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不同病因行甲状腺疾切除术后造成甲状腺机能低下的治疗方法及转归

温美萍

关键词:甲状腺, 不同病因, 甲状腺机能低下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因行甲状腺切除术后造成甲状腺机能低下的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所接收治疗的100例因不同甲状腺疾病而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造成甲状腺机能低下的患者,通过口服左旋甲状腺片进行治疗,定期复查,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疾病转归。结果:手术后出现甲状腺机能低下的10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有84例患者在一年内甲状腺机能低下临床症状消失不见,其中83例患者原发病是甲状腺良性结节,另2例患者原发病是甲状腺微小癌;有16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片,其原发病均为甲状腺癌,在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产生了永久性的甲状腺机能低下。结论:患者一经发现甲状腺机能低下就要及时治疗,依据患者不同的病因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其疗效显著,但疾病转归差别大。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治疗58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将其分为29例对照组和29例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8.34±5.42)ml、住院时间(2.89±0.68)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52.36±17.68)ml、住院时间(4.28±1.34)d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0%),而观察组手术时间(45.36±11.86)min和住院费用(3634±543)元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36.74±8.21)min和住院费用(2675±321)元,P<0.05;讨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伤口愈合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狄挺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本组8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实验组不用镇痛仅采用护理干预及辅助治疗。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实验组经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均下降1~2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鼻部手术术后实施个体性护理干预是减轻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重要措施。

    作者:杜华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学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颈椎病指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临近组织受累所致的症状及体征,大学生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生理异常,椎体上关节突,前后缘及上下缘唇样增生等。分析大学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大学生颈椎病的发病率。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劳损、外伤因素、咽喉部炎症未得到及时治疗等,并提出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颈部外伤、加强自我保健等几项预防对策。

    作者:包和平;马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院内感染与护理控制

    目的:在不增加医院额外成本条件下,降低农村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率。方法:在护理部下设立院内感染控制小组,以控制农村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结果:院内感染率由8.9%降为5.3%。结论:在医院护理部下设立院内感染控制小组控制农村基层医院院内感染,可以在不增加成本条件下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吴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9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时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1.入舱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高压氧治疗常识,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2.舱内患者病情的观察护理。3.出舱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使用天然气的常识宣教及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必要性。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在及时采用高压氧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效果满意。

    作者:王永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论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医学护理工作在很多方面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医学护理经验,简要论述了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其相应的解决策略,供各位医学护理工作人员参考,以共同提高我国医学护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宋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围手术期的应用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住院比例已逐渐增加。老年人因衰老和疾病导致脏器储备功能减退或丧失,内环境机制低下;且由于手术前常伴随其他疾病,术后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并导致死亡率增加。我们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计划。

    作者:谈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5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小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药进行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哮喘急性发作及再住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宗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梅花针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梅花针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对照A组单纯口服我院自制制剂生发丸,对照B组口服生发丸联合照射氦氖激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B组的基础上增加梅花针叩刺疗法,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统计三组有效率,治疗组82.1%,对照A组35.7%,对照B组56.8%。结论梅花针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斑秃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患者依从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翠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HCV)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干扰素治疗的76例HCV患者,患者按照治疗过程中给予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38例。结果治疗前两组WBC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和24周,干预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发热、乏力、肌肉痛、精神抑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HCV时,血象改变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不良反的发生,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蔡红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水平与其预后关系。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EICU 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状态分脓毒性休克组与非休克组,依据治疗转归分存活组与死亡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液体复苏前后患者血ANGⅡ水平,记录入院首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分析患者血ANGⅡ水平与APACHEⅡ评分间相关性。结果1.脓毒性休克组患者液体复苏前血ANGⅡ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休克组(P均<0.05)。2.不同预后组间,仅液体复苏后血ANGⅡ水平存在差异(P<0.01),死亡组高于存活组。3.患者APACHEⅡ评分仅与液体复苏后血ANGⅡ水平相关(R=0.339,P<0.01)。结论监测外周血ANGⅡ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血ANGⅡ水平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李士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例留置针拔出后血凝块形成及防护的分析

    2013年3月27日,我科发生了1例留置针拔除6天后在穿刺血管处仍存在硬结的案例。征得患者同意,在硬结处行小切口切开,证实是血凝块,不是异物,从而避免了一场医闹的发生。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小兰;胡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6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2月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路径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常规组运用常规医嘱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路径组平均住院日、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27天、97±2.63分、96±3.455%,常规组分别为:11±1.73天、82±2.46分、81±2.71%,两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能够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束利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98例,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常规组发生显著提高(P<0.05),住院时间较常规组发生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周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在断肢再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收入的16例断肢患者,所有患者均利用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行断肢再植治疗,观察疗效。统计患者术前(T0)、术中再灌注30min(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时血清肌酸激酶(CK)、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以评价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果所有断指再植均存活,其中12例断肢成活良好,能继续原来的工作,4例再植肢体明显细小,感觉恢复差。患者T1时刻CK明显上升而SOD明显下降,但T3时刻即已恢复至接近T0水平。结论采用长段撕脱性离断血管行断肢再植效果显著,且有助于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推广。

    作者:范双强;苏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学超声诊断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深入,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从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逐渐发展到三维、血管内超声等多种新型技术,并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特点、类型、应用范围,进而从系统、信号、设备、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医学超声诊断发展趋势。

    作者:陈明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窄谱UVB照射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窄谱UVB照射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都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窄谱UVB照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36例患者中19例痊愈,治疗总效率为80.6%,对照组40例患者中只有9例痊愈,总效率为55%,试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窄谱UVB照射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石军;杨国华;勾爱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糖尿病护理团队应用于风险管理活动中的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建立糖尿病护理团队,并且对护理团队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的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团队各小组成员明确其工作内容、管理职责以及主要任务等,以观察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活动中的应用作用以及效果。结果:通过建立糖尿病护理团队且加强其风险意识水平工作后,糖尿病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性提高,并且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与此同时,风险管理的专业行为也逐渐得到了规范。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糖尿病护理团队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水平得到显著性提高,并且还有效的提高了治疗质量以及疗效而改善了与患者以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有效提高了患者以及其家属对疾病风险的认知水平,因此,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值得应用与推广,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苏东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电话回访式护理指导在肝胆外科带引流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护理指导在肝胆外科带引流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我院对82名接受肝胆外科手术并且带引流管出院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的资料。结果:82名患者中有4名患者失访。78名患者没有1名患者出现腹部切口感染以及脱管现象,也没有患者出现相关的护理并发症,出院患者的回访满意度从以前的92%升到了98%。结论:制定有关引流管健康宣教的内容,利用电话回访式护理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种护理模式在患者出院后的再教育是可行,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丹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某医院3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描述性分析

    目的:为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的305份ADR报告表,按照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等情况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305份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大,占34.8%,其次为代谢及内分泌系统药和中药制剂;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包括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其中211例由静脉给药所致,占69.2%;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共28例,涉及23种药品,中药制剂占5例。结论:完善ADR监测报告制度及其分析评价,开展重点监测品种的追踪和信息通报,形成有效信息流,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作者:李美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