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癌症患者抑郁障碍与护理措施

黄绍叶;孙继瑞

关键词:癌症, 抑郁障碍, 护理措施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从以往以技术输出型为主慢慢转变成现代以服务输出型为主的转变,住院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逐渐的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且这种心理问题着重体现在疾病较严重、病死率高、难治愈的疾病上,如癌症.癌症是当代的医学难题,所以患者自觉得了癌症后,心理负担极其沉重,往往不思进取,精神抑郁,态度消极,对治疗抱以不可信的心理,不配合医务工作者的治疗安排,极大的阻碍了治疗的进展和加快了癌症的发展.癌症患者主要存在极其严重的抑郁障碍,本文总结了针对癌症患者该心理问题的产生机理、时间、发展过程、临床表现以及针对于此的护理措施,希望能够改善患者心理问题,配合治疗,促进患者身心健康,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中药复方新药研发

    本文浅析了中成药复方的起源到发展壮大,探讨当前中药复方的发展现况和前景.可以看出,中药彰显了中医的特点,要重视中成药复方的研究和开发;但是研发的过程当中不能忽视传承和创新的融合,在很多的临床经验中找到继承点,然后探求研发新药理论上的支持,要尽可能的避开那些低水平的简单式的重复.而且,已通过研发苏黄止咳胶囊更深层次的阐述了中成药复方研究开发的基本指向和思想.

    作者:任翠莲;侯文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48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48例发生PICC导管异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导管异位病人中,误入颈内静脉24例,位于锁骨下静脉9例,反折至胸壁静脉4例,反折至腋静脉2例,进入右心房6例,至对侧锁骨下静脉3例.经处理后39例置于上腔静脉,4例由于血管条件差调整失败置于锁骨下静脉,5例更换肢体重新穿刺成功.结论: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正确的体位、准确的导管测量及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高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方法对医护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的效果.方法:对50人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干预组采用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干预组领悟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的知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预防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提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何育玲;张强;涂玉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穴位注射在临床中的应用技巧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采用小剂量中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西药药理为基础,经穴位给药,并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故有着特殊的疗效.穴位注射在为针刺治病提供了多种有效的特异性穴位刺激物的同时,又为药物注射提供了有效的经络途径,并且穴位给药用量小,疗效佳,安全性强,药物在穴位滞留时间长,药疗时效长,是临床治疗中的主要给药方式,也是中医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操作技术[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穴位注射的经验,本着促进护理业务的目的,现介绍几项应注意的技巧,仅供参考.

    作者:王燕;陈倩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在中风病人中的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80例病人施行全程护理模式与80例施行传统护理模式的病人相比较,新的全程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突出了以人为本,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升为99%,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并发症的发病率由原来的22.5%降低到5%,平均每人住院天数缩短近10余天,住院费用节约5000余元,有效地提高了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终让社会满意,患者满意,政府满意.

    作者:张红;刘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体会

    目的:观察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9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经过分析90例小儿CVA患者的临床资料表明,大部分病患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还有部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例过敏原阳性高达61.11%.在经过进行临床治疗后,得到良好治疗效果与康复.结论:经过正规治疗,9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患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全面提高了小儿CVA患者及家属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

    作者:李东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CHR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分析

    尖锐湿疣是因为人类由于自身乳头病变形成乳头瘤病毒(HPV),通过其感染后导致性传播疾病(STD),医学上又称之为生殖器疣或病疣.导致这种病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使HOV感染发生病变.近些年来,乳头瘤病毒的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通过使用CHR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联合干扰素,通过进行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来降低该种病情的发生率以及病人的复发率,并通过灵床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形成如下:

    作者:李海波;邵宇飞;赵香玉;姜重然;曹翔;李丽;李伟东;徐建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护理观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所选2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3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胫骨平台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12例,胫骨骨折4例,采用血氧饱和度仪动态测量患者血氧饱和度,同时采用测压装置观察患者骨筋膜室内压,针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所选2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资料中,血氧饱和度动态测量到的结果和骨筋膜室内压测量出的结果呈现负相关性,既血氧饱和度数值越高骨筋膜室内压就越低,血氧饱和度数值越低骨筋膜室内压就越高.结论: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的肢端血氧饱和度(SpO2)的方式,能够反映出筋膜室内肌肉以及神经的缺血性情况,可以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骨筋膜综合症疾病.

