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龙;高风丽;曹彤
目的初步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前列腺癌患者(58个淋巴结)及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0个淋巴结)的DWI表现(b=300 s/mm2),分别测量这些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将癌与增生患者的淋巴结ADC值进行比较.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平均ADC值[(2.282±0.573)×10-3 mm2/s]明显大于前列腺癌患者[(1.607±0.256)×10-3 mm2/s](P=0.000).前列腺癌患者短径<1.0 cm的淋巴结[(1.602±0.267)×10-3 mm2/s]与≥1.0 cm淋巴结的ADC值[(1.610±0.254)×10-3mm2/s]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459).前列腺患者短径<1.0 cm的淋巴结ADC值[(1.602±0.267)×10-3 mm2/s]小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ADC值[(2.282±0.573)×10-3 mm2/s](P=0.003).前列腺癌患者短径/长径<0.7的淋巴结ADC值[(1.631±0.205)×10-3 mm2/s)比短径/长径≥0.7的[(1.594±0.283)×10-3 mm2/s]要高(P=0.039).结论DWI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
作者:张春燕;王霄英;李飞宇;许玉峰;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者,2岁,发现右侧阴囊肿大2天来诊.查体:右侧阴囊根部肿大,局部阴囊颜色略有青紫,不红,不热,轻微触疼,囊性感明显,睾丸可们及,大小正常,双侧对称.
作者:刘玉峰;常丽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实现胃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因素,评价胃癌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扩散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序列连续检查胃癌患者53例,其中前期17例进行ASSET-DWI成像方法研究,结合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技术,以肿瘤显示、伪影分级、对比噪声比(CNR)为评价标准,比较有无ASSET及不同信号平均次数(NEX)与ASSET搭配所得DWI图像的质量,确定成像参数;利用确定序列对后续36例胃癌进行成像研究,确定胃癌及非癌胃壁的DWI影像学表现及ADC值范围.扩散敏感梯度取b=0、1000 s/mm2.结果ASSET-DWI组较无ASSET组成像速度提高,相关伪影(磁敏感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及Ghost伪影)轻且图像基本无变形(P<0.01);分次屏气采集对ADC值计算无影响(P>0.05);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4 NEX)采集,可基本消除ASSET相关伪影,具备良好的对比噪声比.胃癌癌肿在DWI图上表现为稳定的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17±0.22)×10-3 mm2/s,非癌胃壁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94±0.28)×10-3 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DC值<1.46×10-3 mm2/s作为判定胃癌的标准,敏感性97.0%,特异性90.9%.结论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联合ASSET技术及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采集,实现了胃癌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作为胃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唐磊;张晓鹏;孙应实;李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非上皮性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新的影像学成像方法能够在分子水平反映出癌细胞的基因和生化变化.主要包括MRI、MRS、PET及光学成像等.这些手段能够无创显示前列腺癌的个体差异并且为早期诊断、随访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王锡臻;张强;王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DTI频谱,测量Sa、Ea、Aa与Ea/Aa,并与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Aa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糖尿病组Sa、Ea比较有显著降低.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早期无创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高血压加重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作者:马秀丽;夏稻子;李英梅;刘聪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注射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并与开腹组织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2组,12只/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及开腹瘤组织块接种的方式种植于肝脏.肿瘤种植后14天,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与病理组织学结合评价肿瘤接种成功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肿瘤接种成功率两组均为91.7%.肿瘤大直径穿刺组和开腹组分别为(1.04±0.12)cm和(1.09士0.14)cm,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肿瘤种植后发生感染率及肿瘤坏死率,开腹种植组(感染率:45.5%;坏死率:72.7%)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组(感染率:0;坏死率:27.3%),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肿瘤坏死率低等特点,为肝癌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何东风;徐克;张曦彤;蒋宝国;邵海波;郭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和无复发病人前列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12例经临床诊断并由MRI检查证实的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和13例各项检查均无复发征象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测量复发病人前列腺局部增大区域和未复发病人的外周带ADC值.对复发和未复发两组ADC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所有感兴趣区(31个)的ADC值范围(0.98~1.38)×10-3 mm2/s,平均值(1.12士0.14)×10-3 mm2/s,未复发组所有感兴趣区(56个)的ADC值范围(1.29~2.10)×10-3 mm2/s,平均值(1.65±0.24)×10-3 mm2/s.两组间ADC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9.32,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测量ADC值来诊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有无局部复发是有可能的.
