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钢;张伟国;王毅
患者女,54岁.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患者行腰椎正侧位片检查时偶然发现左坐骨棘处一骨性圆锥形突起物.骨盆正位片显示:左坐骨棘处可见一向盆腔内生长的骨性圆锥形突起物,近端稍细、远端稍粗(图1).骨盆侧位片显示:背向坐骨生长,长约6 cm(图2).CT扫描显示其端部可见菜花状软骨帽,生长方向斜朝向骶尾骨侧.术后病理诊断:骨软骨瘤.
作者:段书宏;杜海峰;赵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针刺相邻穴位的大脑中枢反应,探讨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用盲法随机分别针刺10例正常人左侧太冲、行间、内庭和邻近非经络假穴点,手针采用捻针和不捻针两种状态对比,利用1.9 T MRI行全脑功能成像,用SPM 99处理图像.结果发现在4穴上针刺时均产生了脑灰质结构的不同激活和抑制效应,太冲和行间激活和抑制区更相似,但太冲穴信号强度更强,内庭穴也可见较多的激活和抑制区,但与太冲穴相差较大,对照非经络假穴偶见激活灶,与太冲穴差异大;各穴大脑抑制区也各有特点,但对照穴抑制区为分散,并见双侧中央前回等皮层的抑制,各穴均见大脑边缘叶系统部分抑制.结论不同穴位针刺时可能对脑皮层神经活动有较相对特异的作用.同经络相似神经支配的不同穴位脑中枢效应相似,不同经络相邻近神经节段支配区的经穴有明显差异,而相邻近神经节段的对照穴大脑反应区与各穴位差异大.
作者:方继良;金真;王寅;李科;曾亚伟;佟海滨;任燕双;高波;王映辉;程谟库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和定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及斑块的形态,测量斑块面积以及三维体积,并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测量结果.结果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均可以显示斑块的位置、形态及结构,三维超声可显示斑块的立体形态,在钙化斑块也可显示远场的结构.实时三维超声测量斑块大面积为(0.34±0.16)cm2,二维超声测量斑块大面积为(0.19士0.12)cm2,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技术测量的斑块面积存在高度正相关(r2=0.65,P<0.01).三维超声定量斑块的体积为(0.18±0.11)cm3.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及定量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陈良;张梅;张运;姚桂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汉语不同加工方式对脑功能偏侧化的影响.从而更加系统的了解汉语加工的偏侧化机制.方法13名被试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对48个汉语双字名词分别进行词汇命名和动词产生反应,通过ANOVA分析的到每种任务的平均脑激活图,对激活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不同脑区的偏侧化指数.结果词汇命名任务的激活更倾向于双侧化分布.而动词产生任务时的额叶和颞叶激活则呈现明显的左侧化,顶叶和枕叶的激活右半球占优势.结论本实验通过改变任务,从不同角度考察了被试对同一刺激材料的脑激活模式,从而为认识汉语加工的一侧化机制提供了更为完整的实验数据.
作者:董宗旺;董国珍;于薇;翟洪昌;张兆琪;翁旭初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患者男,20岁,武警战士,右膝关节疼痛半年余,近期加重.查体:右膝关节活动正常,股骨下端局部未触及包块,皮温不高,表面无曲张的血管,稍压痛.X线平片:右股骨下端内侧、偏前方可见偏心性、多发肥皂泡样低密度区,大者约2.0 cm×1.0cm,病变内缘骨质硬化增厚,外缘骨皮质变薄,轻度膨胀,未见中断(图1).CT检查:右股骨下端骨皮质下见一约3.0 cm×1.8cm大小的骨质缺损区,内见分隔及点状高密度影,边缘硬化,髓腔侧明显,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图2).诊断:右股骨下端骨肿瘤,骨化性纤维瘤.术后病理:右股骨骨化性纤维瘤.
作者:杜海峰;刘禄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应用聚氮-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栓塞猪的颅底微血管网(RMB),探讨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可行性.方法栓塞36头猪的RMB,血管造影随访栓塞效果.组织学检查,观察栓塞血管及其周围改变.结果对36头家猪的RMB进行栓塞,栓塞后34头动物存活良好.复查造影24头,21头未出现RMB血管再通.组织学见栓塞剂在血管内可弥散到直径为100~200 μm的血管腔内.急性期,微血管腔内共聚物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内膜完整,无剥脱和坏死.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微血管腔内仍可见共聚物存在,可见散在的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肌层松散,大部分细胞核降解,呈缺血样改变.结论PNIPAM对AVM模型栓塞稳定,生物相容性好,不透X线,不粘管,可作为脑AVM血管内治疗的一种新型液体栓塞材料.
