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膜带综合征1例

王硕华

关键词:羊膜带综合征, 超声检查, 产前
摘要:患者女,30岁,G5 P+31,孕前2个月曾行人流术,孕3个月内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无不适感觉.本次妊娠21周首次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宫内胎儿臀位、活动受限,颅骨光环尚完整,颅内结构显示欠清,可见不规则网带状结构连于胎头与羊膜之间,脊柱排列整齐.双侧胸腔内可见液性暗区,心、肺组织受推挤,胎心搏动约150次/分.腹腔内见不规则液性组织,部分胎儿躯干部及肢体周围可见低回声带束缚,其内回声不均、可见无回声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扩散加权成像b值选取及其对直肠癌显示能力的评价

    目的探讨扩散成像对直肠癌的显示能力和b值选取方法,确定直肠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方法对32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多b值扩散成像.计算肿瘤区域组织、正常肠壁、膀胱和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不同图像中ADC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扩散图像中肿瘤与正常肠壁的对比噪声比(CNR)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b值300、500、1000 s/mm2图像CNR高于T2图像和b值1300 s/mm2图像,有统计学意义(F=42.492,P<0.05).扩散图像中膀胱SIR值均低于高分辨T2图像中膀胱SIR值,有统计学意义(F=144.786,P<0.05),b值升至800 s/mm2时,SIR降低至2.437±0.844.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有统计学意义(F=141.425,P<0.01).结论b=1000 s/mm2是直肠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较好的克服灌注、T2穿透效应对直肠癌扩散成像的影响,准确反映组织的扩散特性.

    作者:孙应实;张晓鹏;唐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的价值.方法6例脑脓肿和13例脑肿瘤(8例胶质瘤和5例转移瘤),行常规MR和DWI检查.应用1.5 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000 s/mm2,b=0s/mm2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行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6例脑脓肿5例DWI图像表现为高信号,ADC值为(0.33±0.11)×10-3 mm2/s,13例脑肿瘤中12例坏死囊变部分DWI图像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为(2.46±0.49)×10-3 mm2/s.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为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作者:黄萨;提正太;李勇;李祎;张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在宏观静止中感受微观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临床应用的若干认识

    DWI利用磁共振特殊序列突出了扩散引起的散相位作用,在宏观成像中反映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有必要将病变的扩散特征作为重要的影像学特征来加以认识.采用ASSET-EPI技术使DWI的空间分辨率和图像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增加信号平均次数,可基本消除EPI伪影及ASSET相关伪影;应用分次屏气采集的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腹部DWI图像.高b值(800~1000 s/mm2)的DWI已经在乳腺、胃、肝脏、直肠、子宫、前列腺等领域的临床应用获得成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临床研究结果表明,DWI对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未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的病变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作为量化指标可为肉眼不易区分的病变提准确判断;以病变区的相对值作为定量指标,在反映病变组织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DWI联合其他MRI技术,有助于客观评价DWI的临床价值,并可在更深层次上拓展对疾病的认识.

    作者:张晓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肝脏恶性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与T2加权成像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WI反映肝脏恶性肿瘤扩散特征、病理特征及肿瘤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肝脏恶性肿瘤44例48灶(肝细胞癌30例30灶,肝转移瘤10例14灶,胆管细胞癌4例4灶),比较DWI与T2WI图像液体(脑脊液,胆囊胆汁)和肝脏恶性肿瘤的信号,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肿瘤范围,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在b=600 s/mm2的图像中,所有病例的脑脊液均显示为低信号.肝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高信号,其信号分布特征与T2WI不同;肿瘤的信号强度和瘤/肝SIR,DWI与T2WI不相关;DWI信号强度与ADC值呈负相关.DWI的病灶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二者差异有显著性.DWI显示病灶范围与T2W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600 s/mm2的肝脏DWI图像受T2穿透效应影响较小,能够较好地反映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DWI肿瘤对比噪声比更高,有助于病灶边界的确定.DWI反映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可作为其影像学特征之一.

