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程护理干预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严晓菁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治疗效果, 满意度
摘要: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干预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给予全程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中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舒适度,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诊治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症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发生高热2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DRS)14例,消化道出血10例,肾功能衰竭4例,外伤性癫痫8例,尿崩症3例。结论:高热、呼吸窘迫、消化道出血等是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对颅脑外伤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林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48例系高血压致脑女血患者(对照组)行止血、控制血压和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护理,对50例疾病类型同上的惠者(观察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采用颅日血肿抽吸引流木治疗,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治愈12例,好转34例,死亡4例,而对照组则为6例治愈,27例好转,15例死亡,2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内科常规处理,配合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改善脑出血效果明显,但必须做好手术期护理,以减少再出血发生,进一步改善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石英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20例股骨粗隆间闭合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调查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8例,占比例的40%;治疗效果显著的5例,占比例的25%;治疗有效的4例,占比例的20%,治疗无效的3例,占比例的15%。不同AO分型的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能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陆亚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术中腹腔灌注5-氟尿嘧啶并发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的护理

    5-氟尿嘧啶为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消化道癌肿及卵巢癌的辅助治疗和姑息治疗,用法有静脉注射,腹腔内注射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食欲减退、呕吐,偶见口腔粘膜炎或溃疡,腹部不适或腹泻,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常见,血小板减少罕见[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于2014年4月7日收治了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直肠癌术后腹腔广泛转移)的患者,经完善术前检查与讨论,患者于2014年4月1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接受腹腔灌注5-氟尿嘧啶治疗,在术后第三天出现严重并发症骨髓抑制,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经过遵医嘱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使用敏感抗生素,输成分血治疗护理等处理措施,患者于2014年5月6日好转出院,6月回院复查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正常,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左萍;梁珠明;李丽;班翠珍;马辉;韦瑞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肺癌大野照射加同中心斜野照射放疗体会

    1999年10月-2003年10月,对42例肺癌放疗患者,先实施大野照射,缩野加量照射后,改用同中心多野交叉照射治疗,显示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彩萍;郭晋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例留置针拔出后血凝块形成及防护的分析

    2013年3月27日,我科发生了1例留置针拔除6天后在穿刺血管处仍存在硬结的案例。征得患者同意,在硬结处行小切口切开,证实是血凝块,不是异物,从而避免了一场医闹的发生。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小兰;胡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存在焦虑、抑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系统性、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评定并比较两组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干预组病人在干预2个月后的焦虑白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陆杏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肾脏损害相关性研究及饮食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会对全身血管和靶器官造成持续而严重的损害,肾功能受损是其中之一。肾脏指标不仅可用来评估高血压的进程,还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致病因子,抑或仅仅是一种潜在病理过程的标记物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高血压肾脏损害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作者:矫波;邢丽波;高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有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191例FD伴焦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5例,B组96例。对照组A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黛力新(2片/天,早1片,中1片);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FD症状及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D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6.02%和77.08%。B组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A、B两组SAS及SDS评分下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3.68%和75%。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FD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苏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高血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西比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2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头痛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祥华;罗宇;缪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影响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科室2013年6月一2014年8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30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留置针留置时间受患者血管、留置针的型号、操作流程、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的影响。结论:正确选择穿刺部位血管和留置针的型号、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流程、正确输入药物、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赵庆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大肠癌的病因与预防措施探讨

    早期发现并治疗是有效防治大肠癌的关键。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基因等多种因素有关,积极分析大肠癌的病因对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现就大肠癌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大肠癌提供有效借鉴。

    作者:姚鸿飞;张淇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康复护理干预在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行膝关节镜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康复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膝关节疼痛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实验组轻度与中度疼痛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膝关节HSS评分为(84.9±6.3),对照组膝关节HSS评分为(65.2±7.3),实验组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益于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预后。

    作者:江佳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的干预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主要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项重要的卫生保健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经济和有效的策略。然而,许多因素影响着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本文探讨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和干预措施,以达到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

    作者:胡立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门诊病人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投诉的原因,以便减少投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法对本院门诊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36起有文字记载的投诉,进行原因分类及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结果36起投诉中,因服务态度不好投诉多,其次是服务流程问题、医疗服务质量、收费等。结论门诊医疗投诉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医院要加强对门诊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增强责任感;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注重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就医环境,打造服务品牌,以减少病人投诉,提升医院形象。

    作者:闫德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比较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把82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使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此外,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把单纯修补术应用在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成功率较高,而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都较胃大部分切除术短,此外,还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更加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奥氮平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双相躁狂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在住院病人中选择80例诊断明确的双相躁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者采用奥氮平+卡马西平,对照组采用氯丙嗪+卡马西平,进行为期6周的疗效和副反应比较,用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药物副反应量表在治疗前和第2、4、6周时进行评定,同时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并记录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其临床治疗总分别为85%和80.0%;治疗组副反应总发生率(35%)显著低于对照组(67.5%)结论: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肯定,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李占更;王全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前者单用缬沙坦,后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2%,观察组血压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使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降压效果,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该种治疗措施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作者:叶桂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于临床应用经皮加压钢板行微创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观察和对比,探讨经皮加压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之间,我科对24例有手术适应症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了经皮加压钢板(PCCP)手术,29例实施了动力加压螺钉(DHS)手术,将前者分入组I,后者分入组II,记录组I、II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并对所有病例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月、3月、6月、1年,行Harris评分。结果:组I平均手术51.7分钟,平均出血量59.2ml,术后随访优良率91.3%;组II平均手术64.2分钟,平均出血量303.9ml,术后随访组II优良率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相对于DHS而言,PC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点非常明显,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剥离肌肉少、出血少、受X线辐射量少、术后疼痛轻、患者能早期活动的特点,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作者:傅斌;朱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用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用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1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随机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采用肌瘤剔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宫缩素用量、住院时间、剧烈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术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郭晶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