 25例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的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本组所有患儿均摄片检查,21例患儿行胸部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5例患儿行气管造影,以明确气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结果全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其中伴发右上气管性支气管5例.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应引起临床重视,及早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目前胸部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是明确气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的佳无创性手段.

    作者:薛潋滟;朱铭;杜隽;仲卿雯;邵虹;施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脑缺血患者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影像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单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对侧小脑血流及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了解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与原发脑缺血组织的关系.方法对33例单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当小脑不对称指数(AI )大于0.1时诊断为CCD.结果脑血流灌注显像CCD的发生率为42%,脑葡萄糖代谢显像CCD的发生率为73%(χ2=6.203,P=0.013).两种检查方法中CCD患者的原发缺血部位的分布无显著差异(χ2=2.600,P=0.761).发生CCD的对侧小脑的低血流灌注或低葡萄糖代谢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无显著差异(ECD:t=-0.522,P=0.608;FDG: t=1.751,P=0.093).结论在脑血流灌注显像中出现CCD时常受累的部位为顶叶和基底节,而在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中常受累部位为顶叶,当发生CCD时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更敏感.

    作者:何洁;翟勇;李则;马杰;许英路;张人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

    目的评价低剂量对比剂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的成像技术及图像质量.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24名疑似肺栓塞的病人行CTPA检查,对比剂总量为20 ml(300 mgI/ml).以单层动态增强扫描所测时间-密度曲线的峰值时间为扫描延迟时间,对比剂注射速率5.5 ml/s,数据采集时间2~3 s;另随机选择24例常规对比剂剂量(50 ml)CTPA检查影像作为对照组,影像质量按5级行盲法评价.结果试验组5级图像占34%,4级37%,3级29%,未见1级、2级.对照组5级25%,4级34%,3级41%,未见1级、2级.结论 20 ml的对比剂可使患者肺动脉各级分支显影,并且达到诊断要求.

    作者:刘建新;孙红霞;唐光健;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肝细胞腺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49岁,服用避孕药20多年,曾诊断为肝血管瘤.近日,晚餐后出现胃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尔后转为持续性疼痛,遂入院治疗.查体:体温为37℃,血压:160/89 mmHg,心率90次/分,否认外伤史.右上腹剧烈疼痛,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作者:郑敏;刘磊;穆丹梅;魏晓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探测前哨淋巴结在乳腺癌、早期宫颈癌和头颈鳞癌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在乳腺癌、宫颈癌和头颈鳞癌中确定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价值.方法女性乳腺癌116例,体检腋窝未扪及肿块.应用99Tcm-DX 37~74 MBq(1~2 mCi)经皮下注射,或术中注射专利兰1 ml,术中用γ探针定位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手术、病理对照.宫颈癌27例,体检盆腔未扪及肿块.应用99Tcm-DX 74 MBq(2 mCi)在宫颈肿瘤周围2°或10°处或99Tcm-SC 74 MBq(2 mCi)阴道镜直视下四点注射,行核素淋巴显像后,手术后的标本用γ探针行体外定位,并与病理的结果加以对照.N0头颈鳞癌10例,99Tcm-DX 74 MBq(2 mCi)肿瘤周围成分下注射,术中用γ探针定位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16例乳腺癌中活检SLN 108例,灵敏度为92.6%(22/27例),特异性100%(81/81例).27例宫颈癌中SLN的灵敏度为100%(6/6例),特异性100%(21/21例).10例N0头颈鳞癌中SLN转移3例,NSLN转移1例.结论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应用于乳腺癌、宫颈癌和N0头颈鳞癌是切实可行和可能的,这是一种简便、安全、易被病人接受的探测前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对预测腋窝淋巴结、盆腔淋巴结等转移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琳;张保宁;李斌;宣立学;刘明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超声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对壶腹癌分型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对壶腹癌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 34例壶腹癌患者行饮水前后超声准确率比较,并根据壶腹癌的不同超声表现分为壶腹内型、壶腹周型与混合型.结果饮水后壶腹癌的超声准确率为94.12%(32/34),明显高于饮水前的67.65%(23/34).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将壶腹癌分型的阳性率由饮水前的26.47%明显提高到79.41%.结论胃十二指肠水窗法超声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可明显提高壶腹癌诊断准确率,且可提示壶腹癌的分型,对临床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艳;林礼务;高上达;吴丽足;林展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犬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犬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方法 19条成年家犬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和B组(实验组),经股动脉插管注入血栓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B组按溶栓时间分成B1、B3、B6、B9、B12组,分别在脑缺血后1、3、6、9、12 h经导管动脉注入尿激酶溶栓.行血管造影、磁共振扩散加权(DWI)扫描观察溶栓效果,并行犬神经功能评分.各组随机抽取1只于栓塞后24 h处死取脑行病理检查.结果局灶脑缺血动物模型均成功建立,B1~B6组阻塞血管成功再通率为100%,B9组为66.7%,A组、B12组无再通;神经功能评分B1~B9组同A组、B12组比较显著性差异(F=11.77,P<0.01).DWI各组均出现高信号,24 h梗死灶体积B1~B9组比较A组显著缩小(P<0.05).B12组内1例并发颅内出血.病理:A组见大量神经元细胞坏死性改变,B组神经元细胞坏死程度较轻,残存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论犬脑缺血6 h内尿激酶动脉溶栓疗效确定,6~9 h内动脉溶栓可以减少脑梗死体积比,延迟梗死体积扩大,12 h后动脉溶栓效果不明显.犬的动脉溶栓实用时间窗为9 h内.

    作者:吴清华;周石;何玉洁;王学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在治疗中的应用

    脉冲高强度聚集超声不像传统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发射连续波消融组织,而是脉冲超声辐照局部组织机械能量的不连续积累.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局部组织可以促进基因的转染和表达、靶向传输药物治疗肿瘤以及增强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溶栓作用.本文综述了其在肿瘤、溶栓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汪朝霞;王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52个经临床及彩超诊断的乳腺良性肿块行高频超声引导下旋切治疗,对引导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高频超声引导成功率及显示率均为100%;34例共40个0.5 cm≤直径≤2.5 cm的肿块,完全切除32例共38个肿块(95.0%),8例共8个2.5 cm<直径≤3.0 cm的肿块,完全切除5例共5个肿块(62.5%),4例共4个直径>3.0 cm的肿块,肿块完全切除0例.结论高频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创伤小、疗效好,尤其适用于治疗直径0.5~2.5 cm的乳腺良性肿块.

    作者:刘佳;于谦;郭文斌;杨世财;赵晓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卵巢肿瘤的彩色血管能量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 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50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应用CPA技术检测其血流,测其血流的阻力指数RI,术后对手术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MVD,行其统计学相关性对比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的MVD(48.84±6.19)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20.90±2.71,P<0.05),恶性肿瘤中CPAⅢ级的MVD(50.37±5.46)显著高于Ⅱ级(32.11±3.71,P<0.05).良、恶性卵巢肿瘤的MVD与CPA的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455,r=0.823,P<0.05).卵巢恶性肿瘤的RI值(0.36±0.06)显著低于良性卵巢肿瘤(0.68±0.07,P<0.05),RI值与MVD呈负相关(r=-0.806,P<0.05).结论病理形态学基础表明,CPA在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蓉;李彦敏;崔壮;焦彤;高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