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中药内服方治疗进展期白癜风

魏国奇

关键词:中药内服, 进展期白癜风, 中医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三种中药内服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口服三种汤剂。结果三种中药内服方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的控制进展期白癜风的发展。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疲劳性骨折C T、MRI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CT、MRI影像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疲劳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和病理诊断得以确诊。对比分析50例患者的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50例患者经CT、MRI影像学检查均可得到确诊,但是两组检测的清晰度和敏感度相比, MRI检测要显著优于CT检查,P<0.05,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结论:疲劳性骨折的临床特点主要有:骨髓水肿、骨折线、骨膜反应以及软组织肿胀,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中,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敏感性和清晰度均显著较好,临床优势显著。

    作者:谢雨晴;夏正嵩;谭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鲜羊膜移植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的临床观察

    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对本病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已成上升趋势。本病的治疗有药物、角膜移植手术、溃疡挠抓、碘涂及结膜瓣遮盖术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采用羊膜移植遮盖术治疗1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治疗糖尿病深受广大患者的信服。本文从内服中药、中药沐足、中药穴位贴敷进行综述,为糖尿病患者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薛俊珍;黄波;黄媛;张永红;张亚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效果

    目的:探头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采用介入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左心功能各项指标以及心功能分级。结果:观察组LVDd为(43.2±10.5)mm,LVDs为(26.9±0.7)mm, LVEF为(52.5±7.2)%,FS为(29.7±2.3)%,对照组LVDd为(50.1±11.7)mm,LVDs为(32.1±1.1)mm,LVEF为(46.5±7.7)%,FS为(23.1±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Ⅰ级为20例,Ⅱ级为26例,Ⅲ级为4例,Ⅳ级为1例,对照组心功能Ⅰ级为15例,Ⅱ级为18例,Ⅲ级为12例,Ⅳ级为4例,两组心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好,能明显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左心功能各项指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徐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eutz -Jeghers综合征9例诊治体会

    Peutz -Jeghers综合征(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曾称为黑斑性息肉,简称PJS),于1863年由Hutchinson首先报道,是一种家族性非肿瘤性胃肠息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伴有粘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疾病。我院自1998年6月~2013年12月对9例患者采用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治疗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作者:张学军;高克阳;卢金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出血与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是指屈氏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其疾病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危症之一。也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体会到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做好此类病人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范力;李彩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与反思

    为了寻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感染,减轻手术对患者带来的损伤与痛苦,作者对65例胆囊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经过数据统计与分析,总结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常伴有感染等并发症。只有科学的做好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证。

    作者:肖文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使用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病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同时A组外加口服曲美他嗪,B组口服左卡尼汀,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治疗,A组(曲美他嗪组)显效21例,有效41例,总有效率为88.6%;B组(左卡尼汀组)显效27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94.3%。两组的左心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心室充盈度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度的比值和等容舒张时间越来越接近正常值。结论在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左卡尼汀比曲美他嗪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欧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究脂肪肝超声诊断与血脂、血糖和肥胖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脂肪肝超声诊断与血脂、血糖和肥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健康检查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有脂肪肝的有180例作为观察组,非脂肪肝的患者有3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糖、身高和体质量的测定,分析脂肪肝超声诊断与血脂、血糖和肥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脂肪肝的超声图像表现不同,主要观察脂肪肝的形态大小、回声强弱、肝实质光点情况等特征,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糖、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血糖和肥胖等指标变化的检测和超声诊断能提高脂肪肝的检出率。

    作者:杨迎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静脉输液的护理新进展

    文中通过对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以及穿刺部位选择原则都做了详尽说明,综述了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目前在输液领域的新进展。

    作者:王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固化方式对树脂粘结剂挠曲强度的影响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固化方式对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挠曲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固化和光固化两种固化方式,分别制作登泰克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标准挠曲试件(25mm ×2mm ×2mm),37℃水浴24h。试件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试其挠曲强度。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登泰克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挠曲强度分别为:光固化组(114.82±13.59)Mpa,自固化组(106.6±5.99)MPa。两组间挠曲强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固化方式对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挠曲强度产生显著影响。两种固化方式中,光固化组表现出较高的挠曲强度。

