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视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技能培训中的作用

张菊红;周明浩;李萍

关键词:可视喉镜, 气管插管
摘要:目的:研究可视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观察20名全科实习生和急诊轮转医生在通过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培训时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结果:可视喉镜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普通喉镜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喉镜组。结论:可视喉镜在急诊插管技能培训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205例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住院及门诊的小儿秋季腹泻病2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止泻、补液、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滴。均以3d为1疗程,观察患儿临床疗效、退热、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徐建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在产房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产房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待产孕妇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间、产时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差异。结果:干预组产妇的平均分娩时间为(13.5±0.5)h,产时产后出血量为(102.2±20.2)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同时分娩方式方面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不但有助于提升产妇的分娩质量,且有助于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雪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T三维重建图像在眼眶骨折85例影像诊断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图像在诊断眼眶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5例眼眶骨折患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诊断方法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该组对85例患者采用CT三维重建图像的方式对其进行眼眶骨折处诊断;另一组为对照组,该组对85例患者采用普通X线片的方式对其进行眼眶骨折处诊断。对比2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CT三维重建图像的诊断方式明显优于普通X线片的诊断方式。它能全面的观察到眼眶骨折的部位、程度和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结论CT三维重建图像在眼眶骨折诊断中具有肯定的应用价值,且临床价值明显优胜于普通X线片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诊断中推广。

    作者:王跃复;于水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加巴喷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加巴喷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7例患者均有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征,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给予加巴喷丁口服联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对照组41例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以上两组均辅以甲钴胺片口服和喷昔洛韦乳膏外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治疗效果和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及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急性期神经痛和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优于更昔洛韦单独治疗组,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洁;王文惠;许惠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1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0.4μg/ml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A组,n=35),0.6μg/ml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B组,n=35),0.8μg/ml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C组,n=40)。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3ml/h)+PCEA剂量(1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3~6、6~12、12~24h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VAS评分;24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术后PCEA,24h内随布托啡诺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两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布托啡诺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无显著差异(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剖宫产术后PCEA,0.6μg/ml布托啡诺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作者:童德明;胡淑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成人右侧交通性鞘膜积液合并股疝误诊为腹股沟斜疝一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右侧阴囊肿痛半月余于2014.3.22入院。半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阴囊肿胀,坠痛,自行扪及阴囊内有鸽子蛋大小包块,站立时包块突出明显,平卧时不消失,伴有下腹牵涉不适及尿频、尿痛。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口服药抗炎治疗,疼痛有所改善,肿胀无改善,而来我院。行彩超检查提示右侧精索鞘膜积液。门诊遂以“右侧精索鞘膜积液”收住院。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可扪及一大小约3×3cm大小包块,质较硬,光滑,活动度差,无压痛。右侧阴囊皮温稍高,底部组织水肿,阴囊增大,扪及大小约8×4×3cm包块与睾丸相邻,睾丸附睾界限不清,触痛明显,平卧包块不消失,透光试验可疑,听诊无肠鸣。辅助检查:彩超检查提示右侧附睾、睾丸增大,附睾尾增厚,右侧睾丸上方囊性占位,大小4.5×1.5cm,右侧腹股沟区低弱回声团块3.2×1.3cm,肿大淋巴结?入院初步诊断:1.右侧睾丸鞘膜积液2.右侧附睾炎,3.睾丸肿瘤?行下腹部CT检查提示右侧睾丸体积增大,边缘尚清,其内份见直径约3.0cm的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边缘似见包膜征象,其后份见斑片状等、低密度影,考虑右睾丸囊实性占位,右腹股沟区域见2.1cm ×2.8cm实质性结节影,考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WBC3.76×109 Hb94g/l,CA-125151.4U/l,肝功白蛋白35.1g/L,总蛋白60.5g/L。给予抗炎、消肿、对症治疗,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复查阴囊及右腹股沟包块彩超提示右侧附睾、睾丸增大,紧邻右睾丸上方有大小3.9×2.8cm混合回声团,右侧腹股沟区可见6.1×1.9cm不规则液性暗区,与腹腔相通,查见腹水。液性暗区下方查见低弱回声团,大小4.2×3.0 cm混合团块,右侧股疝嵌顿?经普外科会诊,考虑右侧斜疝及股疝可能性大,建议手术探查。继续行抗炎治疗一周,行全腹及盆腔平扫加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腹水。右侧精索静脉曲张伴鞘膜积液可能;右侧股疝。乙肝标志物检查提示“小三阳”乙肝DNA检查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临床诊断:1.右侧精索鞘膜积液、右侧腹股沟斜疝?2.右侧股疝3.右侧附睾炎4.肝硬化腹水5.乙肝。于2014.4.1在全麻下手术探查,术中先取右阴囊切口,探见右侧睾丸肿大,睾丸白膜与鞘膜明显粘连、水肿,睾丸上方有炎性组织块。精索鞘膜囊壁明显增厚,输精管、精索血管旁有一囊管样结构伴行,切开囊管样结构见淡黄色浑浊样液体涌出,内无肠管及大网膜等内容,故考虑交通性鞘膜积液。改行右下腹斜切口,打开腹股沟管,见内环口稍增宽。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股管处探及一大小约3×3cm股疝嵌顿。行右侧鞘膜囊高位结扎、股疝切除及右侧睾丸切除。术后予抗炎、保肝及支持治疗,术后病检结果支持右侧睾丸附睾化脓性炎,鞘膜积液。患者切口甲级愈合出院。

