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的诊断探讨

刘泽香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变期, 形态学, 免疫学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11月至2013年12月血液科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患者,共计56例,定义为慢性期组。同期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期的13例患者定义为急性期组,其中7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3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3例为混合性白血病改变。结果:慢性期组细胞形态无特殊,急变期组有5例患者原始细胞无特征,8例患者表现细胞大小不等,核浆比例不均匀胞浆量少,核仁部分清晰或模糊。慢性期组和急性期组CD34+、HLA-DR、CD15+、CD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有7例患者出现附加核型异常,4例出现双Ph(3/14)、3例出现i(17q)(2/14)、1例出现Y染色体丢失、5例出现复杂易位。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形态学、化学染色检测后,配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可提高诊断率,为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有极大帮助。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社区防治中采用NAH方案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高NAH方案治疗高血压社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在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接收的440例高血压患者,并将其4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位22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NAH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普通治疗方案,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效果等进行相应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其观察组患者的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效例数,对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其观察组(99.09%)的治疗效果大于对照组(97.27%),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满意度进行相对比,其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显著。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NAH治疗方案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以及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与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与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5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与空心钉治疗手术方法,效果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8个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组2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空心钉治疗组22例患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4例,3次随访Harris评分及X线检查,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组优于空心钉治疗组。结论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多样,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是一种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手段。

    作者:于志亮;杨义;髙烁;范超;王力;王雪;刘丙立;张宁;王斌;张净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消结汤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结汤在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6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16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1组为观察组服用消结汤,另1组为对照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2组患者以3个月作为1个疗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变和肌瘤大小用彩超监测。结果:观察组84例患者痊愈5例,有效7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84例患者痊愈0例,有效45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为53.6%。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消结汤可以取得极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胆结石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胆结石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胆结石患者11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53/5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5%(47/5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3/5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6%(8/5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老年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手术联合药物的方式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有利于老年胆结石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海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静脉补钾致局部疼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进展

    临床上利用静脉滴注氯化钾治疗低钾血症方法十分普遍。但钾离子有强烈的刺激性,输液过程中可致疼痛是临床输液中的常见问题,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患者常会因惧怕疼痛而拒绝输液,从而影响治疗。氯化钾刺激血管会引起静脉炎,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因此,减轻病人输液时的痛苦,是我们护士的责任和义务。现对静脉补钾引起局部疼痛的相关因素及缓解措施的方法作一阐述。

    作者:何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的护理

    剖宫产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使胎儿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过程。由于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因此,做好剖宫产的术后护理是减少产妇术后并发。

    作者:刘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运用皮瓣移植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采用皮瓣移植方法治疗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选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病例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皮瓣移植手术,分别给予交臂、鱼际、邻指皮瓣等皮肤缺损修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的优良率为66.6%,治疗组为83.4%,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O.05)。讨论:针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缺损状态,给予不同皮瓣移植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感染率低,供区影响小、手部外形及功能好,有利于手部功能修复。

    作者:冯炜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会阴无保护接生法的临床实施及效果

    目的:分析探究会阴无保护接生法的临床实施及效果。方法:选择过去我院妇产科所接受的20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00名实施无保护接生法的健康产妇,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外100名实施传统托肛保护法的健康产妇,降低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所导致的会阴裂伤发生情况,会阴侧切率以及生产2个小时之后的出血情况。结果: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法的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会阴侧切率以及生产2个小时之后的阴道出血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接生中,选择应用无保护接生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会阴裂伤问题的发生,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减少产妇生产2个小时之后的阴道出血,确保产妇自然分娩的顺利实现,对于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与运用。

