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宇;蒲放;蒋田仔;刘爱珍;谢晟;王荫华
目的 旨在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患者前额叶皮质、白质及小脑的1H-MRS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方法 38名PSD患者按卒中发病时间分为两组,急性期组20名,慢性期组18名,与17名年龄相当的健康自愿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GE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多体素PRESS序列扫描,定位于双侧前额叶皮质、白质及双侧小脑半球.分别计算各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及其与Cr的比值,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 1H-MRS显示脑卒中急(1.35±0.05)、慢性期组(1.26±0.05)左侧额叶白质区Cho/Cr较对照组(1.13±0.05)升高,且急性期组较慢性期组升高明显(P<0.05).三组中的其余感兴趣区脑实质及小脑内各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及相对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H-MRS能够提供PSD患者脑部各代谢物的绝对及相对浓度的代谢情况.
作者:许庆刚;伍建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利用脑磁源成像观察正常人在躯体感觉刺激时中枢的兴奋情况.方法 研究包括10名正常志愿者.通过专用电刺激仪刺激手部皮肤,固定电流脉冲0.3 ms,刺激间期0.5 s,叠加1000次.用等电流偶极描述局灶性皮质活动,受试者的头部空间形态用球形模型化.结果 体感刺激明显激活位于对侧中央前、后回的第一躯体感觉皮层和颞上回.颞叶ECD的潜伏期比第一躯体感觉中枢的长,ECD的强度较低.结论 体感刺激激活对侧第一躯体感觉皮层,颞叶参与处理体感刺激.
作者:耿左军;朱青峰;刘怀军;孙吉林;李素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肝动脉阻力指数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155例肝移植受者的超声和临床资料,将肝动脉阻力指数(RI)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首次检查和随诊中,共16例出现低阻力指数其中10例(10/16)发生动脉并发症;17例出现高阻力指数者和70例持续正常阻力指数者未发生动脉并发症;52例舒张期无血流,其中仅1例(1/52)发生动脉并发症.结论 肝移植术后低阻力指数与早期肝动脉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而高阻力指数和舒张期无血流与肝动脉并发症无明显相关.
作者:任秀昀;臧运金;邹卫龙;李威;牛玉坚;张伟;沈中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超声引导经皮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是有发展前途的微创技术之一.而肿瘤RFA治疗的关键是目标的定位布针.与不充足的能量蓄积和热对流导致的热量损失相比,不准确的布针可能是导致治疗不彻底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综述超声引导经皮肝肿瘤RFA的布针策略.
作者:张步林;胡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脑磁图脑诱发磁场发生源大脑半球空间位置差异.方法 对31例健康受试者(男27例,女4例)分别给予左、右耳纯音刺激,刺激强度为90 dB,频率为2 kHz,刺激间隔1 s,持续时间8 ms,记录脑听觉诱发磁反应(AEFs).结果 AEFs的主要波峰为M100,位于双侧大脑半球颞横回,两侧ECD位置由头坐标系统中的X、Y、Z轴表示,结果显示给予左耳纯音刺激,ECD在左、右侧大脑半球X、Z轴无显著性差异(P>0.05),ECD在左、右侧大脑半球Y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右耳纯音刺激,ECD在左、右侧大脑半球X、Z轴无显著性差异(P>0.05),ECD在左、右侧大脑半球Y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康青年人对纯音刺激的诱发磁反应左、右侧半球反应位置在Y轴存在显著性差异,M100位置均在Y轴显示不对称,即左侧M100位置位于颞横回偏后,右侧M100位置位于颞横回偏前.
