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同部位CT静脉血管造影21例,颈静脉及门静脉系统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下腔静脉及下肢造影由小隐静脉注入对比剂,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成像技术及诊断价值.结果静脉血管CT造影表现不同于动脉CT造影,不同部位的静脉血管表现不同.21例中发现颈鼻咽癌侵犯血管1例,血管走行纡曲1例;下腔静脉瘤1例,肿瘤压迫下腔静脉1例;门静脉高压1例,疑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1例;11例下肢静脉血栓.结论不同部位的静脉影像表现存在差异,不同的重建技术对血管的显示有影响.下腔静脉造影应注意假象的存在.
作者:李天然;钱根年;李铭山;郑春雨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病例1:患者女,33岁,右下肢小腿胀痛1月余.X线平片示右腓骨下段局部高密度影,似蜡滴状,与一侧骨皮质关系密切,骨皮质未增厚,骨髓腔明显狭窄近闭塞.X线诊断:蜡油骨病(图1).CT扫描示与骨皮质相连的高密度骨质增生,骨髓腔明显狭窄(图2).MR扫描示病变在T1及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信号(图3).MRI诊断:骨质增生或钙化,考虑硬化性骨病.
作者:王晓睿;刘鹏飞;刘志兰;那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在量子人体散射的形式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展了量子人体coulomb散射的抛物线坐标解法、球坐标解法和量子人体coulomb散射的Regge极点,并得到了三点结论;为量子人体的coulomb散射研究提供了理论模型.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胸膜病变(恶性79例,良性40例)患者的CT检查资料, 评价CT对良恶性胸膜病变尤其是MPM与其他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胸膜病变侵犯纵隔内结构、膈肌及胸壁等CT征象仅见于MPM与其他恶性胸膜病变(OMPD).环绕形胸膜增厚在MPM、OMPD的发生率分别为52%、20.4%,良性胸膜病变(BPD)则无一例出现此征象.纵隔胸膜受累增厚在MPM组占92%,而OMPD和BPD分别为37%和5%,不同组别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节状胸膜增厚、胸膜增厚大于1 cm在MPM与BPD之间及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MPM与OMPD之间的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叶间胸膜不规则增厚在MPM与OMPD之间以及MPM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胸膜病变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纵隔的关系,有助于MPM与OMPD及BPD的鉴别诊断.
作者:罗良平;张缨;林志超;陈金城;王自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男,45岁,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1个月.CT示:左侧肾上腺占位.超声检查:左侧肾上腺区见一实性为主的肿块,大小约57 mm×52 m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可见液性暗区约8 mm×10 mm,实性部分回声尚均匀,肿块与左肾分界清晰,并压迫左肾上极(图1);CDFI:肿块内部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侧肾上腺区肿块.入院后行左侧肾上腺肿块切除术.病理诊断:左侧肾上腺神经鞘瘤.
作者:刘东;李凤华;李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病例1,女,50岁.阵发性胸骨后不适一天,运动平板试验可疑阳性.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BP:105/75 mmHg.CT表现:平扫、增强图像及三维重建(VR、MIP等)图像显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主动脉右窦,走行于右房室沟,经十字交叉后发出后降支,远端沿左房室沟到达左心缘(图1、2).
作者:郑福玲;张立仁;金征宇;张竹花;高萍;党玉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男,36岁.因尿急、尿频来我院就诊.尿常规:RBC 7~11个/HP.B超:膀胱中度充盈,膀胱内壁呈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内腔小,于右侧壁可见7.8 cm×3.7 cm的低回声区,基底宽,部分回声略强,内部回声似I级胎盘回声,表面较平滑,未见膀胱壁浸润征象,尿液透声佳.超声诊断(见图1):腺性膀胱炎可能性大.后经膀胱镜证实.
作者:盛素华;王桂萍;王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功能的连续变化情况.方法 28只日本白兔分为两组,阿霉素组2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8周共计16 mg/kg以期形成心肌病模型.对照组8只,每周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0,4,6,8,10,12周进行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第12周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各取2只处死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阿霉素组,在10、12周左室内径显著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显著变化早发现在第10周.二尖瓣环处心肌组织收缩峰值速度在8、10、12周显著降低(P<0.05).显著变化早发现在第8周.病理结果显示了与人类阿霉素心肌毒性相似的改变,心肌细胞变性、线粒体和肌浆网水肿、细胞内空泡增多.对照组组织学无改变,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模型中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组织多普勒指标能早期发现这一变化,早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评价左室功能提供了一个敏感的新手段.