    作者:李英;张晓鹏;唐磊;郝纯毅;孙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基于动态模板匹配技术的放疗摆位误差测量

    本文考虑到病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身体发生变形而使得基于固定模板匹配方法测量重复摆位误差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模板匹配的放疗病人重复摆位方法.该方法是对基于CT重建数字射线图像(DRR)作为模板进行匹配的重复摆位技术的改进,将能反映病人体态变化的视频重建三维体表模型作为匹配的模板进行摆位误差的计算.理论研究和实际检验表明,采用动态视频模板匹配的摆位方法,可以在保证摆位精度的同时消除因病人身体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

    作者:陶声祥;吴宜灿;张江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彩超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1例

    孕妇,25岁.孕29周.外院常规超声提示羊水过多就诊.查体:宫高34cm,腹围101 cm,胎心率140次/min.超声检查:胎头位于耻骨上,双顶径7.4cm,侧脑室对称,脊柱排列整齐,胎心率134次/min,胎心、胎动正常.股骨长5.4 c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成熟度Ⅰ级.大羊水池深度11.6 cm.胎儿胸腔稍饱满,于胎儿左胸腔见大小约6.7 cm×5.7 cm×5.1 cm高回声团、内回声尚均质,边界清晰,占据左侧胸腔并越过中线(图1),CDFI未见主动脉分支进入其内.

    作者:范玉龙;高风丽;曹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脑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的术前计划和预测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在常规成像基础上,行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检查采集全脑DTI原始数据,经工作站生成二维的部分各向异性伪彩图(FA color)和三维的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提供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信息,优化手术方案,保护皮层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并预测患者预后.术前、术后行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状态.结果所有病人术前DTI图像采集经后处理均生成二维FA color图和三维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术前成功地显示出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以及肿瘤对锥体束的影响,优化手术方案.36例病人中,20例DTI清楚显示肿瘤未累及锥体束,低级别16例、高级别4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6和93;12例DTI显示肿瘤紧邻锥体束并推移,低级别6例、高级别6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0和94;4例DTI显示肿瘤在大体上已浸润及/或破坏锥体束,低级别2例、高级别2例,术前、后KPS评分为67和80.结论在常规的MR成像后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研究,优化涉及重要白质纤维束如锥体束的脑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案,保护皮质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并可预测患者临床功能预后.

    作者:李子孝;戴建平;江涛;李少武;孙异临;高培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前列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炎症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例前列腺炎和15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MR检查资料.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划分,依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区、炎症区及癌区.所有病人行单次激发EPI序列的MR扩散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300、500、800 s/mm2.观察DWI图,并测量外周带各分区内及每位患者的闭孔内肌和膀胱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双样本方差分析.结果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8例前列腺炎及14例前列腺癌获得可靠ADC值.b=800 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像上表现为较高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闭孔内肌及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b=800 s/mm2时,正常外周带平均ADC值(2.15±0.31)×10-3 mm2/s,炎症区平均ADC值(2.12±0.33)×10-3 mm2/s,癌区平均ADC值(1.17±0.21)×10-3 mm2/s,癌组与正常组组间差异及炎症组与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61,P=0.00),炎症区与正常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3).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炎与癌的鉴别.

    作者:郭雪梅;王霄英;李飞宇;许玉峰;肖江喜;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基于MOTOMAN机器人的髓内钉自动打孔系统

    本文介绍了骨科手术中一种新的髓内钉的打孔方法.由双目空间定位系统获得标志点的空间坐标,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出电钻到达正确的空间位置和方向所需的旋转量和平移量,将计算的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同时传递给MOTOMAN机器人系统,使机器人手持电钻获得正确的平移量和旋转量,从而达到在髓内钉上正确打孔,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手术伤害.

