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边缘区淋巴瘤(灰区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黄远琼

关键词:边缘区淋巴瘤, 细胞淋巴瘤,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表型, 肿瘤分类, 遗传学, 伯基特淋巴瘤, 生物学特点, 肿瘤形态,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 淋巴组织, 临床特点, 疾病, 分类框架, 形态学, 弥漫大, 交界性, 发病率, 造血
摘要:淋巴瘤是一组生物学特点不同的疾病的总称,这些疾病的定义和识别是以其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及临床特点不同为基础的。绝大部分淋巴瘤都可以准确归入现有分类框架中的某一类型或亚型。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病例因其肿瘤形态、免疫表型或遗传学特点介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明确类型之间,难以精确归入其中任何一类,故提出了交界性淋巴瘤,又称灰区淋巴瘤(gray zone lymphoma,GZL)的概念。2008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正式将GZL归入其中,并称之为中间性B细胞淋巴瘤,包括两类: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L)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B-cel lymphoma,unclassifiable,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if use large B-cel lymphoma and burkit lymphoma,BCLu-DLBCL/BL)和介于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B-cel lymphoma,unclassifiable,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if use large B-cel lymphoma and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BCLu-DLBCL/CHL)[1],GZL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其治疗方法与其他淋巴瘤有所不同,故明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院内感染与护理控制

    目的:在不增加医院额外成本条件下,降低农村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率。方法:在护理部下设立院内感染控制小组,以控制农村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结果:院内感染率由8.9%降为5.3%。结论:在医院护理部下设立院内感染控制小组控制农村基层医院院内感染,可以在不增加成本条件下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吴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曲线对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对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2013年,将42例低血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透析及联合模式透析(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曲线),每组患者连续治疗15次,观察每次透析前、透析中每小时、下机15分钟后的血压变化。结果:采用常规透析模式的患者透析中血压下降明显(P<0.05),而采用联合透析模式的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化较小(P>0.05)。结论: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曲线技术可预防透析中低血压,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朱礼阳;杨培常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全程护理干预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干预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给予全程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中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舒适度,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晓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联合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对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方法:我院选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5例患有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根据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23例患儿)以及对照组(22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采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丸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后其总有效率(95.7%)明显大于对照组(81.9%),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具有显著的疗效。结论:联合六味地黄丸对儿童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国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1年至2013年55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病人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在院的治疗和护理,病员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结论通过积极完善术前检查,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管道护理及健康指导,达到有效治愈出院。

    作者:徐珊;王睿;赖晓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我血糖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血糖测量是糖尿病治疗方案中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为了解患者在自我血糖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针对影响自我血糖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原因,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自我血糖监测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熊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在我院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00例相关资料,分别护理后按照文章护理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血管再通53例(再通率88.3%),死亡1例(死亡率4%),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邬清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痔结扎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

    痔是肛肠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便血、痔核脱出、嵌顿等。据统计,痔疮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7.25%[1]。中医对II、III期内痔、纤维型内痔多采用结扎手术治疗。痔手术前后的护理对于缓解尿潴留、减轻、预防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复发均起到积极作用。根据分期对痔手术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戴庆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另9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量,以及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别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经皮气管切开术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的特点,在ICU缩短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避免延误气管切开时机,提高内科ICU医师气道管理的主动性,可以作为ICU医师标准治疗技术。

    作者:李倩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大肠癌的病因与预防措施探讨

    早期发现并治疗是有效防治大肠癌的关键。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基因等多种因素有关,积极分析大肠癌的病因对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现就大肠癌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大肠癌提供有效借鉴。

    作者:姚鸿飞;张淇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在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苏醒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对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0.9%生理盐水(I组,20例)和右美托咪定组(II组,2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或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入室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1 min (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min(T5)时的SBP、DBP、HR变化及苏醒期拔管时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结果 I组T3、T4、T5的SBP、DBP、HR明显高于 T2(P <0.05),而II组无差异(P >0.05);I组T3、T4、T5时SBP、DBP、HR明显高于II组(P <0.01);苏醒期拔管时,II组呛咳和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I组。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能明显减少患者的拔管时的应激反应以及呛咳和躁动,减少血液动力学的波动并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沙荔荔;费杭模;夏静;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对改良动脉穿刺针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改良动脉穿刺针固定方法采用品管圈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需要输液五天以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穿刺针出现的差错率为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穿刺针出现的差错率为56.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88.00%)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56.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动脉穿刺针固定方法中选用品管圈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减少导管的脱出,减轻患者由于动脉穿刺针固定不良所带来的痛苦,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红红;桂娴;黄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护理分析

    护理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作为护理人员要始终坚持以安全护理为第一要素,尽心竭力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更是如此。因为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不仅关乎到患者自身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还关乎着患者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因此作为妇产科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坚持以患者为核心,落实安全护理工作,大程度的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一个可靠的护理保障。本文笔者就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护理进行一些分析。

    作者:刘华春;张晓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分析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手术的有效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期间我院的60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关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手术的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效果好,可考虑加大临床推广。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偱证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04月~2014年04月收治的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冯世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鲜羊膜移植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的临床观察

    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对本病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已成上升趋势。本病的治疗有药物、角膜移植手术、溃疡挠抓、碘涂及结膜瓣遮盖术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采用羊膜移植遮盖术治疗1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常规的治疗之外,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的满意度高达92.5%,对照组满意度为67.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周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并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均较干预前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6%,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5.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显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围术期通气策略的新进展

    几乎所有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都需要机械通气,而短时间的机械通气可导致肺损伤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明。近有研究认为使用低潮气量通气和(或)适当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可以预防围术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来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围术期使用的可行性,是否能改善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赵思霞;胡啸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抑郁症患者94例,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认知干预后产后抑郁症患者SAS、SDS得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获得良好认知,促进其恢复。

    作者:王怀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