作者:费洪文;王新房;谢明星;何亚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经静脉注射基因与微泡声学造影剂,同时经皮超声辐照肝脏方式能否增强小鼠肝脏基因定位转染及其转染效率.方法昆明种小白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第1组为单纯质粒转染组:经尾静脉快速注入2 ml含20 μ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pcDNA3.1/HBV)质粒的生理盐水溶液.第2组为单纯微泡转染组:经尾静脉快速注入2 ml含20 μg质粒的微泡声学造影剂.第3组为单纯超声转染组:经尾静脉快速注入2 ml含20 μg质粒的生理盐水溶液,同时采用频率为1 MHz、声强为0.5 W/cm2的超声波经小白鼠体表肝区辐照1 min.第4组为超声与微泡转染组:经尾静脉快速注入2 ml含20 μg质粒的微泡声学造影剂,同时经小白鼠体表肝区局部采用相同剂量超声辐照1 min.7天后处死小鼠,分别取肝、肾、肺、心、脾、骨骼肌组织进行pcDNA3.1/HBV免疫组化检测,记录不同组织每高倍视野(×400)pcDNA3.1/HBV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第1、2组肝、肾组织内偶见pcDNA3.1/HBV表达弱阳性细胞,肺、心、脾、骨骼肌组织未见表达阳性细胞.第3组肝组织内可见少量pcDNA3.1/HBV阳性细胞,每高倍视野表达阳性细胞(26.5±3.9)个.肾、肺、心、脾、骨骼肌组织未见表达.第4组肝组织内pcDNA3.1/HBV表达强,每高倍视野表达阳性细胞(84.2±4.4)个,为第3组的约3.2倍.肾、肺、心、脾、骨骼肌组织未见表达.结论静脉注射黏附质粒的微泡声学造影剂同时经体表给予一定强度的超声辐照,能显著增强辐照部位局部组织的基因转染与表达,有望成为一种安全、高效的体内基因定位转染新技术.
作者:冉海涛;任红;王志刚;郑元义;张群霞;李小东;许川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MR强化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血管形成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抗MMP-9抗体及抗CD34单抗对 4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标记分析,并测定MR图像上肿瘤的强化程度.结果星形细胞瘤的强化越明显,MMP-9表达越高,血管形成也越明显(P<0.05);随着星形细胞瘤级别的增高,MMP-9、CD34的表达越高(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的强化程度与MMP-9的表达及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万娅敏;高剑波;王振豫;杨学华;陈学军;周志刚;郭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日渐明显.超声微泡造影剂可用于对心脏、肝脏、肿瘤等的声学造影诊断,具有靶向性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对组织、血栓及肿瘤的靶向显影应用前景广阔.目前的研究表明,超声微泡造影剂在治疗中也显示出巨大潜力,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或药物运载工具.而低功率超声辐射微泡治疗肿瘤研究亦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男,23岁.主因间断肛旁肿痛2年余,阴囊肿痛2月余住院.2年前曾患肛旁脓肿,排脓治疗后,反复发作,2个月前阴囊出现肿痛,并于阴囊正中处破溃,流出少量脓液.遂行造影检查,自阴囊破口处注入60%泛影葡胺约10 ml,透视下点片,可见不规则窦道形成,壁不光滑(图1).即刻行CT薄层扫描并多平面重建(MPR),可见造影剂自阴囊后下正中瘘口经后尿道下方达肛管右前下缘,与肛管未见相通,瘘管壁不光滑,宽径约2.2 cm,长约12.4 cm.瘘管周围组织不均匀增厚,密度增高(图2).诊断为阴囊后下正中至肛缘窦道形成伴感染.
作者:李珍红;吴新淮;李思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儿童患者室间隔缺损(VSD)堵闭术中的作用.方法 154例VSD患儿,男81例,女73例,年龄2~15岁,平均5.3岁.选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诊断、监测、评价疗效和随访.结果 VSD均为膜周型,其中膜周向流出道部延伸的有109例,膜周向流入道部延伸的有34例,膜周向小梁部延伸的有11例.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46例.135例在超声的指导下即刻成功堵闭,成功率88%.术后超声复查,封堵处无左向右残余分流,无血栓形成,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口无血液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介入治疗VSD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琦;王莹;华益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超声分子显像是一门新兴发展的,以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为显像剂,能够对体内组织器官微观病变进行分子水平的探测与显像的方法.本文对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与超声分子显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作者:伍星;王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肿瘤共24例,行常规CT及MSCT灌注成像检查.原始图像经ADW 4.0工作站Perfusion 2软件处理,构建分析脑血容量(CBV)及表面通透性(PS)图像,计算平均CBV及PS值.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及胶质母细胞瘤组大CBV值分别为2.733±0.8274,4.755±0.4367,6.654±0.529;三组的PS值分别为16.668±0.5237,27.3524±0.8975,38.7452±0.328.三组间的CBF及PS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S与CBF有明显正相关(r=0.832,P<0.01).结论 MSCT灌注成像技术及灌注成像参数PS与CBV在术前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级别上有实用价值.