    作者:付增良;杨建玺;崔凤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超声检查肝神经内分泌癌1例

    患者男,44岁,右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平素体键,无肝炎史.超声检查:肝左外、内叶及右后叶探及数个实性不均质略强回声团,形态欠规则,部分边界欠清,大的4.0 cm×3.1 cm,左内叶探及5.2 cm×5.4 cm混合性包块,暗区为不规则片状;右侧腹部探及27.0 cm×11.1 cm×17.8 cm混合性包块,与肝右叶下缘无分界,随呼吸与肝同步移动,暗区为片状不规则,部分呈网络样;此包块占据右侧腹部,下达盆腔且压迫右输尿管致右肾轻度积水,余肝组织回声正常.

    作者:刘爱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MRS定量分析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磁共振波谱(MRS)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比值对于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及手术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1例和PCa 11例的MR检查资料,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非癌区及癌区.在MRS代谢图上测量每个分区内的CC/C值,对癌与非癌的数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外周带非癌区及癌区的CC/C值分别为(0.77±0.32)和(2.44±1.12),癌区CC/C值明显大于非癌区(t=13.29,P=0.000);若以0.86作为分界,准确性为75.8%,若以0.99作为分界,准确性为87.9%.结论前列腺MRS中的CC/C值有助于鉴别癌与非癌灶.

    作者:李岩;李建军;岑松;李传资;余宁;赵应满;许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在降落伞状二尖瓣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降落伞状二尖瓣(PMV)的价值,并与术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2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PMV共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4例,年龄1~64岁,平均21岁.结果超声诊断单纯PMV 3例(27.3%),合并其他心内畸形8例(72.7%).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狭窄,5例伴有二尖瓣反流.9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和超声诊断一致,符合率100%.4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仅行室间隔修补术.结论常规TTE、TEE、RT-3DE均能诊断PMV,RT-3DE与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相比包含了更多的诊断信息,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漫;唐红;赁可;宋海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前列腺癌患者(58个淋巴结)及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0个淋巴结)的DWI表现(b=300 s/mm2),分别测量这些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将癌与增生患者的淋巴结ADC值进行比较.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平均ADC值[(2.282±0.573)×10-3 mm2/s]明显大于前列腺癌患者[(1.607±0.256)×10-3 mm2/s](P=0.000).前列腺癌患者短径<1.0 cm的淋巴结[(1.602±0.267)×10-3 mm2/s]与≥1.0 cm淋巴结的ADC值[(1.610±0.254)×10-3mm2/s]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459).前列腺患者短径<1.0 cm的淋巴结ADC值[(1.602±0.267)×10-3 mm2/s]小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ADC值[(2.282±0.573)×10-3 mm2/s](P=0.003).前列腺癌患者短径/长径<0.7的淋巴结ADC值[(1.631±0.205)×10-3 mm2/s)比短径/长径≥0.7的[(1.594±0.283)×10-3 mm2/s]要高(P=0.039).结论DWI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

    作者:张春燕;王霄英;李飞宇;许玉峰;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颅骨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患者男,19岁,因头晕、头痛20天入院.右侧头顶部可触及一肿块,质较硬,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颅脑X线平片及CT片示右侧颅顶骨类圆形骨质破坏,境界清楚,边缘光整,邻近软组织肿胀(图1、2).颅脑MRI于右侧顶骨见一类圆形骨质缺损区,表现为类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病变突出于颅骨内外板,邻近皮下软组织增厚,增强扫描显示病变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皮下软组织及邻近脑膜有中等强化(图3、4).

    作者:唐晓松;张伟国;王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的ADC值研究

    目的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和无复发病人前列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12例经临床诊断并由MRI检查证实的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和13例各项检查均无复发征象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测量复发病人前列腺局部增大区域和未复发病人的外周带ADC值.对复发和未复发两组ADC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所有感兴趣区(31个)的ADC值范围(0.98~1.38)×10-3 mm2/s,平均值(1.12士0.14)×10-3 mm2/s,未复发组所有感兴趣区(56个)的ADC值范围(1.29~2.10)×10-3 mm2/s,平均值(1.65±0.24)×10-3 mm2/s.两组间ADC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9.32,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测量ADC值来诊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有无局部复发是有可能的.

