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霖
目的:研究泌尿外科病人长期留置导尿管后发生的常见并发症及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病人病情好转.结论:病人长期留置导尿管后易发生多种常见并发症,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后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朱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病变的主要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治疗病变的同时会导致一定的副作用,其中性功能会受到影响便是一个较为主要的方面.但是,经过手术治疗之后会对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现在的研究结果认为这种影响既包括正面的也包括负面的.经尿道前列腺手术会引起患者逆向射精,对性生活的质量造成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患者性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建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对照研究重症监护病房肝功能衰竭患者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血液滤过及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监护室存在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共16例,分组行血液滤过及胆红素吸附治疗,观察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的程度.结果:血液滤过前后,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有一定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前后,血浆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液滤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胆红素水平降低不明显,如需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应考虑胆红素吸附治疗.
作者:贺小旭;王佳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院91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的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5年12月到2011年12月来本院的91例采取局麻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病例.结果:91例腹股沟疝患者镜手术治疗后全部康复,经过3-12个月的回访,91例患者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愈后效果良好,无复发.结论:利用局部麻醉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复发率低以及恢复时间短等特点,值得我们推广,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医院.
作者:唐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子纤维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胃镜检查的100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都能顺利接受治疗,明显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保证了胃镜室的业务发展.
作者:田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将腮腺炎(痄腮)分为5型:温毒在表型;胆热范胃,气血壅滞型;余毒未清,腮肿尚存型;气血亏损,痰淤阻留型;邪退正虚,气阴两虚型.从症状、治则、方药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结合针灸治疗,促进了疾病的痊愈.并指出注意患者的饮食宜忌,可缩短疾病的病程.
作者:王承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RyR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9例肺癌、31例肺癌旁组织和22例肺良性肿瘤组织的RyR1蛋白表达;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RyR1蛋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肺癌组织RyR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4%,低于肺良性肿瘤95.5%和肺癌旁组织93.5%(P<0.05);肺癌患者中不同年龄组别、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的RyR1蛋白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RyR1蛋白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差异(P <0.05);Kaplan- Meier分析显示:RyR1蛋白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为29个月,阴性为16月;Cox模型分析显示RyR1蛋白不是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其回归系数为-0.003(P >0.05),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否则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他们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142(P <0.05)和1.170(P <0.05).结论:尚不能确定RyR1蛋白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影响因素.
作者:陈杰敏;刘德森;潘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国是胃癌发病较高的地区之一.多发于胃窦、胃前壁、后壁及胃小弯,早期胃癌病变仅限于粘膜及其下层,一般可分息肉型、浅表型和凹陷型.中晚期胃癌多有转移,侵及肌层或全层,也称进展型胃癌.目前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辅以化疗、放疗等.病人在胃切除手术后,胃容量减少,胃的功能明显降低,因此有食量小、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等小胃综合症[1].因此术后的护理对胃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积极重要作用.
作者:陶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的人出生于春天,有的人出生于冬天,有的人出生于高山之上,有的人出生于大海边.人们的身体健康、性格、命运会因地域,时间的不同而所差异吗?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统计发现,一个人刚出生时的时间和地域,可能对人的一生有终生的影响.
作者:张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采用小剂量中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西药药理为基础,经穴位给药,并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故有着特殊的疗效.穴位注射在为针刺治病提供了多种有效的特异性穴位刺激物的同时,又为药物注射提供了有效的经络途径,并且穴位给药用量小,疗效佳,安全性强,药物在穴位滞留时间长,药疗时效长,是临床治疗中的主要给药方式,也是中医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操作技术[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穴位注射的经验,本着促进护理业务的目的,现介绍几项应注意的技巧,仅供参考.
作者:王燕;陈倩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穿孔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住的28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全部手术治疗,18例治愈,(治愈率(64.43%),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7.1%),3例术后自动出院后全部死亡;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或以前曾患急性阑尾炎治愈的12例,并存内科疾病21人(75%),术后并发症17例(61%).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病人容易发生阑尾穿孔,且合并有内科疾病者更易发生,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及病理特点;老年阑尾穿孔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多见,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所以在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麻醉和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林效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口腔科病区护理资源优化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在口腔科病区护理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实行分层进行管理,并设立相关的护士长职位、高级护理以及个人的责任护士,对处于工作期的患者进行连续性排班,优化护士站中的资源建设.提高护理质量.结果:层级管理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APN排班优化护理资源的使用效果.结论:使用层级分层管理有利于护理人员在阿娜排上达到合理有效的使用,是整个护理过程的质量相较于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对于只在口腔专科任职的护士护理水平的提高,对以后口腔科的工作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邓亚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浅析了中成药复方的起源到发展壮大,探讨当前中药复方的发展现况和前景.可以看出,中药彰显了中医的特点,要重视中成药复方的研究和开发;但是研发的过程当中不能忽视传承和创新的融合,在很多的临床经验中找到继承点,然后探求研发新药理论上的支持,要尽可能的避开那些低水平的简单式的重复.而且,已通过研发苏黄止咳胶囊更深层次的阐述了中成药复方研究开发的基本指向和思想.
作者:任翠莲;侯文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对ICU的常规护理,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护理对策以及护理要求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介绍一目的是为了加强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亓咏梅;曹海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缩短痔疮患者手术后创口的愈合的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还能减少各种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对痔疮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并嘱咐患者进行肛门自我锻炼,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康慧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寻找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鼻尖整形手术.方法:通过对临床患者和以往的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不同的患者手术需要根据其的鼻形来进行;结论:为了使得手术的效果佳,还需要继续进行新的技术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韩冬;张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腰椎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脑室系统出血的适应症、注意事项、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8例脑室系统出血的患者行腰穿持续外引流术.结果:显示在良好护理下腰穿持续外引流术基本无创、安全可靠,尤其伴有第Ⅲ,Ⅳ脑室积血的患者疗效较好,并可补充侧脑室外引流疗程限制.结论:一般护理与专业护理是腰穿持续外引流术安全保障.
作者:沈美健;王乐平;裘勇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当前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分布广泛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呈带虫状态,临床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察觉,往往成威胁人们健康的隐患,给广大的学生学习、生活和生长发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谈谈自己对防治学生肠道寄生虫疾病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作者:沐澄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在现代医药物流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应认清医药流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视企业目前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加快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开拓出符合医药物流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新思路,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何剑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康复治疗效果,以期促进患儿康复、回归社会.方法:选取6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给予康复治疗且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实施常规治疗的5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然后分别于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对两组患儿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进行观察与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与对照组患儿在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方面相比,P<0.05.结论:综合性的康复措施能够明显降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致残率,促使其康复,使其回归社会.
作者:张利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