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胜;齐伟;陈珍乐;谭依东;江意意;刘林涛;兰文武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女性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收治120例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评估和研究。结果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120例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避孕知识及女性生殖器卫生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女性患者进行教育宣教,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流产后护理等干预措施,对减少妇科炎症的产生和保证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欧阳红;黄爱兰;罗丽华;雷乔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胎膜早破中孕妇护理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比例为93.33%,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为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死亡比例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规范与落实,提高护理效果,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李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威?柯波(David Ko l b,2000)认为学习风格是儿童与成人思考和学习的不同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形成了一套偏爱的或稳定的学习方式或学习方法。目前,护理教学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法,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成绩较差。2011年9月,笔者对我院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风格测试,旨在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作者:杨春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论文讨论关于输液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老年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及对策,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杜绝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为目的,根据本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将浅析了老年静脉输液的各种问题及对策。
作者:方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急性期护理一、急性期护理由于颅脑损伤的病人在急性期死亡率较高,监护病房,使用监护仪器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和四肢活动情况,做好书面记录。并要保持环境安静。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区别术后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瞳孔:瞳孔正常直径为2~5mm,双侧等大等园,光反射灵敏。否则可能提示有脑疝发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在颅脑损伤的情况厦,血压升高常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必须密切注意,以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平稳。如果早期发生“二慢一高”(呼吸慢、脉搏慢、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则提示脑疝形成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病情,配合救治。三、保持呼吸道通畅要密切注意观察,防止呼吸道梗阻及误吸的发生,保持正常通气,确保有效供氧。定时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有的放矢的指导呼吸管理。对缺氧状态严重,出现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应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正确吸痰,避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四、降低颅内压颅脑损伤病人因出血、水肿等原因必然导致病人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手段降低颅内压。对于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结合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可以预测是术后出血还是脑水肿,一般颅术后出血易发生在24小时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小时达高峰,因此,在术后3天之内监测颅内压很有意义,如颅内压升高,经一般治疗产能降低时,可进一步采取头颅CT扫描、脑血管造影辅助检查寻找原因,以决定是脱水治疗或进行手术减压。五、适当抬高头部,避免前屈、过伸、侧转,各种护理操作应尽量轻稳、仔细,以免刺激病人而引起颅内压剧烈波动。适当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准确收集记录每日尿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各种脱水剂的治疗应力争做到快速、足量、准时的原则。六、控制中枢性高热颅脑损伤病人往往累及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很高,势必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应将病人置于易于散热的环境下,室温保持在22℃左右为宜,于高热病人的头部、颈部、腋部、腹股沟等部位放置冰块,或用温水擦洗上述部位以行物理降温,或应用医用控温毯。同时行动态体温监测,必要时可采用冬眠疗法,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保护细胞膜,减轻脑水肿的发生。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儿父母一般自我效能感、焦虑与抑郁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效能量表、Zung's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00名白血病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白血病患儿父母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23.04±5.89)分;焦虑与抑郁得分分别为(41.10±9.12)、(46.46±9.91),其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与焦虑、抑郁量表的得分呈负相关(r=-0.339,-0.218,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与白血病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状态呈负相关,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白血病患儿家属的自我效能水平,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春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并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均较干预前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6%,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5.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显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总称[1]。2010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重度中暑病人24例,其中22例治愈出院,2例抢救无效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讨论硫酸镁早期干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淀粉酶降低率为82.0%;体温降低率为84.0%,疼痛缓解率为92.0%,白细胞降低率为86.0%,急诊手术率为22.0%,排便率为76.0%;对照组患者的血淀粉酶降低率为64.0%;体温降低率为60.0%,疼痛缓解率为58.0%,白细胞降低率为62.0%,急诊手术率为52.0%,排便率为42.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硫酸镁早期干预,能够充分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排便率,降低急诊手术率,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吕亚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几乎所有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都需要机械通气,而短时间的机械通气可导致肺损伤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明。