作者:李飞宇;王霄英;许玉峰;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已有20年,这期间心血管影像学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对<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以来的心血管影像学文章进行简要回顾分析,并对其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李坤成;林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作者:张辉;贺业新;苏晋生;刘起旺;杨晓棠;祁建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正常子宫MR图像三层结构(内膜、结合带、外带)在扩散成像上的各自特点,探讨子宫正常结构的扩散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关系,以及扩散成像是否有助于区别子宫内膜癌(EC)病灶与正常子宫内膜.方法正常子宫组16例,EC组14例,进行常规MRI扫描及横断面扩散成像扫描(b=1000 s/mm2).测量正常子宫三层结构和子宫内膜癌病灶的扩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子宫三层结构的扩散图像信号强度有差异,内膜信号高,外带低,结合带与外带的差异肉眼不能分辨.三者ADC值有显著性差异,外带[(1.67±0.187)×10-3mm2/s]>内膜[(1.36±0.210)×10-3mm2/s)]>结合带[(1.13±0.128)×10-3 mm2/s)].扩散图像正常子宫内膜与EC病灶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ADC值差异有显著性,内膜[(1.36±0.210)×10-3 mm2/s]高于EC病灶[(0.89±0.137)×10-3mm2/s].结论正常子宫三层结构MR扩散能力存在较明显差异,内膜扩散信号强度高,结合带ADC值低.扩散加权图像有利于突出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ADC值测量对于扩散图像信号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仿的子宫内膜癌病灶有一定鉴别价值.
作者:张晓鹏;曹崑;唐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孕妇,25岁.孕29周.外院常规超声提示羊水过多就诊.查体:宫高34cm,腹围101 cm,胎心率140次/min.超声检查:胎头位于耻骨上,双顶径7.4cm,侧脑室对称,脊柱排列整齐,胎心率134次/min,胎心、胎动正常.股骨长5.4 c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成熟度Ⅰ级.大羊水池深度11.6 cm.胎儿胸腔稍饱满,于胎儿左胸腔见大小约6.7 cm×5.7 cm×5.1 cm高回声团、内回声尚均质,边界清晰,占据左侧胸腔并越过中线(图1),CDFI未见主动脉分支进入其内.
作者:范玉龙;高风丽;曹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瘤(灶)周水肿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脑肿瘤(胶质瘤40例,转移瘤20例,脑膜瘤13例)、3例脑脓肿及2例炎性肉芽肿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对照测量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实质部分及水肿区的相对ADC值(rADC).对于瘤周水肿直径>1 cm者,将水肿区域划分为近侧、远侧瘤周.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之间的近侧瘤(灶)周水肿rADC值存在差异.各病变远侧水肿区之间的rADC值无差别.高级别胶质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低级别胶质瘤近、远侧瘤周水肿的rADC不能区分;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近侧瘤(灶)周水肿区rADC值高于远侧.结论脑肿瘤近侧水肿区DWI检查的rADC值有助于胶质瘤级别鉴定和与其他肿瘤及炎性病变的鉴别.高级别胶质瘤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而在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和炎性病变却相反.
作者:张竞文;伍建林;苗延巍;张清;宋清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犬急性脊髓损伤后可降解支架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半横断损伤模型.将18只犬分为假手术组(1)、对照组(5)、支架组(5)和干细胞组(7).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对照组仅损伤脊髓,不做移植.损伤后1周时,干细胞组将填充Hoechst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的可降解支架植入损伤区;支架组仅植入可降解支架.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1周、移植后1周(即损伤后2周)、移植后4周及移植后8周时行MRI检查,用DTI测量损伤侧和未损伤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DTI用SSFSE序列,b=5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13.结果损伤前,脊髓左右两侧对比,ADC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后ADC值升高,FA值降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干细胞组恢复更明显.移植后4周时,对照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和干细胞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I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的观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王霄英;倪石磊;谭可;鲍圣德;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者男,44岁,右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平素体键,无肝炎史.超声检查:肝左外、内叶及右后叶探及数个实性不均质略强回声团,形态欠规则,部分边界欠清,大的4.0 cm×3.1 cm,左内叶探及5.2 cm×5.4 cm混合性包块,暗区为不规则片状;右侧腹部探及27.0 cm×11.1 cm×17.8 cm混合性包块,与肝右叶下缘无分界,随呼吸与肝同步移动,暗区为片状不规则,部分呈网络样;此包块占据右侧腹部,下达盆腔且压迫右输尿管致右肾轻度积水,余肝组织回声正常.