作者:张建华;漆剑频;黄文华;张进华;宋金梅;肖明;吴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女,17岁,因进行性头痛、头晕3月余,加重两周就诊,查体未见异常体征.0.23 T MRI平扫(图1):左侧脑室体部中央、第三脑室内偏左侧可见T1、T2呈等信号为主的肿块,内有局灶的低T1、高T2的信号,约4.5 cm×3.5 cm×7.0 cm大小,边缘不规则,与透明隔宽基底相连,部分越过左侧Monro孔.幕上脑室系统扩大,以左侧脑室为主.增强扫描(图2):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相邻透明隔增厚并轻度强化.诊断:左侧侧脑室体部、第三脑室内占位:①中枢神经细胞瘤可能性大,室管膜瘤不除外.②幕上脑室积水.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赵永华;吴新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儿童和青少年各种垂体病变的临床和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临床、MRI及病理证实的31例患者的各类垂体病变共49个,其中21例有局限性垂体病变,10例有多处垂体病变共28个.结果垂体性侏儒症(n=13)主要病因有垂体矮小(n=8)和大腺瘤(n=5).4例垂体矮小合并垂体柄纤细和异位后叶.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n=13)均有垂体后叶异常,8例有垂体柄的异常(2例纤细,6例增粗).Langhan's细胞增多症(LCH)与转移瘤各3例,它们均有垂体柄增粗和后叶短T1信号消失,但LCH有扁骨的破坏,而转移瘤均见垂体柄外的颅内转移灶.本组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均未见侵袭性生长.5例微腺瘤均为催乳素瘤.3例垂体大腺瘤(3/7)有卒中.无卒中的大腺瘤与垂体增生在MRI表现相似,但临床表现不同.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儿童和青少年各类垂体病变, 临床与影像特点相结合能正确诊断该类病变.
作者:李莹;雷益;徐坚民;龚静山;陈宇;黄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生育前期女性妇科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的学科.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生育期成年女性相比,生育前期女性盆腔包块相对较少.超声对于诊断盆腔包块有较大的价值,但其图像表现多样,无典型特征;同时,生育前期女性盆腔包块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故容易出现误诊.现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3例生育前期女性盆腔包块超声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MRPP)与核素肺灌注扫描对照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行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 MRPP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通过在上、中、下肺野和异常区域内设置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获取灌注高峰期信号强度变化率.结果 19例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MRPP共发现186个肺灌注异常区, MRPP显示7例25个肺段合并段以远的肺动脉栓塞,核素显示188个段灌注缺损.MRPP中,正常灌注与灌注缺损区及低灌注区的信号强度变化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相比,MRPP同样能够显示肺栓塞的灌注缺损区和低灌注区.MRPP对段及段以远的肺动脉栓塞的显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小勇;张兆琪;杜靖;姜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 X线相衬成像能够在无对比剂和降低曝光量的情况下观察生物组织尤其是软组织的内部结构.该实验利用同步辐射相干X线,根据同轴轮廓成像原理,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观察新西兰大白兔和人的离体肝组织标本内部的血管结构.方法所有样品经10%甲醛溶液固定,并切成6 mm厚,10 mm×10 mm大小备用.成像胶片为富士工业胶片(Fuji-IX80).实验是在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4W1A光束上进行的,实验装置类似于全息成像,大光斑为20 mm×10 mm,光子能量为8 keV.改变样品和胶片的距离,以获得佳的成像质量.结果兔肝标本的血管树得到清晰显示,人肝硬化标本的扭曲的异常血管也得到清晰显示.显示的小的血管直径小于20 μm.结论在第一代同步辐射上,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肝脏样本内部的血管结构可以通过X线同轴轮廓成像的方法得到显示.
作者:姜庆军;冯赟;肖湘生;刘士远;陈敏;肖体乔;徐洪杰;田玉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