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颌面部单纯软组织伤126例临床分析

李建明

关键词:口腔颌面, 软组织伤, 清创缝合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单纯软组织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6例口腔颌面部单纯软组织伤患者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应文献。结果:在本组126例患者中:男性青壮年(18~45岁)占70%;以挫裂伤为主,占65.8%;斗殴或暴力为首要致伤原因,占32.5%;以清创后直接缝合为主要治疗方法,占65%;伤口甲级愈合率91.2%。结论:口腔颌面部单纯软组织伤在致伤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目的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性护理干预缓解早孕反应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缓解早孕反应的效果。方法:资料采用查表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孕妇11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前检查,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预防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早孕反应评分及焦虑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早孕反应评分及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孕妇早孕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因、病理与诊断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又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是一种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X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约1/10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年长后出现症状[1]。如大腿、小腿与对侧不对称及患肢股动脉减弱或消失等症状。有许多理论阐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如机械因素、内分泌诱导的关节松弛、原发性髋臼发育不良和遗传因素等。臀位产时有异常屈髋的机械应力,可导致股骨头后脱位。韧带松弛曾被认为是重要发病因素,妊娠后期母亲雌激素分泌增多会使骨盆松弛,有利于分娩,也使子宫内胎儿韧带产生相应松弛,在新生儿期较易发生股骨头脱位。但很难以单一的因素来解释本病的原因,一般认为遗传和原发性胚质缺陷对发病可能起重要作用[2]。胎儿的髋关节开始是间质性软骨形成的裂隙,先呈深凹圆形,然后逐渐变浅,呈半圆形。出生时,髂骨、坐骨及耻骨仅部分融合,髋臼窝极浅,所以分娩时胎儿髋关节有很大的活动幅度,以使胎儿容易通过产道。因此,胎儿在出生前后这段时间内,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若胎儿下肢置于伸直内收位,则股骨头不易置于髋臼的深处,极易脱位。本文就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因、病理与诊断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唐震;肖东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目的:对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2例应用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改善并出院59例,护理有效率为95.16%;护理满意度为96.77%。结论 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给予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身体康复。

    作者:黄亚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常见的病因为胆道疾病、大量饮酒、暴饮暴食、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急性传染病、药物等。临床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血与尿泻粉酶增高为特点,是常见的消化系急症之一。其并发症有胰腺囊肿、假性囊肿,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败血症、肺炎、脑病、糖尿病等。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重症监护、抑制胰液分泌、纠正休克和水、电解平衡失调,镇痛、防治继发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等。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疼痛;②有体液不足的危险;③体温过高;④组织灌注量改变;⑤知识缺乏。

    作者:李凤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强化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强化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4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抽取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强化细节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管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显著差异。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强化细节管理,明显增加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作者:钱德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带管出院期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出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38例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 PICC 置管后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导管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结果出院后置管相关并发症从干预前61.6%,降到干预后29.9%,而计划内拔管率从44%上升到73%。结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出院带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治疗计划的完成。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值、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加强术后的全面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闫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术后疼痛的应用分析

    疼痛是机体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同时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反应。目前国际上已将疼痛列为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疼痛与疾病的发展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也是临床骨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主诉之一。因此,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干预是骨科病房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杨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抗凝患者规范化药学监护模式的研究

    本文介绍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以及当前的治疗方式,以24例患者的具体实例阐述了医师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是如何进行医学监护的。并对治疗过程之中的药物副作用的监测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

    作者:高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发展快,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是其中的一种,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加重病情,病死率高,临床研究报道高达30%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或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而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3%。同时诸多证据表明出血与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出血是独立的凶险因素,现就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0例AMI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谈谈原因及护理体会。

    作者:陈晓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肝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措施

    肝病由于其病程长、病情易迁延、反复且具有传染性,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医学实践证明心理因素对肝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很大影响,87%以上的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视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心理障碍,缩短病程,促进了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探讨,总结肝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护理对策,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玲;黄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影响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随着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对其疗效的分析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的分析日益受到手术医生的关注。回顾近几年临床相关报道,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其术前综合治疗、麻醉选择、术式及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术后综合治疗等密切相关。

    作者:李永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职业危险预防措施浅析

    预防与控制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相关职业性感染,保障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

    作者:田秀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参芪通脉汤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通脉汤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药组2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组加用参芪通脉汤。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芪通脉汤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方法有效。【关键词】参芪通脉汤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出现于糖尿病症状之后,少数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或发生于病程不长的糖尿病患者。我们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应用参芪通脉汤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5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玉芳;姜棣;彭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VSD治疗电击伤的体会

    目的:探讨VSD在高压电电击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典型高压电电击伤患者,早期对创面简单清创,VSD覆盖;二期皮瓣或植皮。结果:17例一期VSD覆盖,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愈合良好,手术成功率高,截肢(指)范围小,保留功能多。结论:高压电电击伤患者,一期创面早期VSD覆盖,避免过度清创,加重组织损伤,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成活率高。与既往一次性清创,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再损伤,是治疗高压电击伤较好的方法。

    作者:任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偱证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04月~2014年04月收治的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冯世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性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到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析对于患者的护理措施对于焦虑心理和性功能的效果,总结经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后焦虑发生率和S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性欲、性生活频率、性唤起、性生活接受度、性关系以及性高潮满意度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性行为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性功能能够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胡玲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抢救急性左心衰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效率。方法:急性左心衰竭抢救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活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活动组给予患者管圈活动护理,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护理前后12 h心率(HR )、血压(BP )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情况。结果:活动组患者在 HR、BP、SaO2等指标显著好转且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急救疗效。

    作者:徐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护理。方法:选择本院近1年时间收治的90例术后胃癌患者进行护理。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实验对象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早,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术后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让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提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住院时间也可以缩短。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文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协同学习的《健康评估》实训项目的课程改革

    协同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实现大化个人或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1]。高职课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获得职业技能为目标,能否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结合和应用协同学习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健康评估》课程的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一个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做到辅导每一个学生,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参次不一,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使教师的通过“教学做”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理念完全实施而不打折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一直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目的,为了把课内教学体系与个体发展能力体系有效结合,终实现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的提高,适应预期职业需求,构建基于协同学习的《健康评估》实训项目教学体系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职业实践技能培训为目标,加强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实践的有机结合。把“协同学习”融入《健康评估》实训项目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应变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魏自太;王彩云;吴忠勤;叶永红;王小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