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力力
目的:调查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调查120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20例患者中有恐惧(50.98%)、孤独(43.14%)、紧张(39.22%)、焦虑(34.31%)、抑郁(32.35%)、急躁(29.41%)、无安全感(27.45%)、生气(23.53%)、担心(14.71%)以及绝望(6.86%)等不良心理。结论: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卫生宣教与护患沟通,重视人性化关怀,树立患者生活的信心,并做好家属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作者:陈天添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涡轮机分根法拔除复杂磨牙残冠。方法:53例患者磨牙残冠采用涡轮机分根法拔除,上颌34例,下颌19例,上颌磨牙采用“T”字型分根,下颌磨牙采用颊舌向分根,观察拔牙时间,术中疼痛及损伤程度,术后肿胀反应及创口愈合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在15分钟内顺利拔除,术中无明显疼痛、创伤小,拔牙后面部及拔牙创无明显肿胀。结论:涡轮机分根法拔除复杂磨牙残冠具有用时短,对牙槽骨损伤小,术后反应轻的优点。
作者:吴伟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了解手术室护士的主要压力源及危害,正确认识工作中的各种压力源,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减轻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作者:谢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隆胸术后的影响。方法,对求美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重点包括:完善术前准备及各项检查,全面评估,消除隐患:术后加强心理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对术后恢复的意义。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有效降低求美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使求美者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全。从身心两方面为手术和术后恢复做好准备。确保患者在护理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结论: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是隆胸圆满成功地重要保证。消除求美者的恐惧和焦虑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作者:丁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肿瘤正在迅速蔓延,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难题。分析了几个重要原因,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预防为主。
作者:马书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治疗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护理学者围绕静脉输液相关问题作了大量研究,现将临床静脉输液技巧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利凡诺引产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我院对2014年1月—2014年9月期间60例使用利凡诺引产的患者为例观察组,将2013-1月-2013年12月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其中未婚先孕的2例,计划外56例,合并严重并发症需引产的2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解析及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利凡诺引产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袁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乳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乳牙根管治疗失败125例138颗患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管预备不好、根管消毒不彻底、根管充填不严密是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结论:在临床中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严格操作,才能提高乳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尚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04月~2014年04月收治的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冯世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肺癌化疗治疗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盛海霞;刘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车祸伤存活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创伤后成长现象,社会支持对患者创伤后成长有正性影响。本文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88例车祸伤存活患者进行调查,探讨车祸伤存活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社会支持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娜;张卫彪;张少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软骨性恶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生于颌骨的软骨性恶性肿瘤更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上颌软骨性恶性肿瘤报告如下。患者女,32岁,发现右上后牙区肿块半年就诊,半年前肿块约黄豆大小,近期自觉逐渐增大,全身无其它不适。患者10年有鼻恶性淋巴瘤放疗史。专科检查:右上颌16、17可及牙龈肿物,向外侧膨隆,约2cm*3cm,质地中等,无动度,无压痛,开口度正常。口腔全景片:未见明显右上颌骨破坏。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初步诊断为右上牙龈瘤。
作者:何海波;王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晚期早产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43例晚期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通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护理,本组患儿除1例转院,1例放弃,其余4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正确认识晚期早产儿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晚期早产儿的并发症促进其康复。
作者:王克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在体股、手足癣治疗中,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此病症患者72例,依照抽样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均为3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采用萘替芬酮康唑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整体疗效明显比常规组要好,且体股及手足癣的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P<0.05)。结论运用萘替芬酮康唑进行皮肤真菌病的治疗能够获取到极佳的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欧小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单纯软组织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6例口腔颌面部单纯软组织伤患者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应文献。结果:在本组126例患者中:男性青壮年(18~45岁)占70%;以挫裂伤为主,占65.8%;斗殴或暴力为首要致伤原因,占32.5%;以清创后直接缝合为主要治疗方法,占65%;伤口甲级愈合率91.2%。结论:口腔颌面部单纯软组织伤在致伤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目的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作者:李建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体重轻、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抵抗力差、合并症多、生活能力弱等众多因素,所以在新生儿中死亡率高。通过对其合理的科学喂养及配合全方位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
作者:花文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肿瘤儿科PICC体外部分断裂危险因素。方法:追溯性的分析本科2014年2-6月发生PICC体外部分断裂患儿的资料,使用根因分析法确定根本原因,探讨导管断裂的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本科2014年7-11月,PICC体外部分断裂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根因分析法作为科学的管理工具应用于发生PICC体外部分断裂危险因素的分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评价序贯结肠透析在救治急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患者血尿酸水平的不同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测定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本组研究显示,治疗期间并没有1例并发脑血管意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高尿酸肾病、通风或者死亡等,轻度、中度、重度急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经过序贯结肠透析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中度、重度患者继续进行序贯结肠透析治疗,血尿酸水平均可下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序贯结肠透析在急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救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温江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66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内镜外套管进行治疗与护理分为两组,分别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护理后血发生率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加用外套管的护理方法具有更优秀的效果。
作者:刘成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淋巴瘤是一组生物学特点不同的疾病的总称,这些疾病的定义和识别是以其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及临床特点不同为基础的。绝大部分淋巴瘤都可以准确归入现有分类框架中的某一类型或亚型。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病例因其肿瘤形态、免疫表型或遗传学特点介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明确类型之间,难以精确归入其中任何一类,故提出了交界性淋巴瘤,又称灰区淋巴瘤(gray zone lymphoma,GZL)的概念。2008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正式将GZL归入其中,并称之为中间性B细胞淋巴瘤,包括两类: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L)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B-cel lymphoma,unclassifiable,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if use large B-cel lymphoma and burkit lymphoma,BCLu-DLBCL/BL)和介于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B-cel lymphoma,unclassifiable,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if use large B-cel lymphoma and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BCLu-DLBCL/CHL)[1],GZL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其治疗方法与其他淋巴瘤有所不同,故明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远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