作者:孙吉林;王宝山;吴杰;李素敏;吴晶;赵华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应变率成像(SRI)分析左室壁应变率特点,评价其在胸部放疗对心脏早期损伤方面的应用.方法 40例胸部全程放疗患者按照放疗进程分为三组:A组:放疗前1~3天;B组:放疗时间2.5~3周、照射剂量26~30 Gy;C组:放疗时间5~6周(放疗结束时)、照射剂量50~60 Gy.比较3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值及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的基底段及中间段8个位点的收缩期大应变率(s)、舒张早期大应变率(e)、房缩期应变率(a),取三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结果 C组前壁、前间隔、后壁各节段的s、e较A组明显减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前壁、前间隔、后壁各节段的s、e较A组略减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壁各节段的s、e在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左室舒张功能(E/A)较A组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的E/A较A组略减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变率成像可定量分析胸部放疗患者心脏的早期损伤.
作者:王月爱;夏稻子;礼广森;崔洪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儿女,5岁.因阵发性右下腹痛三天来院就诊.体格检查患儿右下腹肌紧张,无发热、恶心、呕吐.超声检查:盆腔内子宫右后方见4.9 cm×3.3 cm×3.7 cm实性回声包块,边界清,内回声欠均匀(图1),其周边可见少许游离液体,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示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作者:王建红;唐建德;王正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男,45岁,无明显诱因胸闷、痰中带血3个月.体格检查:左肺呼吸音低,余(一).胸部CT示:左肺上叶软组织肿块,周围性肺癌可能性大,伴纵隔多发性淋巴结转移.全身骨显像示:全身骨胳放射性显影清晰,未见异常放射性分布浓聚或稀疏区,左侧肋骨内侧,非骨骼区域示一条块状放射性浓聚灶.
作者:王叙馥;左书耀;马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脏射频消融(RFA)对正常大鼠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 2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7 d组(9只)、治疗14 d组(9只)和对照组(8只),对照组不做治疗直接处死取材,后两组分别在RFA治疗后7 d和14 d处死取材.取外周血、消融区周边0.5 cm内肝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肝组织)及脾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OX62、OX6、CD86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OX62+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率为(0.37±0.11)%,治疗7d组增高为(0.59±0.2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肝脏、脾脏OX62+细胞占单个核细胞比率分别为(17.50±9.51)%、(10.36±3.21)%,射频消融后分别增高至(34.94±15.14)%、(18.03±5.70)%(P<0.05);射频后肝组织局部和脾脏DC表面OX6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射频消融后大鼠外周血DC前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肝脏局部和脾脏DC数量增多,OX6+表达率增高.射频治疗后机体DC的数量及功能发生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射频治疗肝肿瘤对机体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作者:范智慧;陈敏华;戴维德;吴薇;戴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预测围产儿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超检测119例孕36~40周ICP孕妇及544例同孕周正常孕妇的胎儿脐动脉超声多普勒变化,测出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S)与舒张期末流速(D)的比值(S/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值,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ICP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S/D、PI和RI无统计学差异,而ICP并发胎儿宫内窘迫时与正常组比较,S/D有差异,PI和RI无差异;ICP脐动脉多普勒检查阻力升高者出现胎儿窘迫的敏感性为42.9%,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47.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ICP胎儿脐动脉多普勒测定为临床早期诊断胎儿窘迫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梁青;邓学东;殷林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脑灰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寻找隐源性婴儿痉挛可能的发病部位、探讨发病机制.方法 对16例平均年龄6.4个月的隐源性婴儿痉挛患儿和年龄、性别匹配的16例正常婴儿进行脑部高分辨磁共振解剖成像,借助SPM脑成像处理软件对磁共振图像进行解剖分割,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对比方法定量检测患儿组和对照组全脑灰质的体积,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隐源性婴儿痉挛组在左额下回(47区)、右颞上回(22区)、左中央后回(1~2区)、右额中回(9/10区)、右中央前回(6区)、右扣带回(31区),左颞中回(21区)和颞上回(38区)等灰质体积明显减少,与正常婴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隐源性婴儿痉挛患儿额叶和颞叶的灰质体积明显减少,以额叶和颞叶为主的皮层结构异常可能是本组患儿的发病原因.