作者:盛希忠;刘作勤;赵成如;孔令斌;孟建文;朱肖杰;李晓卫;武乐斌;唐军;王勤;王传栋;刘文广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应用fMRI研究双手交替运动模式下中央沟附近脑肿瘤患者运动功能重组的方式及特征.方法6名正常受试者和14名脑肿瘤患者采用双手交替对指运动模式行fMRI扫描,比较正常受试者与脑肿瘤患者脑激活的异同.结果正常人单手对指运动主要激活运动手对侧的大脑半球和同侧小脑半球.脑肿瘤患者非受累手运动所致的激活与正常受试者基本相同;而当受累手运动时,则出现运动功能的重组,包括肿瘤对侧正常半球内M1区的代偿性激活、肿瘤侧半球MI活动的减弱、双侧SMA等次级运动中枢激活区的增大以及双侧小脑半球的激活.结论采取双手交替运动模式,fMRI不仅显示了受累侧运动区的变形与移位,而且揭示了一种新的功能重组模式,即运动功能重组可能涉及分布于全脑的整个神经网络.
作者:韩彤;崔世民;刘梅丽;刘力;向华东;雷静;刘卉;郭军;郭迎;靳松;郝妮娜;翁旭初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患者女,14岁,因鼻衄1个月就诊,时有发热,无胸闷、胸痛、咳嗽等表现.影像学检查:胸部CT示右肺门见约4.5 cm×4.0 cm肿块影,无明显分叶及毛刺,密度较均匀,CT值+49 Hu,右肺下叶支气管受压变窄(图1),纵隔上腔静脉后见一枚肿大淋巴结.手术中见肿块位于右肺中叶及下叶之间,实性,包膜完整.病理诊断: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图2).免疫组化:Keratin(-).
作者:燕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炭材料一般没有磁性,与CT、MRI等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手段完全兼容.本文介绍医用炭质假体在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中表现出的特性以及炭材料在医学影像设备中的应用.
作者:高林;马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的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正常人肝动脉及其分支,包括第一肝门处肝动脉主干(HA1)、门静脉左支矢状切面处的左肝动脉(HA2)、右肝动脉近末梢支(HA3)的血流进行多普勒频谱分析,观察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Vm)和舒张末流速(EDV).结果正常人HA1及其HA2超声显示率100%,HA3显示率为80%(24/30).各级肝动脉的PI(搏动指数)和RI(阻力指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各级肝动脉的流速(包括PSV、Vm、EDV)自主干向分支递减,各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影响肝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显示率和频谱参数的因素较多,超声医师必须熟悉解剖,掌握操作技巧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寻找合适的检查部位.
作者:陈曼;詹维伟;周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放射标记的膜联蛋白无创检测不稳定斑块的可行性.方法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只白兔通过球囊拉伤膈下降主动脉内膜,并饲喂含2%胆固醇的高脂饲料15周,制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仅饲喂普通饮食.实验组3只家兔分别注射99Tcm-annexinⅤ 20 μg、200 μg和500μg,降主动脉活体核素成像和离体核素成像,以及动脉标本数码照相.实验组降主动脉分段,测定其放射强度.结果注射500μg 99Tcm-annexinⅤ 5min和120 min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沿腹主动脉走行即可见一条放射性浓集的条状影像.离体降主动脉核素成像与大体标本数码照相病变斑块相一致.粥样硬化斑块明显的节段,靶-非靶比值也相对较高.结论99Tcm-annexinⅤ核素成像检测实验性动脉粥样斑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发展成为一种无创检测不稳定斑块的方法.
作者:赵全明;许金鹏;王蒨;陈大明;米洪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例1,女,22岁,发现左颈部肿物1个月,为明确病变性质而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PET/CT图像显示,左颈部可见一增大淋巴结,FDG摄取明显增高,SUV(标准摄取值)7.1.此外,PET图像上于双侧锁骨上区、胸背部、上纵隔、胸椎旁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团块状、结节状FDG浓集影,双侧基本对称,边界不清(图1A),浓集程度不一,SUV 3.2~6.7,与CT图像融合后显示浓集影位于肌间隙脂肪组织内(图1B).
作者:邢喜玲;李彦生;李亚军;高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寻求无创性评估肺血管发育的新指标.方法超声心动图采集肺静脉血流频谱,测量Si+Di,SF,Tc等参数;与术后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Tc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维持时间,正性肌力药物剂量相关性高,Si+Di与术后情况相关性较好,SF与术后情况轻微相关.结论Tc是无创性评估肺血管发育及肺血流情况的良好指标,能为外科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肖婷婷;陈树宝;孙锟;黄美蓉;张玉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引发脑内相关区域的变化情况.方法对6名健康右利手年轻被试进行右手合谷穴针刺,同时进行全脑fMRI,对脑内活动区域进行定位.结果针刺合谷时引起双侧感觉/运动区,额中回,颞上回前部,丘脑,额上内侧回,双侧小脑,双侧枕颞交界区,对侧岛叶,扣带回前部,中央后回上部以及同侧顶盖区激活,而降低的区域则分别表现在双侧颞极部,内颞叶区,额下内侧回,额叶眶部,双侧颞中回,双侧扣带回后部,枕叶,双侧中央前回中部,同侧中央前回上部.结论针刺合谷能够引发脑内相关区域的激活和降低,说明fMRI能够为针灸机制的探讨提供帮助.
