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消化道出血与护理体会

范力;李彩萍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周围循环衰竭, 上消化道疾病, 临床护理, 严重并发症, 治疗过程, 吻合术后, 危及生命, 十二指肠, 胃空肠, 护理工作, 多发病, 常见病, 周期, 食管, 呕血, 胆道, 措施, 处理, 程度
摘要:上消化道是指屈氏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其疾病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危症之一。也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体会到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做好此类病人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喉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目的:对急性喉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急性喉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应的临床疾病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疾病情况均有一定的改善,且观察组中急性喉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78.56±5.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5.46±5.45)分,p<0.05。结论:给予急性喉炎患者相应临床治疗和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情况,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韦学英;刘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异常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急救

    目的:探讨异常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5例异常妊娠发生大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即出血量大小作为判定标准,选择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前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情况,给予针对性急救处理。结果全部患者中,31例进行手术治疗,14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24例行剖宫术,胎儿存活23例,11例行阴道分娩,胎儿均成活,10例患者行完全流产治疗,胎儿存活8例,胎儿死亡率6.7%。全部患者经急救处理后,出血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出现患者死亡病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9±1.8)d,均康复出院,本组患者急救效果较为满意。结论积极有效的急救处理,可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胎儿死亡率,提高母婴安全性。

    作者:孙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了整体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认知教育等一系列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不同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整体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28/32),对照组有效率为53.1%(17/32),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变化明显。结论:整体护理在抑郁症患者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袁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讨论

    结肠癌并发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占结肠急症手术的85%。对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由于其临床特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临床处理的分歧较多,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我院自2001至2007年共收治梗阻性左半结肠癌62例,现将其外科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占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性肺炎患者中胱抑素C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康模貉芯侩滓炙谻浓度水平在60岁以上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收集因肺炎住院的60岁以上患者80名,将患者按年龄分布分为四个年龄组,每组20名患者,检测他们的胱抑素C浓度,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胱抑素C浓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胱抑素C浓度升高是较早反应急性肾损伤的敏感指标,为监测早期肾损伤提供了临床依据。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向伟;谢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门诊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分诊护理要点

    目的:1、剖析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2、运用心理学方法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患者能够安心候诊。方法: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缩短候诊时间,提供优质护理。结论:1、和谐的就医环境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2、优化就诊流程和提供优质服务可得到患者的认同和理解。

    作者:杨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患沟通与手术室护理研究

    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而且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有效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

    作者:普青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职业危险预防措施浅析

    预防与控制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相关职业性感染,保障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

    作者:田秀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型敷料在135例糖尿病足部溃疡伤口治疗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在糖尿病足部溃疡伤口处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135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新型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对两组局部溃疡的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敷料能促进糖尿病足伤口自溶清创、肉芽生长和上皮爬行,减轻护士工作量,使愈合时间较传统方法明显提高,减少治疗费用,从而降低截肢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雅珣;刘莉;刘建凤;田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8例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钻孔引流术对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8例病人均恢复良好,无死亡、颅内感染、脑损伤、颅内积气、脑脊液漏、血肿复发。结论钻孔引流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法。

    作者:杨平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院全成本核算有效途径的探索

    本文从各种医疗机构的观点出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收费标准由政府指导与控制,而医疗市场及医疗收费标准不能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对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天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后居家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脐炎干预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居家护理模式的开展在新生儿脐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7月在我辖区出生的正常新生婴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新生婴儿的家属给予居家护理指导,对对照组新生婴儿的家属给予社区访视。2个月后比较两组婴儿的脐炎发生率和入院率。结果观察组婴儿的脐炎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婴儿的脐炎发生率为16.00%,观察组婴儿发生脐炎的机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产后居家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脐炎干预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减少婴儿发生脐炎的机率,提高新生婴儿的健康水平和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余策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00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患者300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采用葡醛类酯片进行肝功能损害预防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采用益肝灵软胶囊进行肝功能损害预防性治疗,将两组患者预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轻、中、重度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无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将益肝灵软胶囊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在行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其对抗结核药物所引发的肝损害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患者治疗期间副反应较轻微,安全可靠,对减轻患者经济与精神负担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分析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低的原因,设立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活动后患者对服务态度、输液排队等待时间、注射穿刺技术和主动巡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

    作者:管水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院电子档案管理问题的思考

    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建设,医院计算机使用的普及,电子文件的管理成了档案室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电子文件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推进电子档案的管理。

    作者:严宏莲;闫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性阑尾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尤其是青壮年,其发生率大约是占到外科住。大多数情况下都认为阑尾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然而对患者的护理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者:唐建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骨科护理OE C模式的应用

    目的: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研究一种适合的方法,使护理效果及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方法: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深入了解OEC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目标体系予以明确,护理检查体系细化,规范护理流程,对护理工作进行量化等,形成适用于骨科护理的OEC管理方法。结果:应用OEC模式护理质控检查满意度全部符合标准,患者满意度高达98.7%。结论:OEC模式对于提高骨科护理效果及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股静脉置管纯肝素封管的护理体会

    经皮中心置管(CVT)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堵管成为常见的并发症,导致反复置管,堵管率达17.4%(1)。为了达到更好的封管效果,我科自2013年12月—2014年11月,选取血液透析股静脉置管患者60列,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取常规小剂量肝素封管和纯肝素封管,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强;何莉芝;林芸;唐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提高动脉穿刺釆血成功率的方法探讨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而低年资护士动脉血气穿刺的成功率较低,影响动脉血气穿刺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就不同动脉采血部位和不同采血工具的优缺点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提高动脉血气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作者:田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边缘区淋巴瘤(灰区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淋巴瘤是一组生物学特点不同的疾病的总称,这些疾病的定义和识别是以其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及临床特点不同为基础的。绝大部分淋巴瘤都可以准确归入现有分类框架中的某一类型或亚型。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病例因其肿瘤形态、免疫表型或遗传学特点介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明确类型之间,难以精确归入其中任何一类,故提出了交界性淋巴瘤,又称灰区淋巴瘤(gray zone lymphoma,GZL)的概念。2008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正式将GZL归入其中,并称之为中间性B细胞淋巴瘤,包括两类: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L)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B-cel lymphoma,unclassifiable,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if use large B-cel lymphoma and burkit lymphoma,BCLu-DLBCL/BL)和介于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B-cel lymphoma,unclassifiable,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if use large B-cel lymphoma and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BCLu-DLBCL/CHL)[1],GZL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其治疗方法与其他淋巴瘤有所不同,故明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远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