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娟
目的:探讨提高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到2013年9月间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47例。将病例分成停循环后有脑灌注组及无脑灌注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停循环时间小于20分钟及大于30分钟的近期转归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总结不同停循环策略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1.停循环时间少于20分钟的,有脑灌注组与无脑灌注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呼吸机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停循环时间大于30分钟的,有脑灌注组与无脑灌注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有脑灌注组在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呼吸机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优于无脑灌注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停循环时间在20分钟内,有脑灌注与无脑灌注对患者的近期转归无统计学差异;停循环时间超过30分钟的有脑灌注组近期疗效优于无脑灌注组,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庞锋;赵文增;陈兴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和痛风性关节炎(GA )的临床及X线表现,提高对两组病变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8例RA和32例GA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58例RA中,女性占90%,特别是25~50岁的女性,32例GA中,男性占80%,停经女性占5%。RA多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对称侵犯为主,亦有多关节先后发病且不对称者,类风湿因子多阳性;而GA的X线改变常首发在第一跖趾关节,亦有多个关节屡发关节炎,中晚期发现穿凿样骨质破坏,晚期关节周围出现明显痛风石,且血尿酸浓度增高;结论:X线平片是检查RA和GA的首选检查方法,掌握各期的临床及X线特点,结合各自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对提高X线诊断准确率十分必要。
作者:闵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主要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到我院接受贫血诊治的6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A组(地中海贫血患者)和研究组B组(缺铁性贫血患者),为了查查两者对象的血液检验情况,还需选择另外60例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验的成人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项目以 RDW (红细胞分布宽度)、RBC(红细胞)、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b(血红蛋白)以及 MCV/RBC(平均容积地贫/缺铁查指标)为主。结果:三组中,研究组 A组的RBC和MCV/RBC指标高,研究组B组RDW指数高,对照组的MCH和MCV指数高,不同组别不同项目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符合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均高于研究组 A 组和研究组B组。结论:血液检测中血细胞的多个项目指标可以作为诊断贫血的依据。
作者:陈会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吸附对皮肤病患者血浆炎症介质的清除作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血液吸附治疗每2天1次,连续6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6天检测血浆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6天皮损减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第12天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液吸附对皮肤病患者血浆炎症介质有部分清除作用,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吸附技术治疗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姜昱;陈立;叶楠;雷立清;周颖;张艳彩;汪为刚;易伟;卢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出现体重减轻、发热、虚弱的症状,其中咳嗽42例(72.4%),咳痰37例(63.7%),贫血35例(60.3%)。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各异,无特异性,病情复杂,护理应引起重视,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提高患者依从性,普及日常防护知识。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施行的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96例成功完成手术,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胆汁漏腹腔感染,2例切口感染。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有症状的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份儿科患儿12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以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家长焦虑情况、家长投诉事件以及家长对患儿护理满意程度为评判标准。结果:分析两组护理干预的情况,实验组中患儿并发症的产生、家长焦虑情况、家长投诉事件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家长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风险率,提高家长对儿科护理满意度,从而有效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作者:王菊萍;党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诊治分析。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玉屏风颗粒5g ,3次/d ,氯雷他定8.8mg ,1次/d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8.8mg ,1次/d ;两组均连用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45,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作者:殷金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对酒依赖与心境情感障碍共病的概念、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心理社会因素及共病诊断的意义进行概述。
作者:谭奔腾;杨栋;周旭辉;张雪花;刘毅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乌防止痛液外用实验研究,明确其外用消肿功效和安全性。方法:(1)消肿实验观察乌防止痛液外用对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趾肿胀度的影响和对二甲苯致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2)观察乌防止痛液对皮肤刺激。结果:乌防止痛液能够显著抑制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肿胀度和二甲苯所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3)乌防止痛液对皮肤未引起水泡红斑等过敏现象,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防止痛液能改善化学物质所导致的肿胀;并且未发现引起皮肤水泡红斑等过敏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何燕玲;秦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3年来接诊转县医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3例进行治疗及预防控制措施跟踪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控制,13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没有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结论:根据手足口病特点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后,能够预防其院内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
作者:黄荣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我院自2010-2013年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各种原因上消化道出血收到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晓侠;赵丽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6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找出共有特点实施有效的健康宣教。结果: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健康宣教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卫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病机,观察自拟疏肝健脾明目汤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拟疏肝健脾明目汤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个月一个疗程,可用3个疗程。观察视力,眼底变化。结果患者的视力,眼底情况均有所改变,全身症状有好转,心情愉悦,未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任志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制定乐脉丸的薄层鉴别(TLC)方法。方法:对其五种主要成分采用 TLC法进行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品在相应位置上无对应斑点。结论:该法专属性强,该种方法可以作为乐脉丸的有效鉴别。
作者:王从敏;熊本立;徐小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目的通过对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探讨临床应用锁定钢板对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8%,对照组优良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就是在肱骨近端加压并锁定钢板,确保稳定牢固,而且事实证明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荣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整形外科病房中的实施措施和效果评价。方法:对2011年3月整形外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启动以来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住院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由95.0%提升到97.2%,患者书面提名表扬护士增多。结论: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和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激发服务热情,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全面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积极开展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提供了保障。
作者:侍永惠;刘红莉;王继华;郭炯;沈玉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临床特征。多在冬季发病,每年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晚期炎症加重时,症状可常年存在,不分季节。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作者:杜凤兰;李粉兰;闫国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抢救和复苏后的护理,预防了新生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结论:通过恰当的护理可预防避免新生儿窒息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吴昌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其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变化,以达到增强对其病的护理工作。方法对80例患儿分别进行年龄及发病特点的统计,再根据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提出来自己的护理体会。结果:对80例患儿的对症护理以及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使医疗及护理工作收效显著。结论:重视并提高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家长的生理及其心理的护理工作,对患儿早日康复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李振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