    作者:邱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组织胶水在眼周皮肤裂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单纯眼周皮肤裂伤的佳处理方法。方法将124例眼周皮肤裂伤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采用组织胶水闭合伤口,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创缝合;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伤口裂开、疼痛情况及外观满意度。结果两组别的伤口愈合情况、伤口裂开率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的外观满意度则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组织胶水在眼周皮肤裂伤中应用具有安全、快速、痛苦少等优点;对于伤口较深者,需结合两种方法,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云;王斌;胡俊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长期护理干预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反复发作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干预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反复发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长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长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反复发作的次数。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夏芳;曾庆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维吾尔族、汉族老年人肝脏胆囊疾病患病统计分析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汉族老年人肝胆超声检查结果,探讨致病原因并为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方法,抽取70例维吾尔族和1103例汉族老年人肝脏、胆囊进行超声检查并比较。结果老年人肝脏疾病检出率维吾尔族(44.29%)高于汉族(35.54%),差异不显著;而脂肪肝检出率维吾尔族(41.43%)显著高于汉族(28.74%),并有统计学意义(ⅹ2=5.096,P=0.024)。胆囊疾病检出率维吾尔族(50.00%)显著高于汉族(30.46%)并有统计学意义(ⅹ2=11.619,P=0.001)。在肝脏疾病顺位中,维吾尔族、汉族排位前2位的疾病均为脂肪肝、肝囊肿,其构成比分别为(100%、86%);胆囊疾病顺位中,排位前2位的疾病维吾尔族为胆囊结石(48.57%)、胆囊切除术后(45.71%),汉族为胆囊切除术后(59.52%)、胆囊结石(29.46%)。结论维吾尔族老年人肝脏疾病、胆囊疾病患病率高于汉族老年人,脂肪肝、胆囊结石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加强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势在必行。

    作者:张彦红;薛来俊;郑红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50例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150例我院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50例,术前全面检查,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提早治疗,不同的患者分别采取四种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走访,观察患者术后出血、并发症、切口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以及一个月、一年到三年期间的复发率及患者死亡率。结果:术后伤口出血者、切口发生感染者、肠梗阻粘连者、吻合口漏以及肺感染者的数量都在10%以内,术后一个月内无死亡病例,三年内死亡病例在12%以下,术后三年内局部复发者占了13%左右。结论:从本次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的分析来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存活率较高,恢复情况良好,可以对不同的直肠癌患者采用不同的外科手术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巴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急诊救治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通过采用急诊的方式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求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救中心进行抢救的144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心肺复苏功能、电除颤、药物救治等手段及其效果。结果:在所有144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有123例抢救成功,1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把握好急救的时机并且合理使用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提高患者心肺复苏功能的关键,也是整个抢救的核心。

    作者:李印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健康教育和护理模式,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方法对我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住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进细致的健康教育与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患者病情恢复快,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出现护理并发症,住院时间缩短,结论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配合细致的健康教育和早期康复护理,是直接影响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冰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烧烫伤病人床单位舒适度满意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烧烫伤病人床单位舒适度满意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烧烫伤病人床单位舒适度的满意率”为主题,遵循 PD-CA循环工作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烧烫伤病人床单位舒适度满意率的相关因素,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实施对策、检验效果等程序,通过全体护士参与管理,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措施,提高烧烫伤病人床单位舒适度满意率。结果品管圈活动使烧烫伤病人床单位舒适度满意率由80.00%提高到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烧烫伤病人床单位舒适度满意率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敏;向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围术期通气策略的新进展

    几乎所有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都需要机械通气,而短时间的机械通气可导致肺损伤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明。近有研究认为使用低潮气量通气和(或)适当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可以预防围术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来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围术期使用的可行性,是否能改善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赵思霞;胡啸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后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对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脑积水患者64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行临床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责任制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其能够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享受到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涂小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双硫仑样反应的急救和护理

    目的:加强医护人员对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掌握急救处理原则和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了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急救护理。主要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补液促进乙醇代谢,做好病情观察和对症处理。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完善的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发现救治双硫仑样反应是成功救治双硫仑样反应的前提,医护人员对双硫仑样反应的明确认识是救治的基础。迅速妥善的处理是双硫仑样反应的救治的关键。

    作者:池晓霞;季琼;熊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术后二期愈合切口的临床研究

    4目的:就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术后二期愈合切口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外科手术后二期愈合的切口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疗法,观察两组术后二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0%,对照组治愈率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术后二期愈合切口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费用,缩短疗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愈合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芳;雷霞;雷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移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72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结果:术前及术后,2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周,观察组患者的杯状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6个月的观察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56%(2/36),对照组为16.67%(6/3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移均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更能有效促进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的修复,以利于降低复发率。

    作者:高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