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自太;王彩云;吴忠勤;叶永红;王小萍
目的:为探讨其他防范感染性腹泻方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 271-2007》的病例,按照8:1的比例进行粪便样本采集,根据检测标准进行病原体检测,对实验室确诊病例的病原体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病毒可吸附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上,成为病菌的载体而作用于人体。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空气质量因素有一定关联。结论空气质量对感染性腹泻发病有一定影响。
作者:袁艳玲;王剑云;翁晓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给予急诊快捷护理服务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致残率和死亡率。结果:护理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治疗时间结果分别是(17.42±2.16)分和(25.43±8.18)分,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快捷护理服务流程对于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康复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明显的缩短急诊救助世间,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RPR法(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与TPPA法(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两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不一样,前者与后者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特异性抗体可作为为现症感染提示,也可用于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而特异性抗体一般情况下用来确诊感染,不常用于疗效观察。两种抗体联合在一起进行检测,可以排除临床上出现的许多梅毒假阳性患者,增加确诊度。
作者:邓丽丽;胡容;叶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国际疼痛研究学会把疼痛定义为“由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对此类损伤的描述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疼痛管理是指通过疼痛评估、记录、治疗和护理,以控制疼痛的过程,包括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持临终尊严[1]。
作者:朱文文;赵卫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急性期护理一、急性期护理由于颅脑损伤的病人在急性期死亡率较高,监护病房,使用监护仪器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和四肢活动情况,做好书面记录。并要保持环境安静。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区别术后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瞳孔:瞳孔正常直径为2~5mm,双侧等大等园,光反射灵敏。否则可能提示有脑疝发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在颅脑损伤的情况厦,血压升高常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必须密切注意,以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平稳。如果早期发生“二慢一高”(呼吸慢、脉搏慢、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则提示脑疝形成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病情,配合救治。三、保持呼吸道通畅要密切注意观察,防止呼吸道梗阻及误吸的发生,保持正常通气,确保有效供氧。定时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有的放矢的指导呼吸管理。对缺氧状态严重,出现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应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正确吸痰,避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四、降低颅内压颅脑损伤病人因出血、水肿等原因必然导致病人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手段降低颅内压。对于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结合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可以预测是术后出血还是脑水肿,一般颅术后出血易发生在24小时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小时达高峰,因此,在术后3天之内监测颅内压很有意义,如颅内压升高,经一般治疗产能降低时,可进一步采取头颅CT扫描、脑血管造影辅助检查寻找原因,以决定是脱水治疗或进行手术减压。五、适当抬高头部,避免前屈、过伸、侧转,各种护理操作应尽量轻稳、仔细,以免刺激病人而引起颅内压剧烈波动。适当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准确收集记录每日尿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各种脱水剂的治疗应力争做到快速、足量、准时的原则。六、控制中枢性高热颅脑损伤病人往往累及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很高,势必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应将病人置于易于散热的环境下,室温保持在22℃左右为宜,于高热病人的头部、颈部、腋部、腹股沟等部位放置冰块,或用温水擦洗上述部位以行物理降温,或应用医用控温毯。同时行动态体温监测,必要时可采用冬眠疗法,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保护细胞膜,减轻脑水肿的发生。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扶正杀菌洗剂治疗已婚育龄妇女外阴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2013年收治的700例已婚育龄妇女外阴阴道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扶正杀菌洗剂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例数33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58%,对照组总有效例数30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扶正杀菌洗剂对于治疗已婚育龄妇女外阴阴道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英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精神疾病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下。患者常出现饮食障碍,精神疾病患者以药物治疗为核心。但合理的饮食和护理对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缓解心情情绪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赵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产妇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4.8%,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9.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科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使得产妇在接受常规的护理模式上,享受更贴心、更舒适的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通过人性化的产科护理,可以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孕产妇的生命健康护理中,可以有效的关注产妇的人格、尊严等需求。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力职工体检发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电厂职工2012、2013年健康体检结果,共计样本500份。按患者年龄不同分为4组:小于30岁组、30岁~40岁组、40岁~50岁组、大于50岁组。对比不同组别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血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压。对比(1)不同组别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血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压。(2)对比2012年及2013年血脂异常、血压增高、空腹血糖增高人群比例。结果:(1)各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0岁组低,大于50岁组高。(2)各组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0岁组低,大于50岁组高。(3)小于30岁组总胆固醇低,大于50岁组总胆固醇高,30岁~40岁组与40岁~50岁组总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0岁组低,大于50岁组高。(6)大于50岁组低密度脂蛋白高,小于30岁组与30岁~40岁组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各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0岁组低,大于50岁组高。(8)2013年血脂异常、血压增高、空腹血糖增高人群明显高于2012年人群人数。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与年龄呈很好的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发病比例逐步增多。