作者:刘爱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结核性脓肾与肾积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结核性脓肾及10例肾积水病人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图像特点.结果首先利用扩散加权图像拟合出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随后对肾脏集合系统进行ADC的测量.在扩散图中肾盂积水病人肾盂内信号的强度低于结核性脓肾,而结核性脓肾肾盂内所测的ADC低于肾盂积水.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可信度较高且无创的结核性脓肾与肾积水的鉴别诊断方法.
作者:武志峰;周翔平;刘荣波;陈卫霞;朱捷;魏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者女,20岁,以渐进性腹胀5个月就诊。查体:患者明显消瘦,呈贫血貌,腹部明显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无局部压痛反跳痛,无咳嗽、咳痰、胸痛,无发热。
作者:邵志红;郑少强;马宏星;李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磁共振扩散成像的技术可行性和b值的选择,比较扩散成像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的差异.方法食管肿瘤32例,进行常规MRI及DWI横断面扫描b=200、300、500、800、1000s/mm2,分别测定图像SIR和CNR并与常规T2WI图像进行比较.测量食管肿瘤病变的扩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选择合适的b值.在DWI图像上测量病变长度,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及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显示的病变长度进行比较.结果不同b值DWI图像与常规T2WI比较,SIR无显著性差异(P>0.05),b值为200、300、500 s/mm2时,DWI图像CNR与T2WI有显著性差异(P<0.05).b值200、300、500 s/mm2DWI图像的SIR和CNR与b值选择800、1000s/mm2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b值选择500 s/mm2较为合适.b值500 s/mm2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显示病变长度与病理结果、食管钡餐造影及T2WI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8通道阵列线圈结合ASSET技术一次屏气扫描,b值采用500 s/mm2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食管肿瘤扩散图像,DWI测量的病变长度与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无显著性差异;DWI与钡餐造影和MRI 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作者:汪宁;张晓鹏;唐磊;孙应实;曹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或钼靶X线可疑恶性发现的病人,获得病理证实的4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28个.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MR扫描采用3D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和单次激发EPI,b*1000 s/mm2.由两名医生共同在ADW工作站Functool 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病变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用评分法对病变性质进行判断,分为恶性,可疑恶性及良性三种.参照动态增强病变位置确定扩散图像病变所在,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感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ROC曲线法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进行性质判断.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和ADC值,采用评分法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综合定性诊断.比较动态增强扫描、DWI ADC值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形态学表现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4%(26/27)、61.5%(8/13)和85.4%(35/41).ROC曲线分析确定ADC诊断阈值为1.42×10-3 mm2/s,曲线下面积为0.690.ADC值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61.5%(8/13)和80.5%(33/41).动态增强扫描和DWI-ADC值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76.9%(10/13)和85.4%(35/41).有50%(14/28)的恶性病灶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不典型,通过ADC值得到进一步确定诊断.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提高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特异性,可为动态增强扫描不能确定诊断的病灶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洁;张晓鹏;曹崑;唐磊;孙应实;单军;欧阳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静脉窦(CS)的测定价值,并对所测定各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性研究.方法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对140例健康成人的冠状静脉窦于当日、隔日、隔周及隔月进行探测,分别纪录冠状静脉窦的大内径(Dmax)、小内径(Dmin)、振幅(AM)、收缩期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速度时间积分(VTI),并计算血流量(Q),对不同时间测定的各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成人冠状静脉窦的显示率为100%,其Dmax、Dmin、AM、Vs、Vd、VTI和Q分别为(9.66+1.87)mm、(4.41+1.24)mm、(12.81+1.52)mm、(50.34+0.34)cm/s、(39.74+0.31)cm/s、(15.34+0.48)cm和(177.5+60.24)ml/min,不同时期内测定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较全面、清晰地显示冠状静脉窦,测得各项指标的可重复性好,为测定冠状静脉窦的理想方法,在冠状静脉窦的研究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增波;谭跃萍;方平;宋维;吴淑彬;丛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追踪成像(TTI)和应变率成像(SR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比较TTI和SRI两种方法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敏感性的差异.方法A组22例健康人群,B组20例左前降支和18例右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应用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于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上显示后间隔、下壁、前壁及前间隔的图像,并应用TTI及SRI定量测量并分析左室11个节段收缩期峰值位移值及收缩期大应变率.结果B组各节段的各项指标较A组明显减低.冠心病组总节段数为208个,TTI、SRI检出异常节段数分别为141、126个,检出比例分别为67.79%、60.58%.结论TTI和SR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对左室收缩功能评价TTI与SRI结果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作者:朱小虎;高云华;刘兰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