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武
背景与目的 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已达平台,生物治疗与化疗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本课题旨在研究rmhTNF-α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杀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rmhTNF-α及吉西他滨对A549细胞抑制率,应用细胞生长曲线描述经rmhTNF-α、吉西他滨干预过的A549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药物处理组48 h的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并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结果 CCK-8检测结果及细胞生长曲线均提示rmhTNF-α不仅具有抑制A549细胞生长作用,而且可以增强吉西他滨对A549细胞杀伤作用;FCM显示两药联合组可促使A549细胞阻滞在S期,降低G2/M期比率;凋亡比率以吉西他滨+rmhTNF-α组明显,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结果均能明显观察到A549细胞呈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 rmhTNF-α通过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从而增强吉西他滨对其的杀伤作用.
作者:古翠萍;张沂平;冯建国;马胜林;陆琰君;洪丹;陈金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的过程,RNAi作为基因治疗中一种新的效率高、特异性强的治疗手段愈来愈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以AKT2为靶基因,设计并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肺癌细胞NCI-H446,观察其对AKT2基因的沉默作用.方法利用已知AKT2的m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具有短发夹结构的两条寡核甘酸序列及一条无关对照序列,与pGEM-TEasy载体连接后以T7和SP6为引物进行PCR鉴定,对表达载体pRNAT-U6.2及阳性克隆产物进行双酶切,将得到的基因及线性化的表达载体再次连接,利用PCR的方法进行重组体的筛选鉴定及测序分析,利用脂质体转染肺癌细胞NCI-H446,RT-PCR检测AKT2-mRNA沉默效果.结果 将合成的DNA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上,经PCR扩增筛选鉴定和测序鉴定证实为所需序列,转染肺癌细胞NCI-H446后,AKT2-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的靶向AKT2-RNA的干扰重组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肺癌细胞NCI-H446 mRNA的表达.
作者:曹婷婷;张茂林;赵国强;卢滨;王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其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预后较差,长期生存率低,是我国目前的第一大癌症.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很多,加强对预后因素的研究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回顾近几年关于NSCLC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琴;展平;宋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3号染色体短臂(3p)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aity,LOH)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中常见且早期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可以造成该染色体所包含的多种抑癌基凶的失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人3p LOH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B方法分别对32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及8例非恶性肿瘤肺组织和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3p位点LOH检测,对试验结果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 32例肺癌标本中LOH联合检出率为78.125%,外周血有核细胞LOH联合检出率为65.625%,其中肺癌组织标本各位点LOH检出率分别为43.75%(3p25)、56.25%(3p14)、56.25%(3p21.3),外周血有核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8.75%、31.25%、50%,相比对照组结果具有差异,组织及外周血有核细胞联合榆出率高于各位点单纯检出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的肺癌肿瘤组织与外周血有核细胞3p基因LOH联合检测结果存在一致性.结论 肺癌组织及外周血有核细胞3p基因LOH检测对于肺癌的无创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且多位点联合榆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作者:梅新宇;孙余婕;徐美青;马冬春;魏大中;田界勇;任自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以往的研究表明,RhoC在许多肿瘤中过表达,RhoGDIβ、RhoGDIγ(Rho GDPdissociation inhibitors.β、γ)被认为是Rho的负性调节因子,目前在肿瘤中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RhoC及其调节因子RhoGDI β、RhoGDI γ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40例新鲜肺癌组织中RhoC及RhoGDIβ、RboGDIγ蛋白和mRNA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RhoC、RhoGDIβ、RhoGDIγ蛋白和mRNA在肺癌组织表达均显著高于对应正常肺组织;RhoC、RhoGDIγ和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r=0.659,P<0.05)(r=0.597,P<0.05),RhoGDIβ和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621,P<0.05).结论 RhoC及RhoGDIβ、RhoGDIγ表达水平与肺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刘东明;许月新;官忠燕;段鸿梅;王恩华;韩昱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肺癌是西方国家肿瘤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目前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肿瘤之一,尽管现在有很多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放疗等,90年代后也出现多了很多新药,如紫杉醇、泰索帝、长春瑞滨等,但肺癌患者死亡率仍很高.因为很多病人在就诊时已属晚期,即使是早期诊断的病例也有很高的复发率,这些都是导致肺癌死亡率比较高的原因.
