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家松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NT—proBN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留取在我院检查NT—proBNP的溶血标本,并及时抽取同一病人的未溶血标本,进行溶血前NT—proBNP结果值的比较。结果:溶血后测定值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标本溶血后对其的测定有显著影响。结论:认真采集病人标本,避免标本溶血。
作者:许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自从1997年首次将A型肉毒素应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来治疗眉间区域皱纹以来,A型肉毒素在整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它不仅可以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肌肉的张力和收缩力下降,从而使皱纹消失,还可以通过降低机能亢进的肌肉而减轻面部的隆起,从而达到改变面部轮廓,进行轮廓整形的目的。
作者:张英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使用云克联合来氟米特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来氟米特对照组54例,单独使用来氟米特治疗15周;云克对照组54例,单独使用云克治疗15周;实验组54例,使用云克、来氟米特共同治疗15周。结果:来氟米特对照组治疗有效47例,有效率为87.1%;云克对照组治疗有效41例,有效率为76%;实验组治疗有效52例,有效率为96.3%。经比较,实验组比其它两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能更好的改善临床指标。结论:云克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发展前景广阔。
作者:马雯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护理中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以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间确诊为冠心病的53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化、组织化社区护理干预,主要的干预措施是健康与疾病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方面,再对比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的病症情况。结果:通过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明显降低,抑郁、焦虑等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应用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病症,提升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临床实践意义深远。
作者:翟凡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下胸部刀伤伴腹腔脏器损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23例因下胸部刀伤而致腹腔脏器损伤患者资料,并就患者胸部或腹部损伤情况予以切肺、肺修补、切肝、肝修补、切脾、胃肠修补、吻合等相应治疗进行总结。结果21例患者救治成功,2例因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原因死亡。手术时间平均4.2h,输血量平均18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5.4d。结论下胸部刀伤致腹腔脏器损伤病情紧急、危重、且较隐匿,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而致死亡,应早期明确诊断,迅速有效纠正休克,尽快手术,并根据具体伤情选择手术方案。
作者:霍勇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护理与影响技术一体化管理对提高放射科室整体的质量效果。方法通过实行护理和影像一体化的管理,从而全面提升医院放射科室的质量。如构建护士、技术一体化层级的岗位;建立护理和技师考评制度;加强一体化培训等。结果通过实验,患者满意度从85%提升至98.4%,技师满意度从85%提高到98.7%,对比剂渗漏率则从0.3%降到0.09%。结论实施护士、技术一体化的管理对提高放射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具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李晨;李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进行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其临床效果较好,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应用的优质护理理念的过程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4例上消化道出血且行内镜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SAS)评分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程度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精力、疼痛、情感、社会活动与躯体活动等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2.9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中融入优质护理理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令患者更满意。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手术(以下简称LC)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我院1年内LC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了解患者病情,掌握并发症处理原则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保证。结论:LC 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痛苦小、经济负担轻、腹腔内脏器所受干扰小、加强观察和护理可确保疗效。
作者:郭福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延续护理主要是为了对提早出院的患者进行家庭随访,这样能够实现高效以及低成本的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延续护理经过长期的发展,对所有出院患者都实施延续健康的教育,以此来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识。本文主要是对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作者:孔紫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分析中晚期妊娠妇女的心电图的改变。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自动分析心电图机描记200例中晚期妊娠妇女和200例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的心电图并作对比。结果200例中晚期妊娠妇女心电图异常有138例(69%),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4例、ST-T改变34例。结论中晚期妊娠妇女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多见于窦性心动过速。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路径进行护理。在护理完成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患者康复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路径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统计描述了62例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的临床概况,用组化和酶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肌纤维形态,组织结构以及肌纤维内酶或线粒体的表达。结果: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多在50岁左右发病,无季节发病特点,无男女性别差异,无多器官受累,发病速度快慢不一,病情轻重不一,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痛。肌肉病理呈形式多样、重叠出现的广泛或片状肌纤维坏死,并伴有大量吞噬现象和肌纤维肥大增生,少数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但肌肉病理学检查存在特异性。
作者:汪茜;蒲传强;石强;毛燕玲;刘洁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死(AMI)使用常规心电图(ECG)难以诊断。尽管国外学者对此曾进行许多研究,但仍无一致的意见。近年来,我们随访观察了11例CLBBB合并AMI的演变过程并有梗塞前心电图作对照。以寻求两者并存的EGC线索。
作者:李华;相秋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用药特点,总结常见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回顾分析我科931例患者临床用药情况。结果不合理用药83例次,适应症不足、用法失当、用量失误、品种失当、配伍禁忌出现例次分别为14、9、35、9、16;男性患者用药不合理比率高于女性;其中以30~65岁患者为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临床用药需进一步加强监督与管理,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合本人多年临床所遇情况,中老年人呼吸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长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对这一原因做一分析,然后探讨一下预防措施。
作者:李秀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ICU谵妄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ICU患者654例,其中102例患者发生谵妄,整理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总结在护理过程中的有效防治措施。结果在形成患者谵妄的机制当中,主要有患者的精神障碍、手术因素、感染、环境影响等情况。结论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可以针对谵妄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相应的防范护理干预,包括环境、身体及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情况,减小谵妄的发生几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和康复几率。
作者:周旸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分诊是患者到口腔专科医院进行诊治的第一个环节,分诊工作是护理工作中一项细致而繁杂、艺术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是儿童口腔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分诊工作的护士需根据患者到诊室的先后时间,特殊需要等情况,引导患者有序地进入诊室进行诊治,同时需给患者提供咨询,预约,口腔健康宣传教育等服务;需与患者平等相处,互相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确保诊室工作的井然有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作者:李孟飞;黄月苏;马爱丽;杨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方法:选择2012.07-2013.12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有呼系统疾病的患儿,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盐酸溴己新,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患儿中,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60例患儿中,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患儿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等),出现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出现4例消化系统症状,心率紊乱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治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亚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对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2013年,将42例低血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透析及联合模式透析(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曲线),每组患者连续治疗15次,观察每次透析前、透析中每小时、下机15分钟后的血压变化。结果:采用常规透析模式的患者透析中血压下降明显(P<0.05),而采用联合透析模式的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化较小(P>0.05)。结论: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曲线技术可预防透析中低血压,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朱礼阳;杨培常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