作者:李可;单保慈;刘华;王崴;许建阳;鲁娜;李坤成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线栓法兔MCAo模型缺血区水分子扩散变化的规律,探讨该模型在急性脑缺血磁共振研究中的价值.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48只,其中6只用来做空白对照,42只用来行线栓法MCAo,对于插线成功的动物,在插线后30 min、1 h、2 h、3 h、6 h、10 h、24 h及7天分别行T2WI和DWI检查,观察MCAo后缺血区扩散异常在各时段扩散异常容积及ADC值的变化规律,比较枕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的情况下,扩散异常容积及ADC值的变化规律的异同.结果在MCAo 30 min后,DWI上即出现异常高信号,高信号范围逐渐增大,约在24 h后范围增大不再明显.在T2WI上出现异常的平均时间是(2.34±0.97)h,约在MCAo 10 h后T2WI上病变范围与DWI上的扩散异常区一致.MCAo后缺血区ADC值的变化表现为早期的逐渐下降以及随后的回升,基底节区ADC值的下降早于额顶叶皮质区.在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组与枕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组之间,扩散异常的容积及ADC演变的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线栓法兔MCAo模型缺血区水分子的扩散变化规律符合以往描述的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缺血区的演变规律,适合于进行急性脑缺血的磁共振研究.
作者:孔令琦;谢敬霞;韩鸿宾;郎宁;裴新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MCA/ICA狭窄与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MRI上的病灶模式.方法利用DSA定位MCA/ICA重度狭窄(≥70%)与闭塞,常规MRI-FLAIR序列研究MCA/ICA病变引起脑梗死的形态学表现.有潜在心源性栓子患者除外.结果105例患者(ICA 64例,MCA 41例)MRI上缺血病灶模式分为4种:区域梗死、皮质下梗死、边缘带梗死、弥散小梗死.MCA组中皮质下梗死的发生率较ICA组高(48.8% VS 21.9%;P<0.05);ICA组中区域梗死的发生率较MCA组高(39.1% VS 4.9%,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病变患者多见于皮质下梗死,而ICA病变患者多见于区域梗死.
作者:段永伟;王拥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与正常听力者的听皮质频率敏感性排列结构的差异;双侧听皮质中枢半球优势的变化;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皮层下区听觉传导通路的变化.方法20例正常志愿者和20例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分别采集T1WI、GRE-EPI及3D GRE T1WI影像.采用组块式方法分别随机给予500 Hz,4000 Hz两种纯音刺激,每种刺激重复2次.所有图像均经AFNI进行后处理,统计阈值概率设定为P<10-5,激活范围阈值设定为半径5 mm,体积300 mm3的连续激活区域考虑为有意义激活区.结果正常听力者和单侧耳聋病人给予单耳500 Hz,4000 Hz刺激时,二者对于听皮质激活容积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听力者给予单耳刺激表现为对侧半球优势,半球激活容积比分别为7.56,6.02(右耳刺激);2.56,5.11(左耳刺激).而单侧耳聋病人则表现为同侧半球优势,半球激活容积比分别为0.62,0.69(左侧耳聋,右耳刺激);0.96,0.83(右侧耳聋,左耳刺激).结论正常听力者对500 Hz和4000 Hz的频率刺激激活区的位置存在差别.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失去了听觉中枢的频率敏感性空间排列结构.单侧耳聋病人表现为同侧半球优势.500 Hz对正常听力者和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的听皮质激活范围明显大于4000 Hz者.
作者:夏爽;祁吉;尹建忠;薛永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头痛半年,持续性发作1周余就诊,无恶心、呕吐,NS(-).CT示:于左侧脑室体部前2/3孟氏孔区可见一不规则分叶状肿块影,呈稍高不均匀密度,内有不规则大块状高密度钙化灶,肿块向右侧突入右侧脑室,向下累及三脑室.两侧脑室积水扩张(图1、2).考虑中枢神经细胞瘤或少枝胶质瘤.术后病理:透明隔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邓小强;龙行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评价周围动脉旁路转流术移植血管长度和术后时间与人造血管发生狭窄的关系,为临床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有目的地控制狭窄的发生提供简单快捷、准确、可重复的检查手段.方法将35例行周围动脉旁路转流术的患者共37条人造血管按不同术式分短距离和长距离移植两组,应用CDFI观测术后时间≤1年、1年<术后≤3年人造血管发生狭窄情况.结果CDFI能够显示人造血管管壁、管腔内情况,判定狭窄部位和程度;人造血管狭窄与术式和术后时间有关,长距离人造血管移植组发生狭窄的比率(9/16)高于短距离移植术组(5/20)(P<0.05),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年人造血管发生狭窄的比率(11/14)明显高于术后1~3年(3/14)(P<0.05);人造血管狭窄多发生远心端吻合口处(9/14).结论CDFI是评价人造血管的准确、可信赖的方法.人造血管发生狭窄与人造血管长度和术后时间有密切关系.
作者:唐力;马春燕;任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降噪是医学图像处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传统去噪方法在降低噪声的同时会模糊图像的边缘,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在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能够使图像的边缘得到保持.利用小波变换可以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使我们可以在不同尺度上对图像进行处理.本文利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对MRI图像进行降噪,然后利用平稳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去除噪声的同时能够增强图像的细节,有效地提高了图像的质量.
作者:黄世亮;裘鉴卿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