作者:杨春雨;蔡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2006年4月体检发现甲胎蛋白(AFP)升高,并呈进行性升高趋势,4月29日AFP为263.3μg/L;腹部CT检查未见肝脏占位.患者否认肝病史,各型肝炎相关指标检测也均为阴性.5月29日在上海某医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中未见肝内异常,注入羟基喜树碱10 mg+表柔比星20 mg+脱氧氟脲苷500 mg.6月30日复查AFP为383 μg/L.此后未再行进一步的治疗措施.7月胸片及胸部CT均提示右下叶后基底段阴影;CEA、CA125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考虑肺部感染可能,予阿奇霉素、林可霉素等抗感染治疗,后定期随访.
作者:李春杰;刘苓霜;马海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及转移是多种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情况改变积累的结果.MAG-2是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获得的与肺癌转移相关的新基因,实验证实该基因与肺巨细胞癌细胞的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基凶MAG-2对肺巨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MAG-2的正反义表达载体,分别转染PLA801C和PLA801D,获得稳定表达相应序列的细胞株;然后利用MTT实验、流式细胞术、Fluo-3-Am荧光染料染色实验观察了这两株稳定转染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的组成、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并用Western blot及RT-PCR实验检测MAC-2对p53、PCNA等分子的影响.结果 MAG-2正义载体转染能增加PLA801C株细胞内PCNA的转录,抑制p53突变蛋白的水平,增加s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增加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对细胞具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MAG-2反义载体转染可以降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抑制PLA801D株细胞的增殖,但是对p53和PCNA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MAG-2对肺癌细胞PLA801具有促增殖的作用,通过影响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来实现对细胞增殖的调节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金强;孟宇宏;刘刚;陈惠华;王妍;徐元基;杜芝燕;陆应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房颤是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增加肺癌患者手术死亡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肺癌术后早期发生房颤的情况和危险因素,观察肺癌术后房颤对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肺癌手术患者416例,术后一周内出现房颤者52例作为房颤组,未出现房颤患者系统随机抽取病例9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肺癌术后房颠的原因,单因素分析行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的30 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416例肺癌患者中,术后52例发生房颤,占12.5%,常发生于术后1-3天.经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术前FEV)%pre(一秒钟用力呼吸容积预计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of the predicted value)下降、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及术后低氧血症是肺癌术后发生房颤的相关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103).结论 肺癌术后房颤与年龄>65岁,术前肺感染,FEV1%pre下降、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术后低氧血症相关,肺癌术后房颤虽未增加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率,但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作者:张静;骆宝建;韩芬;吴恩东;康乃民;张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和目的 中国绿茶为人们喜爱的饮料,含有多种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茶多酚,有可能成为有效的防癌饮料.本实验探讨绿茶对苯并芘诱发大鼠肺癌的预防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对3组雌性SD大鼠采用相同的饲料及不同的饮料饲养,A组仅饮绿茶,B、C组仅饮水.3组大鼠均接受4次肺内注射处理:A、B组均注射苯并芘-玉米油混合物,C组注射玉米油.1年后处死全部仍存活大鼠.取肿块及全部大鼠的肺组织进行HE染色病检.并比较各组大鼠肺癌p53、Bcl-2表达.结果 观察1年C组无肺癌发生,B组大鼠发生肺癌15例,成瘤率达75%(15/20),A组大鼠发生肺癌6例,成瘤率为30%(6/20),A、B两组之间成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绿茶干预组肺癌组织p53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有上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则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 绿茶对肺癌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绿茶对p53表达具有一定的上调作用,但下调Bcl-2表达的作用更明显,这可能与其防癌机制有关.