    作者:杨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12例全口义齿制作临床体会

    目的:通过全口义齿制作修复过程的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从2008-2011年212例牙列缺失的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回顾性分析和实际效果的总结.结果:212例全口义齿修复中固位与稳定良好196例,9例自觉咬硬物稍差,6例因面容或咬合关系不对重做.1例因口干综合症而失败.结论:边缘封闭良好、印模精确度高、颌位记录准确、牙齿排列合理以及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对完成全口义齿的制作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作者:占时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艾滋病认知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为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6所中学共684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分析其对艾滋病认知的情况.结果:中学生回答艾滋病知识的正确率均达50%以上;不同年龄间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圳市福田区的中学生的艾滋病的认知还有待加强,学校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仍需继续加强,建议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同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李丽廉;余婉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视神经炎的中医辨治体会

    结合患者自身的临床症状,阐述了视神经炎的诊断要点.附典型案例2例,以资说明.

    作者:王承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45例诊治体会

    目的 讨论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4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采取治疗措施.结果 45例患者除3例保守治疗,1例未及手术死亡外,其余均接受手术治疗,包括脾脏切除、肝修补、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和破裂修补术、肠系膜修补止血术、结肠修补造瘘术、肾切除、脾胰尾联合切除术等.本组病例手术治疗后,临床治愈41例,死亡4例.结论 全面分析病史资料,合理选择术式,仔细操作,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辅助X线、B超和CT检查是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有效诊断措施.早期应注意抗休克治疗并及时手术,术后应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作者:林效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女性外阴的日常护理与阴道炎的预防

    由于女性生理解剖的结构特殊性,阴道炎几乎是与女性朋友相伴一生.阴道炎发病轻,但病情却反反复复,给女性朋友的生理健康带来诸多不适和心理压力.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的护理与预防.

    作者:韦邦燕;陈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局麻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91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院91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的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5年12月到2011年12月来本院的91例采取局麻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病例.结果:91例腹股沟疝患者镜手术治疗后全部康复,经过3-12个月的回访,91例患者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愈后效果良好,无复发.结论:利用局部麻醉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复发率低以及恢复时间短等特点,值得我们推广,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医院.

    作者:唐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经PCI术后护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常见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包括三种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抬高性心绞痛、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一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应立即行直接PIC术,一般认为直接PCI术在发病4-6h内做效果好,好在发病内12h内进行,但若合并心源性休克,则在发病36h内也可直接PCI术.

    作者:刘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性阑尾穿孔2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穿孔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住的28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全部手术治疗,18例治愈,(治愈率(64.43%),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7.1%),3例术后自动出院后全部死亡;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或以前曾患急性阑尾炎治愈的12例,并存内科疾病21人(75%),术后并发症17例(61%).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病人容易发生阑尾穿孔,且合并有内科疾病者更易发生,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及病理特点;老年阑尾穿孔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多见,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所以在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麻醉和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林效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于钙拮抗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对采用钙拮抗剂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在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这5年时间里,抽取100例在我院就诊的采用钙拮抗剂对心血管疾病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病例,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和程度进行归纳.结果:钙拮抗剂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钙拮抗剂治疗心血管疾病,在治疗时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因此在采用该类药物治疗时,对不良反应做充分考虑,尽量控制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蒋倩;过勇;罗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开窍复智汤治疗VD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目的:以痰浊瘀血为病机,采用活血化痰,涤痰逐瘀原则组方,制成开窍复智汤治疗VD,并进行了临床疗效和动物实验的研究,旨在讨论痰浊瘀血在V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药在防治VD方面的发展.方法:观察脑卒中病人190例,以DSM- Ⅳ作为诊断标准,将其分为VD组和非VD组,将纳入VD组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开窍复智汤一日两次服用.对照组予多哌奈齐20mg口服每日一次.用药14周后观察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及各项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应用开窍复智汤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血浆含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WAIS- RC减分率等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下降相关,开窍复智汤通过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多哌奈齐.

    作者:赵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学治疗的现状探讨

    溃疡性结肠炎((UC))其主要患病因素与感染、免疫有关,而现在主要的(UC)治疗是以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为主,药物上多以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和氨基水杨酸类为主,辅助以其他抗炎或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但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也参与了UC的产生和发展,所以生物制剂应用于UC的治疗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作者:徐西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ICU病房重症监护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

    本文对ICU的常规护理,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护理对策以及护理要求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介绍一目的是为了加强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亓咏梅;曹海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