    作者:吴金邦;唐文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在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普外科的131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31例研究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疝气修补术(Shoulice法或Bassini疝修补术),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并总结不同手术方式的特点。结果首先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23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8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1例/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7.80%,则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但需要加强一般护理,而且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以提升护理总有效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安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时间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上午电针组(9-11点)和下午电针组(15-17点)。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下午电针组的PSQI总积分较上午组改善明显(P<0.05)。下午治疗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优于上午治疗组(P<0.05),但远期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午治疗失眠的近期疗效优于上午治疗,但持续效果欠佳。

    作者:黄凌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妇产科手术切口龟型分枝杆菌感染的处理

    根据本院收治99例妇产科手术切口龟型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经联合应用克拉霉素、阿米卡星、可乐必妥等治疗4~6个月(其中78例行病灶切除),均治愈出院。

    作者:蔡晓莉;张素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前置胎盘病因、诊断及治疗的浅析

    胎盘前置是妇产科的急重症也是妊娠晚期较严重的并发症,不仅给母体带来危害,也会危机胎儿生命。所谓胎盘前置指的是在28孕周后,胎盘附着的位置异常,为附着在子宫体的前、后及侧壁,而是附着于子宫的下段,或者胎盘附着位置低于胎先露(如子宫颈内口处)[1]。到目前为止,前置胎盘的病病理机制还未有一个明确的解释,而多次意外怀孕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流产、多次生产及有剖宫产手术史、高龄产妇、附件及盆腔炎症等都是公认的可能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的因素[2]。鉴于前置胎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及其严重的危害性,现对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及病因、诊断、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作者:马淑芳;宋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作用

    目的:对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因窒息导致脑损伤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入住本院的106名新生儿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两组当中治疗组的新生儿HIE及颅内出血发生概率比较低,HIE的严重程度也比较低,而对照组的则相对比较高。结论:对新生儿不仅要进行综合治疗和严密监测,还要使用苯巴比妥进行预防治疗,这对于减少新生儿的发病率,减少新生儿的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值得推广。

    作者:吴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述抑郁症治疗中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作用

    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阐述了脾胃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并说明了调理脾胃气机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中医认为情志因素是抑郁症发病的诱因,其关键病机在于脏腑气机失调,气、血、痰、湿等病理产物蓄积。因此调理脏腑气机,祛除气、血、痰、湿等病理产物为治疗抑郁症的重要原则。而脾胃位居中焦,为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体脏腑之气的升降、交通相济为用,全赖脾胃居中的斡旋作用。在治疗抑郁症的重视调解脾胃气机,有利于升清降浊、祛痰行郁、通府驱邪、健运脾胃,可以达到安神定志、醒脑宁神、补虚养神之目的。

    作者:朱秀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做好临床护生带教工作的体会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个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注重护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优秀的护理事业接班人。

    作者:姚阿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120例小儿支气管炎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不仅可以提高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备受推广。

    作者:杨淑芬;吕金英;王孝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干预措施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减少低血糖发生相关干预措施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分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后进行探讨。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将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能有效降低其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龙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继发性脑损伤的循证护理学模型研究

    创伤性脑损伤是大脑功能因外力作用引起的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多由跌倒,机动车事故,暴力袭击,重物击中等引起。脑组织的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在受到冲击的时候,脑组织被集中或弥散的损伤。原发性脑损伤后大脑伴随一系列变化。比如神经细胞功能的变化、脑组织局部缺血,脑水肿。上诉的这些改变常会与血压,ICP,CPP,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导致脑组织的再次损伤{Mc-Net ,2010#24}[1]。

    作者:唐继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856例混合痔患者术后护理的研究

    本文结合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856例混合痔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的观察、护理对加速创口的愈合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要点进行探讨。

    作者:白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痛苦少,并发症少,费用低,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我院从2012年开始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介入治疗103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史庆;吴静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云南白药含漱剂对口腔常见细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含漱剂针对人体口腔中常见细菌表现出的体外抗菌能力。方法:对人体口腔常见致病菌进行分离,总共分离需氧菌61株、真菌20株以及厌氧菌12株。选择琼脂二倍稀释法对云南白药含漱剂针对上述菌落的体外抗菌能力实施临床测定。结果:针对本次实验的需氧菌、部分真菌以及厌氧菌,云南白药含漱剂对其表现出非常好的体外抑菌活性。特别针对口腔中的重要致病厌氧菌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与此同时,终测定的MBC值同MIC值进行比较,前者为后者的2倍-4倍。从而能够得出,云南白药含漱剂针对上述细菌,于MBC浓度下表现出显著的杀菌作用。结论:针对人体口腔较为常见的致病菌,云南白药含漱剂表现出较高的抗菌活性,从而分析云南白药含漱剂针对牙周病等系列口腔疾病的预防能够发挥一定的效果。

    作者:孙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