作者:顾其华;胡成平;陈琼;夏莹;冯俊涛;杨红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由支气管黏膜基底层的Kulchistky细胞恶变而来,肿瘤细胞有较明显的神经内分泌的分化趋向.在近30年,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由之前的15%-20%到新统计的12%-15%[1].SCLC与长期吸烟相关,在肺部肿瘤中恶性程度高,临床进展明显快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多表现为中央型肺癌,较早即出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且易侵犯血管,预后极不理想.SCLC对化疗放疗敏感,手术治疗仅对部分早期患者有益,而一线治疗失败及复发的患者预后极差.
作者:苗茜;姜丽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MCM)MCM7为MCM复合体成员之一,在启动DNA复制、合成中起关键作用,但对能够与其结合的蛋白所知甚少.本研究应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肺癌组织中MCM7蛋白的结合蛋白.方法构建MCM7全长cDNA-pGBKT7质粒,与含肺癌组织cDNA文库-pACT2质粒转化酵母AH109,在涂有X-a-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筛选生长,挑选蓝色克隆,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DNA后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筛选出11种与MCM7蛋白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其中细胞骨架蛋白5种,各种酶、激酶以及相关受体6种.结论 克隆到的基因对进一步研究MCM7蛋白的功能有一定提示作用.
作者:韩昱晨;官忠燕;段红梅;唐娜;刘俊;韩艳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是细胞周期正性调节因子之一,它能促进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的泛索化蛋白水解,在肿瘤中过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Skp2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2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kp2和p27在68例NSCLC组织和17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Skp2仅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且与患者的组织学类型(P=0.039),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P=0.016),性别(P=0.012)和吸烟与否(P=0.026)显著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和TNM分期无关.p27在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Skp2阳性表达的患者中p27表达明显降低,两者呈负相关(P=0.021).结论 在NSCLC中,Skp2蛋白表达的增高与p27泛素化依赖的蛋白降解有关,提示Skp2蛋白过表达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霞要作用.
作者:胡晓华;刘峰;姜斌;王雅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确诊时多数已为晚期(ⅢB、Ⅳ期),除少数可以手术外,化疗是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手段.大多数晚期NSCLC患者年龄偏大,一般状况差,而化疗对身体多系统有显著的不良反应,为探索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方法,自2003年2月-2006年4月用艾迪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加奥沙利铂(GO)方案治疗晚期NSCLC 53例,与单用GO方案治疗晚期NSCLC 51例做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海;金董良;李英;符淑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既往的研究发现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与肺腺癌细胞生长关系密切,其促肺腺癌细胞生长作用可能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增加有关.本研究探讨ET-1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内游离钙离子(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Ca2+]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Fura-2/AM荧光技术测[Ca2+]i浓度,检测ET-1对SPC-A1细胞[Ca2+]i的影响.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内皮素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ETR)拮抗剂及其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阻滞剂,研究ET-1对SPC-A1细胞[Ca2+]i影响的细胞学机制.结果 ET-1(1×10-15-1×10-8)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SPC-A1细胞[Ca2+]i升高,ETAR特异性拮抗剂BQ123(1×10-7mol/L)可完全抑制ET-1(1×10-10 mol/L)的促[Ca2+]i升高作用(P<0.05),而ETBR特异性拮抗剂BQ788(1×10-7mol/L)无此作用(P>0.05);细胞外无钙离子或用Nifedipine(1×10-6mol/L)阻断钙离子内流后ET-1(1×10-10 mol/L)促[Ca2+]i升高作用明显减弱(P<0.05);Ryanodine(50×10-6mol/L)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后ET-1(1×10-10 mol/L)促[Ca2+]i升高作用减弱(P<0.05);磷脂酶C抑制剂U73122(1×10-5 mol/L)可以抑制ET-1(1×10-10mol/L)促[Ca2+]i升高作用(P<0.05);U73122的无活性同分异构体U73433不能抑制ET-1促[Ca2+]i升高作用(P>0.05);蛋白激酶C抑制剂Staurosporine(2×10-9mol/L)对ET-1(1×10-10mol/L)促[Ca2+]i的作用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ET-1能够促进SPCA-1细胞[Ca2+]i升高,其途径主要是通过L-型钙离子通道开放使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内流钙离子促发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同时ET-1激活细胞内磷脂酶C诱发的钙离子释放也是ET-1促进[Ca2+],升高的机制之一.
