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小旭;王佳珍
目的:研究探讨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及早期康复的护理学方法.方法:在治疗上分为西医疗法和中医治疗两类,:在西医疗法中主张应早期施行阑尾切除术.早期手术系指阑尾炎症还处于管腔阻塞或仅有充血水肿时就手术切除,在中医疗法中治宜活血化瘀解毒之剂,除此以外,还有针疗法分阶段治疗、分部位治疗;在护理方法上,可分为西医护理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效果有协同治疗作用.结果?经以上以上中西医结合及综合护理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节省医疗费用,疗效良好.结论:对急慢性阑尾炎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及早期康复的护理学方法,可取得显著地临床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郑爱娟;亓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烧伤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1例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患者入院后立即放置深静脉导管,以快速补液防休克,按照国内通用公式计算补液量,观察组患者给予的胶体为羟乙基淀粉溶液,对照组则给予新鲜血浆.观察两组患者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每小时尿量、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肌酐、尿素氮、经皮氧饱和度水平.结果经治疗后,分别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在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每小时尿量、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肌酐、尿素氮、经皮氧饱和度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是目前较好的血浆代替品,可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有效的补液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富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当前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分布广泛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呈带虫状态,临床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察觉,往往成威胁人们健康的隐患,给广大的学生学习、生活和生长发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谈谈自己对防治学生肠道寄生虫疾病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作者:沐澄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讨论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4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采取治疗措施.结果 45例患者除3例保守治疗,1例未及手术死亡外,其余均接受手术治疗,包括脾脏切除、肝修补、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和破裂修补术、肠系膜修补止血术、结肠修补造瘘术、肾切除、脾胰尾联合切除术等.本组病例手术治疗后,临床治愈41例,死亡4例.结论 全面分析病史资料,合理选择术式,仔细操作,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辅助X线、B超和CT检查是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有效诊断措施.早期应注意抗休克治疗并及时手术,术后应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作者:林效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溃疡性结肠炎((UC))其主要患病因素与感染、免疫有关,而现在主要的(UC)治疗是以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为主,药物上多以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和氨基水杨酸类为主,辅助以其他抗炎或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但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也参与了UC的产生和发展,所以生物制剂应用于UC的治疗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作者:徐西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产后母婴健康的重要作用.方法:妊娠后孕妇250例,分为实验组1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包括发放书籍资料、看录相、讲解、示范、医师指导等;对照组100例,仅做常规产后检查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婴儿健康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母亲负面情绪产生率和产妇产后患病情况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产后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新生儿健康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植神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由于女性生理解剖的结构特殊性,阴道炎几乎是与女性朋友相伴一生.阴道炎发病轻,但病情却反反复复,给女性朋友的生理健康带来诸多不适和心理压力.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的护理与预防.
作者:韦邦燕;陈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尖锐湿疣是因为人类由于自身乳头病变形成乳头瘤病毒(HPV),通过其感染后导致性传播疾病(STD),医学上又称之为生殖器疣或病疣.导致这种病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使HOV感染发生病变.近些年来,乳头瘤病毒的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通过使用CHR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联合干扰素,通过进行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来降低该种病情的发生率以及病人的复发率,并通过灵床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形成如下:
作者:李海波;邵宇飞;赵香玉;姜重然;曹翔;李丽;李伟东;徐建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探讨风险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药剂科所发生的125例调配药品差错原因的分析,制定相对应的风险防范机制,重点建立药学服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风险预警平台,规范调配流程,加强用药宣传;结果2009年开展药学风险管理以来,药品调配差错率(0.02%)明显低于2008年(0.06),处方书写合格率(95.39%)、患者满意率(92.15%)明显高于2008年(90.12%)、(85.32%);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药学服务中的风险防范,大限度地降低药学服务中的医疗发生率,从而实现“患者用药受益大化,风险小化”.
作者:周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国是胃癌发病较高的地区之一.多发于胃窦、胃前壁、后壁及胃小弯,早期胃癌病变仅限于粘膜及其下层,一般可分息肉型、浅表型和凹陷型.中晚期胃癌多有转移,侵及肌层或全层,也称进展型胃癌.目前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辅以化疗、放疗等.病人在胃切除手术后,胃容量减少,胃的功能明显降低,因此有食量小、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等小胃综合症[1].因此术后的护理对胃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积极重要作用.
作者:陶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9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经过分析90例小儿CVA患者的临床资料表明,大部分病患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还有部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例过敏原阳性高达61.11%.在经过进行临床治疗后,得到良好治疗效果与康复.结论:经过正规治疗,9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患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全面提高了小儿CVA患者及家属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
作者:李东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浅析了中成药复方的起源到发展壮大,探讨当前中药复方的发展现况和前景.可以看出,中药彰显了中医的特点,要重视中成药复方的研究和开发;但是研发的过程当中不能忽视传承和创新的融合,在很多的临床经验中找到继承点,然后探求研发新药理论上的支持,要尽可能的避开那些低水平的简单式的重复.而且,已通过研发苏黄止咳胶囊更深层次的阐述了中成药复方研究开发的基本指向和思想.
作者:任翠莲;侯文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医学模式从以往以技术输出型为主慢慢转变成现代以服务输出型为主的转变,住院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逐渐的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且这种心理问题着重体现在疾病较严重、病死率高、难治愈的疾病上,如癌症.癌症是当代的医学难题,所以患者自觉得了癌症后,心理负担极其沉重,往往不思进取,精神抑郁,态度消极,对治疗抱以不可信的心理,不配合医务工作者的治疗安排,极大的阻碍了治疗的进展和加快了癌症的发展.癌症患者主要存在极其严重的抑郁障碍,本文总结了针对癌症患者该心理问题的产生机理、时间、发展过程、临床表现以及针对于此的护理措施,希望能够改善患者心理问题,配合治疗,促进患者身心健康,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绍叶;孙继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分析开院采用肝段切除术与非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结果:12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肝段切除组优良61例(94%),非肝段切除优良50例(82%),前者术后残石率、症状复发率、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肝段切除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术武.
作者:刘高强;张凤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对ICU的常规护理,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护理对策以及护理要求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介绍一目的是为了加强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亓咏梅;曹海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67例,基本治愈18例,显效21例,好转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55%,无效率为10.45%.结论:对于采取内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要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对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或者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可以采取内科治疗.
作者:李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子纤维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胃镜检查的100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都能顺利接受治疗,明显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保证了胃镜室的业务发展.
作者:田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门急诊是医院对病人服务的一个窗口,也是烧伤治疗的起始和基础.对于精神上无准备、意外环境下发生事故的烧伤病人急救是否及时,转送是否恰当,对减低损伤程度、病情的发展、减轻病人痛苦、心理平衡及降低伤后的并发症、死亡率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烧伤病人入院前的心理护理、技术操作、创面护理、病房交接班工作等,可以提高医院门急诊护理质量.
作者:陈朝琼;李杰;李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采用钙拮抗剂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在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这5年时间里,抽取100例在我院就诊的采用钙拮抗剂对心血管疾病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病例,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和程度进行归纳.结果:钙拮抗剂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钙拮抗剂治疗心血管疾病,在治疗时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因此在采用该类药物治疗时,对不良反应做充分考虑,尽量控制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蒋倩;过勇;罗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介绍小儿惊厥的诊断,治疗与护理,来总结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文通过对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的35例小儿惊厥患者采取止惊,退热等急救措施及有效的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通过治疗后惊厥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全都治愈出院.结论:医护人员应动作迅速、麻利的进行抢救,立即使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同时也应给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时刻注意幼儿的身体状况,以防患者的皮肤受到损伤或其他意外.
作者:高妮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