作者:郑传琴;郑青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总结教训,为防治胆道损伤提供经验。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后2例胆道损伤病人进行分析。结果:2例胆道损伤病人均经过积极处理,行2次或多次手术,现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后胆管损伤为一严重并发症,术者需严格选择手术病例及手术时机,严格把握中转开腹时机及原则,能明显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健康体检中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2000例健康体检甲状腺,观察甲状腺形态、内部回声、整个腺体血流情况,以及有无结节及结节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和血流等;同时观察颈部血管旁有无形态肿大的淋巴结等。对可疑病例加查甲功五项及定期检查,综合分析检查结果。结果2000名受检者中经筛查甲状腺有异常发现者共980例,阳性率49%。男性受检者阳性结果358例,女性受检者阳性结果622例。发现甲状腺实性结节520例;甲状腺囊实性结节108例;甲状腺体积肿大、实质回声不均350例;甲状腺癌2例。结论应用高频超声可对临床无症状的甲状腺疾病进行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东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选取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在不进行气道分级管理情况下行机械通气,观察组机械通气期间行气道分级管理,观察两组患者VT、f、PaO2/FiO2及APACHEⅡ评分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VT、PaO2/Fi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f、APACHEⅡ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行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副作用,缩短通气时间,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谢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睑袋成形手术是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近年来要求手术者增加明显,其中不少是中老年人。其发病机理导致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下眼袋区的松垂、眶脂肪移位引起的凸起和近下眶缘区以及眶鼻沟的凹陷、睑缘退缩等。睑袋的出现是中面部老化早、明显的表现之一。传统的睑袋成形术是剪除部分眶脂肪,术后凹陷无明显改善,部分受术者还因剪除部分眶脂肪后下睑区空虚显得老态。随着眼周超微解剖和不同人群睑袋成因深入研究的支持,人们观念不断的更新,对手术效果要求更高。我们认为睑袋整形手术目的是针对成因尽可能的恢复年轻化的状态。我们自2011年以来,对年龄比较成熟,下睑组织衰老导致的睑袋采用保留眶脂肪的睑袋整形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静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近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我国已然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多的国家。糖尿病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会导致残疾和死亡,为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控制,只有做到对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管理,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减少或者延迟糖尿病相关病症,使糖尿病患者能够跟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健康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对于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而言,还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标准,本文就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对患者血糖的影响展开论述,旨在提高对糖尿病疾病的控制能力。
作者:朱文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手术患者心理状态,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8月住院118例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18例患者存在负性心理。结论:恰当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调控心理状态,手术患者尽早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丽影;任俞瑾;刘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效果,以判断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47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7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穿刺后没有出现出血、感染、置管脱落等现象,置管后2至3小时内患者的疼痛与发热症状有所缓解,其中37例患者在拔管时,临床症状均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14.3士3.1)天。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效果显著,而且治疗操作简单、安全,造成的创伤少、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福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我们日常护理的工作中,也出现了因为微量空气通过留置针进入身体而引发的患者不满、投诉。为了减少患者的的不安、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在留置针的操作中除了要严格遵循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专业规范,我科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排气方法,防止微量空气进入血管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收入的16例断肢患者,所有患者均利用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行断肢再植治疗,观察疗效。统计患者术前(T0)、术中再灌注30min(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时血清肌酸激酶(CK)、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以评价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果所有断指再植均存活,其中12例断肢成活良好,能继续原来的工作,4例再植肢体明显细小,感觉恢复差。患者T1时刻CK明显上升而SOD明显下降,但T3时刻即已恢复至接近T0水平。结论采用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行断肢再植效果显著,且有助于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推广。
作者:范双强;苏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与参照组比较,干预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较优(P<0.05);且干预组精神状态优良率(94.74%)明显高于参照组(78.95%),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龙海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主要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项重要的卫生保健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经济和有效的策略。然而,许多因素影响着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本文探讨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和干预措施,以达到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
作者:胡立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