作者:方方;金真;刘刚;曾亚伟;金洪;邹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明确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体外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适当浓度和不同标记浓度对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影响,以及经MR成像的特征和可成像的低标记细胞量等.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兔MSCs,体外不同浓度SPIO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铁颗粒在细胞内的位置、不同标记浓度下的佳孵育时间、不同标记浓度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内铁颗粒的分布及标记率;测量并绘制未标记细胞和标记细胞的MTT生长曲线;选取适当浓度标记量,对不同细胞量组进行标记后MR成像,测量不同扫描序列标记细胞管的信号强度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标记后的铁颗粒均位于细胞质内;20~50μg Fe/ml培养液是SPIO标记干细胞的适当浓度阈值,超过50μg Fe/ml培养液浓度可使细胞的变形增殖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此浓度阈值标记后孵育18~24h即可有效标记细胞97%~100%;细胞对铁颗粒的吸收与细胞的数量、标记浓度和孵育时间呈正相关;SPIO标记的MSCs在T2WI尤其是FFE(T2*WI)序列信号明显降低;在35μg Fe/ml培养液标记浓度下,MR可成像的低细胞量为5×104;35μg Fe/ml培养液浓度时,标记细胞1×105和5×104MR成像可使T2WI、FFE图像信号均降低,而且没有使靶灶扩大的磁敏感伪影.结论 SPIO可以简便标记MSCs并且在适当浓度下对MSCs的生物学活性没有影响,MR T2WI和T2*WI序列可敏感显像磁性标记的干细胞.
作者:郑敏文;宦怡;徐健;葛雅丽;赵力;程康;尹涛;孙立军;赵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近年来,小波变换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分析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小波变换的一些独特的性质使之非常适合于fMRI数据的处理.本文对基于小波变换的fMRI数据分析方法予以综述,指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分析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这类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黄世亮;裘鉴卿;叶朝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男,36岁,因外踝包块1年,加重伴疼痛入住我院骨科.1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侧外踝一包块,局部无疼痛,红肿及活动受限,入院前1周右侧外踝呈持续性胀痛.右踝关节X线片示右胫腓骨下段椭圆形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并有轻度硬化,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图1、2),诊断为右胫腓骨下段肿瘤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手术所见:右腓骨外侧骨皮质增厚,胫腓关节之间见淡黄色肉芽组织,胫腓骨外侧骨质破坏,内填塞肉芽组织,累及关节面.病理大体见灰褐色碎组织,镜下瘤细胞呈梭形,散在多核巨细胞,病理诊断为良性滑膜瘤.
作者:刘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RI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显示中的价值.方法 对18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确定胰腺周围腹腔神经节及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和形态,并对其大小进行测量,用马根维显对其进行标记,还原尸体各脏器的位置.使用GE 1.5T Excite MR成像仪,以腹腔神经节为中心对尸体进行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冠状位和轴位容积扫描,将扫描后的容积数据传至GE AW4.1工作站进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MPVR图像上所测结果与尸体解剖比较.结果 18具成人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和神经丛主支在尸体标本解剖和MPVR影像上均位于T12至L1的上缘之间;其形态在MPVR图像和尸体标本解剖基本一致,多为薄片型,结节型或长条型少见.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的上下径分别为(15.07±5.16)mm和(13.18±3.62)mm,左右径为(22.74±10.13)mm和(25.01±6.11)mm,前后径为(2.83±0.45)mm和(2.08±0.46)mm.在MPVR图像上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的上下径分别为(15.89±0.53)mm和(13.53±1.51)mm,左右径为(22.44±1.11)mm和(25.03±1.81)mm,前后径为(2.79±0.49)mm和(2.37±0.21)mm.上述径线在尸体标本解剖和MPVR图像上的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立体地显示胰腺周围腹腔神经节及腹腔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形态、大小和走向,为临床腹腔神经丛的扫描奠定了基础,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曾南林;张小明;赵琼慧;翟昭华;黄小华;蔡昌平;谢兴国;李成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短方案超排卵治疗周期中,经阴道超声监测周期第2天窦卵泡计数(cycle day 2 antral follicle count,CD2-AFC)及治疗周期第6天的窦卵泡计数(cycle day 6 antral follicle count,CD6-AFC)对卵巢低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接受超排卵治疗的不孕症患者86例,年龄和基础FSH水平为我中心行IVF的正常范围.