作者:周娟;张为民;叶倩君;贾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过量有毒性.多数研究表明硒具有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硒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单因素及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XWLC-0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XWLC-05细胞,分别用亚硒酸钠(Na2SeO3)、还原型谷胱甘肽(GSH)、Na2
作者:周岚;黄云超;雷玉洁;赵光强;刘馨;金从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近年研究发现,端粒酶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成为肿瘤治疗的共同作用靶点.苦参碱抗肺癌的研究报道对其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发生的可能的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苦参碱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影响及与端粒酶相关的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苦参碱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SP法)测定c-myc、hTER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苦参碱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P<0.05),呈一定的时间剂效应关系;荧光显微镜下看到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凝聚成团,核碎裂形成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分析:C0/C1期细胞比例呈增高趋势,S期细胞比例呈降低趋势,且凋亡率不断增加;处理组细胞c-myc、hTERT蛋白表达减少(P<0.05),c-myc的AOD值与hTERT的AOD值呈正相关(r=0.633,P<0.01).结论 苦参碱对A549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可能与下调c-myc、hTERT的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陈琼;刘立红;曹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已有的研究表明,nm23-H1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肺癌转移抑制基因,为了筛选与该基因表达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拟构建nm23-H1基因转染前后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L9981-nm23-H1)差异表达基因的抑制消减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与nm23-H1转移相关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ve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nm23-H1基因转染前后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L9981-nm23-H1)间差异表达基因的正向和反向消减cDNA文库,经蓝白菌落筛选克隆,并PCR反应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该两株细胞株差异表达基因的正向和反向消减cDNA文库.经蓝白菌落筛选,正向消减文库总共获得约300个白斑克隆,反向消减文库总共获得约400个白斑克隆,从正反向消减文库中各挑选96个克隆进行PCR扩增检测是否有插入片段,结果显示在挑选的正向文库中有84个克隆有插入片段,反向文库中有83个克隆有插入片段.其片段大小范围为(300-750)bp.结论 抑制消减杂交是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我们应用SSH法和T/A克隆技术成功建立了nm23-H1基因转染前后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L9981-nm23-H1)差异表达基因的抑制消减cDNA文库.nm23-H1基因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可能影响某些转移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作者:叶苏娟;冯志华;朱文;蔡春季;李璐;孙丽亚;万海粟;马力;周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甲醛同定石蜡包埋组织(FPE)包含大量临床病理信息,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基因和蛋白物质可用来研究临床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从FPE中提取RNA的可能性,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在肺癌FPE中的转录表达.方法选取前期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无PML蛋白表达的40例肺癌FPE,存档时间在60-85个月,5例新鲜冰冻肺腺癌组织作为对照;利用Trizol一步法提取RNA,经OD值检测验证RNA质量;RT-PCR检测PML的基因转录表达.结果 自肺癌FPE和新鲜冰冻组织提取的RNA的OD比值在1.7-2.1.RT-PCR显示,40例FPE以及5例新鲜冰冻组织中,PML(295 bp)以及β-actin(318 bp)mRNA均有表达.结论 利用Trizol一步法自FPE提取RNA进行RT-PCR,可有效扩增出300bp左右的产物;肺癌组织中PML蛋白存在转录后缺失.
作者:赵志龙;宗志红;李建新;刘宏旭;赵惠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微小RNA(miRNA)是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人类基因中大约有3%编码miRNAs,而编码蛋白的基因中30%受到miRNAs的调控.miRNAs在多种生物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包括调节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相应的miRNAs的表达变化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有关.本文综述miRNAs的生物学及其与肿瘤的联系,并讨论了miRNAs的研究方法.
作者:王岷;刘红雨;陈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