近有研究认为使用低潮气量通气和(或)适当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可以预防围术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来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围术期使用的可行性,是否能改善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赵思霞;胡啸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应用于急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肩关节脱位患者40例,其中20例患者治疗时选择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P组),20例患者治疗时选择七氟醚吸入麻醉(S组),连续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值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和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复位前后MAP、HR、RR、SpO2的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复位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术中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比单纯吸入七氟醚在肩关节复位术中的起效时间,缓解疼痛,麻醉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健;姜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5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阴道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阴道B超诊断7例卵巢囊肿蒂扭转,22例异位妊娠,11例黄体破裂,12例盆腔炎性包块,3例子宫肌瘤变性;术后病理诊断符合50例,误诊5例,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91%。结论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王凤珍;王芳;金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手术室外来骨科器械更新快,价格昂贵,我院不能作为常规配备。但是它在各医院频繁传递使用,给手术室又带了了很大的隐患,故我院从2006年开始实施了手供一体化运作模式,将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纳入了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包装、灭菌。做到专人管理、器械准入,进行了规范化操作流程并作为我院外来骨科器械标准化管理进行实施。
作者:张扬;武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疾病概要: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是上消化道本身病变所致,少数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据国内资料,常见的病因依次是: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作者:李凤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对改善术后并发症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能够降低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董丽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微创手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科自2005年7月~2014年7月采用闭合穿针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6例,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然后经皮穿2~3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并用上肢石膏固定肘、腕关节于功能位。结果:随访4~12个月,96例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无1例出现Volkmann挛缩和肘内翻畸形,无因内侧穿克氏针而至尺神经损伤。结论经皮交叉克氏针微创手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作者:祁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患者30例,其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1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中枢性高热5例,高糖血症4例,肾功能不全2例,部分患者引发合并多种并发症,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与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损害较重,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并发症的引发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结论:熟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正确的防治,有助于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周配权;王迪;周方红;黄金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输液反应在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它不但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而切还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如何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该明确的,现将笔者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香慧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发热<5天川崎病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女,1岁3月。因“发热3天,皮疹5天”于2013年10月28日入院。入院前8天,患儿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8℃,无畏寒寒战,伴口唇绯红,无皲裂,无流涕、咳嗽,无呕吐、腹泻,予口服退热药后可降至正常,有反复发热,高39℃,予口服药物治疗,3天后热退,未再反复发热。入院前5天(热退后第2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仍口唇发红,精神食欲可,未予特殊处理。入院前3天,患儿口唇出现皲裂,精神食欲较差,门诊予输液抗感染治疗2天,皮疹有所消退,但口唇皲裂及精神食欲无好转。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川崎病?”收入院。入院查体:T:36.7℃,P:115次/分, R:28次/分,W:10Kg,面色稍苍白,精神差,呼吸无急促,全身散在淡红色斑丘疹,各种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睑无浮肿,球结膜无充血,口唇干燥、发红、皲裂,无杨梅舌,口唇粘膜光滑,咽部稍充血,双侧扁桃体I,无疱疹及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音。心音有力,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包括,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肢端无肿胀及脱屑,肛周无脱屑,手足心无皮疹。神经系统体征阴性。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左冠状动脉扩张:内径3.6mm,右冠状动脉扩张:内径3.4mm。胸片示:双肺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8.55*10e9/L,中性细胞比率:45.2%,淋巴细胞比率:44.6%,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305*10e9/L。CRP:1.8mg/L。血沉:10mm/h。肝功正常。肾功正常。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487U/L。电解质正常。入院诊断:1.不完全川崎病?2.心肌炎?入院后予喜炎平抗病毒,静脉丙种球蛋白2g/kg单次输入,联合阿司匹林3mg/mg/kg.d及潘生丁3mg/kg.d治疗,入院后患儿一直无发热,住院治疗第3天,患儿口唇皲裂及皮疹明显消退,无发热及咳嗽,精神食欲明显好转。住院第7天患儿无发热,皮疹完全消退,无咳嗽,无鼻阻、流涕,无呕吐、腹泻,精神食欲较好,大小便正常。此时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14*10e9/l,中性细胞比率:35.6%,淋巴细胞比率:49.3%,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672*10e9/L;CRP:3.3mg/L;血沉:15mm/h。患儿带药出院:维持口服阿司匹林3mg//kg.d及潘生丁3mg/kg.d治疗。出院2周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冠状动脉扩张:内径3mm,右冠状动脉扩张:内径3.1mm;复查血小板:687*10e9/L。出院1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冠状动脉扩张:内径2.8mm,右冠状动脉扩张:内径2.4mm;复查血小板:433*10e9/L。出院3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冠状动脉内径2.4mm(正常),右冠状动脉内径2.1mm(正常);复查血小板:398*10e9/L。予以继续口服潘生丁3mg/kg.d治疗,定期随访血小板。
作者:石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红景天胶囊治疗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以红景天胶囊治疗低氧血症30例,并与刺五加随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红景天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50%,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胶囊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氧分压及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服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表明,红景天胶囊与治疗低氧血症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刺五加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崔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