    作者:李飞宇;王霄英;许玉峰;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对称性顶骨凹陷症1例

    患者女,97岁,主因意识障碍1天入院,既往曾有过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2~3年前曾于外院做CT发现双侧颅顶骨变薄.查体:患者浅昏迷,双侧颅顶骨对称凹陷,四肢肌张力略高,均有活动,双侧病理征阳性.临床印象:昏迷待查.

    作者:邢焕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正常冠状静脉窦的测定及其可重复性的研究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静脉窦(CS)的测定价值,并对所测定各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性研究.方法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对140例健康成人的冠状静脉窦于当日、隔日、隔周及隔月进行探测,分别纪录冠状静脉窦的大内径(Dmax)、小内径(Dmin)、振幅(AM)、收缩期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速度时间积分(VTI),并计算血流量(Q),对不同时间测定的各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成人冠状静脉窦的显示率为100%,其Dmax、Dmin、AM、Vs、Vd、VTI和Q分别为(9.66+1.87)mm、(4.41+1.24)mm、(12.81+1.52)mm、(50.34+0.34)cm/s、(39.74+0.31)cm/s、(15.34+0.48)cm和(177.5+60.24)ml/min,不同时期内测定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较全面、清晰地显示冠状静脉窦,测得各项指标的可重复性好,为测定冠状静脉窦的理想方法,在冠状静脉窦的研究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增波;谭跃萍;方平;宋维;吴淑彬;丛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瘤(灶)周水肿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脑肿瘤(胶质瘤40例,转移瘤20例,脑膜瘤13例)、3例脑脓肿及2例炎性肉芽肿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对照测量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实质部分及水肿区的相对ADC值(rADC).对于瘤周水肿直径>1 cm者,将水肿区域划分为近侧、远侧瘤周.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之间的近侧瘤(灶)周水肿rADC值存在差异.各病变远侧水肿区之间的rADC值无差别.高级别胶质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低级别胶质瘤近、远侧瘤周水肿的rADC不能区分;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近侧瘤(灶)周水肿区rADC值高于远侧.结论脑肿瘤近侧水肿区DWI检查的rADC值有助于胶质瘤级别鉴定和与其他肿瘤及炎性病变的鉴别.高级别胶质瘤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而在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和炎性病变却相反.

    作者:张竞文;伍建林;苗延巍;张清;宋清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评价存活心肌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组:2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QCA)确诊为冠心病(CAD),并进一步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前1周内行DSE(5,10,20,40 μg/kg·min)检查,于静息、DSE每级负荷5 min采集全心尖切面(长轴、二腔、四腔)IBS图像,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和IBS检查.对照组:18例患者,QCA结果正常,行2DE,DSE,IBS检查.根据CVIB在DSE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探索CVIB大变化率K值定义存活心肌,并检测K值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准确性,与单纯DSE进行比较.结果与单纯DSE相比,DSE结合IBS的K值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90.0% vs 73.3%;90.4%vs77.4%、P<0.05~0.01).结论DSE结合IBS技术较单纯DSE使用能提高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常超;李东野;钱文浩;夏勇;陈清枝;冯义柏;陈静;王晓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的改进

    目的对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加以改进,拟建立一个稳定的类似临床疾病的动物模型.方法家猫28只,随机分为3组(栓塞组18只,结扎组6只,假手术组4只),栓塞组和结扎组分别采用开颅上矢状窦穿刺注射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和上矢状窦(SSS)后份结扎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术后1、3、6、12、24、48 h对各组模型行MRI、CT检查,观察脑实质损害的动态变化,并和病理作对照研究.结果栓塞组16只猫造模成功.MR发现13只猫,CT发现12只猫脑实质内异常灌注区.大体病理学16只猫上矢状窦、桥静脉及皮层静脉内见CAP凝固呈铸型改变.显微病理学见病灶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12 h后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脑出血.结扎组和假手术组脑实质未见异常改变.结论上矢状窦穿刺注射CAP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方法可行,该模型适合于病理生理及影像学研究.

    作者:郭大静;孔祥泉;王志刚;赵建农;陈维福;谢微波;钟维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