    作者:沈晓燕;艾红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频彩超在体检中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健康体检中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2000例健康体检甲状腺,观察甲状腺形态、内部回声、整个腺体血流情况,以及有无结节及结节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和血流等;同时观察颈部血管旁有无形态肿大的淋巴结等。对可疑病例加查甲功五项及定期检查,综合分析检查结果。结果2000名受检者中经筛查甲状腺有异常发现者共980例,阳性率49%。男性受检者阳性结果358例,女性受检者阳性结果622例。发现甲状腺实性结节520例;甲状腺囊实性结节108例;甲状腺体积肿大、实质回声不均350例;甲状腺癌2例。结论应用高频超声可对临床无症状的甲状腺疾病进行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东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对手术病人术前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接受普通护理和舒适护理方法的两组手术病人,测定各组病人入手术室前,入室后接受不同护理后的应激相关指标。了解不同时段病人心理、生理的应激水平,从而比较普通护理和舒适护理在手术病人中谁更具优越性。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P 组)、舒适护理组(S组)(每组40例),测定各组病人入手术室前,入室接受不同护理后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同时分别记录两组血压、心率及焦虑程度。焦虑值测定采用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状态评定。该量表含20条测量项目,每条1~4分,分4级评分,累计评分50分以上表示有焦虑存在。比较二者有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此判定舒适护理方法是否更能降低病人的应激反应水平。结果术前行舒适护理的病人较普通护理的病人术前应激反应水平明显降低,两租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两组血压、心率及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护理模式相比,舒适护理更能降低患者术前应激反应水平,有利于病人手中的管理及后术后的恢复,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学方法。

    作者:邹吉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用于高危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10例高危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组(P组)。观察丙泊酚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组和F组MAP、HR及SpO2均下降(P<0.05);K组MAP、HR及SpO2无下降(P>0.05);丙泊酚总剂量及意识消失时间F组和K组明显低于P组(P<0.01),而苏醒时间长于P组(P<0.05);F组和K组在术中体动、头昏头痛、嗜睡、术后腹痛与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高危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车祸伤存活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车祸伤存活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创伤后成长现象,社会支持对患者创伤后成长有正性影响。本文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88例车祸伤存活患者进行调查,探讨车祸伤存活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社会支持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娜;张卫彪;张少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强化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强化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4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抽取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强化细节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管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显著差异。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强化细节管理,明显增加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作者:钱德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喉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目的:对急性喉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急性喉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应的临床疾病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疾病情况均有一定的改善,且观察组中急性喉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78.56±5.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5.46±5.45)分,p<0.05。结论:给予急性喉炎患者相应临床治疗和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情况,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韦学英;刘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不同病因行甲状腺疾切除术后造成甲状腺机能低下的治疗方法及转归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行甲状腺切除术后造成甲状腺机能低下的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所接收治疗的100例因不同甲状腺疾病而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造成甲状腺机能低下的患者,通过口服左旋甲状腺片进行治疗,定期复查,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疾病转归。结果:手术后出现甲状腺机能低下的10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有84例患者在一年内甲状腺机能低下临床症状消失不见,其中83例患者原发病是甲状腺良性结节,另2例患者原发病是甲状腺微小癌;有16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片,其原发病均为甲状腺癌,在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产生了永久性的甲状腺机能低下。结论:患者一经发现甲状腺机能低下就要及时治疗,依据患者不同的病因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其疗效显著,但疾病转归差别大。

    作者:温美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策略。方法对180例全麻患者苏醒期在复苏室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80例全麻患者在复苏室均顺利的度过麻醉苏醒期,各项生命指征基本平稳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严密临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平衡地度过复苏期的关键。

    作者:黄琳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1、急性期护理一、急性期护理由于颅脑损伤的病人在急性期死亡率较高,监护病房,使用监护仪器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和四肢活动情况,做好书面记录。并要保持环境安静。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区别术后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瞳孔:瞳孔正常直径为2~5mm,双侧等大等园,光反射灵敏。否则可能提示有脑疝发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在颅脑损伤的情况厦,血压升高常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必须密切注意,以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平稳。如果早期发生“二慢一高”(呼吸慢、脉搏慢、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则提示脑疝形成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病情,配合救治。三、保持呼吸道通畅要密切注意观察,防止呼吸道梗阻及误吸的发生,保持正常通气,确保有效供氧。定时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有的放矢的指导呼吸管理。对缺氧状态严重,出现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应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正确吸痰,避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四、降低颅内压颅脑损伤病人因出血、水肿等原因必然导致病人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手段降低颅内压。对于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结合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可以预测是术后出血还是脑水肿,一般颅术后出血易发生在24小时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小时达高峰,因此,在术后3天之内监测颅内压很有意义,如颅内压升高,经一般治疗产能降低时,可进一步采取头颅CT扫描、脑血管造影辅助检查寻找原因,以决定是脱水治疗或进行手术减压。五、适当抬高头部,避免前屈、过伸、侧转,各种护理操作应尽量轻稳、仔细,以免刺激病人而引起颅内压剧烈波动。适当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准确收集记录每日尿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各种脱水剂的治疗应力争做到快速、足量、准时的原则。六、控制中枢性高热颅脑损伤病人往往累及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很高,势必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应将病人置于易于散热的环境下,室温保持在22℃左右为宜,于高热病人的头部、颈部、腋部、腹股沟等部位放置冰块,或用温水擦洗上述部位以行物理降温,或应用医用控温毯。同时行动态体温监测,必要时可采用冬眠疗法,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保护细胞膜,减轻脑水肿的发生。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