于治疗周期第2天和第6天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CD2-AFC及CD6-AFC.并于当周期行GnRH-α短方案超排卵治疗,观察获卵数并根据获卵数判断卵巢反应性,分卵巢反应正常组和低反应组.结果 在匹配了年龄和bFSH水平后观察到:卵巢反应低下组CD2-AFC、CD6-AFC分别为(4.19±1.84)个和(6.47±1.50)个,均显著低于反应正常组的CD2-AFC、CD6-AFC[分别为(7.00±1.24)个和(10.75±3.11)个(P<0.05和P<0.01)].据动态窦卵泡计数预测卵巢低反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得出一个判断低反应的界值:CD2-AFC<5.5个和CD6-AFC<8.5个.CD6-AFC是一个比CD2-AFC更好的预测卵巢低反应的指标:CD6-AFC的ROC曲线下面积较CD2-AFC的大,CD6-AFC与获卵数的相关性较CD2-AFC的好.结论 经阴道超声动态监测CD2-AFC及CD6-AFC可提高GnRH-α短方案超排卵治疗患者卵巢低反应的预测率,CD6-AFC比CD2-AFC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动态窦卵泡计数有助于指导临床更合理的选择超排卵治疗用药及更早的取消无效超排卵治疗周期.
作者:潘长穿;陈文卫;赵世怡;徐望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造影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的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造影的成像资料,其中17例的MRI资料与超声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24例中4例为阴性,2例为单纯浅静脉曲张,18例为深静脉血栓;与超声对照,17例MRI下肢静脉造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93.8%.结论 应用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造影的方法显示深静脉是可行的,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作者:邹立秋;冯飞;杜端明;江锦赵;刘鹏程;谢敬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81例骨病患者的核素骨显像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找出骨良、恶性病变,特别是结核与恶性病变影像学的规律及鉴别要点.方法 对81例仅有骨痛或肢体功能障碍症状的骨病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与手术及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对各病种自身来说,结核多发病灶比单发病灶多82%,其他良性骨病单发病灶比多发病灶多20%,骨转移瘤与原发恶性肿瘤多发病灶比单发病灶分别多36%和18%.恶性病变的病灶在中轴骨及外周骨同时出现(占18%),而良性病变则未见到.良性骨病病灶比邻分布明显多于无规律分布,占90%,而骨转移瘤无规律分布占84%.骨转移瘤及原发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分别占82%及94%)、摄取放射性不均匀(分别占71%及76%).骨结核病灶累及关节多,占73%.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中除结核外的其他良性骨病以单发分布多见.恶性病变以多发分布多见,并可同时无规律地出现于中轴和外周骨上,绝大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摄取放射性不均匀.骨结核以多发及易累及中轴骨多见,病灶多形态规则、摄取放射性较均匀,极易累及关节是其显著特征.
作者:马婧;张燕燕;王荣福;张卫方;孔和花;徐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16G及18G活检针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4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所取组织以能作出明确组织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否则为不满意.全部病例以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为后诊断.结果 16G针活106例,18G针活检34例,每例取材2~3次,全部进行组织学检查.16G和18G针取材满意率分别为100%与97.1%.所有病例穿刺活检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8.0%,正确诊断指数为0.98,而超声诊断相应指标分别为83.7%和0.79.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确诊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俊来;苏莉;于德江;王月香;张大鹍;吕彦利;唐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男,70岁,体检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入院.否认肝炎结核病史.体检:巩膜无黄染,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胸部CR片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及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肝功能、AFP、CEA均正常,甲、乙、丙肝抗原、抗体阴性.
作者:袁新平;徐华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