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口腔科分诊工作的探索

李孟飞;黄月苏;马爱丽;杨瑛

关键词:患者, 护理工作, 护理服务质量, 口腔专科医院, 健康宣传教育, 诊治, 平等相处, 口腔门诊, 候诊时间, 工作效率, 艺术性, 服务性, 组成, 咨询, 缩短, 护士, 工程, 繁杂, 儿童
摘要:分诊是患者到口腔专科医院进行诊治的第一个环节,分诊工作是护理工作中一项细致而繁杂、艺术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是儿童口腔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分诊工作的护士需根据患者到诊室的先后时间,特殊需要等情况,引导患者有序地进入诊室进行诊治,同时需给患者提供咨询,预约,口腔健康宣传教育等服务;需与患者平等相处,互相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确保诊室工作的井然有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中老年病人呼吸感染的病因及预防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合本人多年临床所遇情况,中老年人呼吸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长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对这一原因做一分析,然后探讨一下预防措施。

    作者:李秀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讨论

    结肠癌并发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占结肠急症手术的85%。对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由于其临床特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临床处理的分歧较多,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我院自2001至2007年共收治梗阻性左半结肠癌62例,现将其外科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占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农村地区优生优育的几点思考

    计划生育开展几十年来,我国的人口基本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生育的主题也从“少生、少育”过渡到了“优生、优育”来了。如何让广大人民从思想上发生改变、从行为上予以实践成为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实现“优生、优育”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而在这其中,农村地区由于大部分人们对于生育知识的学习情况、自身知识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较好的完成从“少生、少育”过渡到“优生、优育”观念上的转变需要进行的宣传、普及以及相关工作更多。因此,就如何实现农村地区“优生、优育”,如何合理有效的将这项工作开展开来以及如何保障农村地区优生优育工作长期有效的连贯性等问题的分析和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本文结合丽水市的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现状情况分析,就我国弄起地区“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一番探究,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或意见。

    作者:季美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后抑郁症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调查发生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5月到2013年7月住院分娩的12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120例产妇行产后抑郁症筛查,采用艾森克人格测验(EPQ)分析人格分布,用社会支持量表测量社会支持情况。将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基础护理联合使用全程心理干预。应用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判定。结果1.产后抑郁症组社会支持得分低于无产后抑郁症组(p<0.05);2.产后抑郁症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质个性及社会支持有关。2.此次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的评分。

    作者:陈云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比较医务人员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做手卫生基线调查,第二阶段实施干预,第三阶段为效果评价。调查人员用调查表在上午查房、治疗、护理高峰期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84.8%,明显高于干预前的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的手卫生干预,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谭翠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吲达帕胺对血钾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吲达帕胺的安全性。方法对7l例高血压患者服药前后测定血钾。结果服药前有3.22%患者血钾低于3.5 mmol/L。服药1月后有8.45%患者血钾低于3.5 mmol/L。结论长期小剂量服用吲达帕胺对血钾影响小,服用安全。

    作者:徐华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9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分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2.22%,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本院的研究结果证实,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干预性护理,其效果显著且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亚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围手术期的应用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住院比例已逐渐增加。老年人因衰老和疾病导致脏器储备功能减退或丧失,内环境机制低下;且由于手术前常伴随其他疾病,术后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并导致死亡率增加。我们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计划。

    作者:谈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目的:探讨提升医院药品管理的水平,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从制度管理、采购管理、验收管理、药品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确保了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通过我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我院药品管理质量更加规范、高效,用药的安全性能也极大提升。结论在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中,从多角度提升医院药品管理质量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谢艾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剖析职业能力内涵-康复职业能力框架构建的建议

    获得特定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作为其核心概念—职业能力则包含了“不同维度的知识、技能与行为”。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迅速,但康复医学相关人才的培养参差不齐,制约了本专业的发展。通过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形成体系框架图,使人才培养有据可依,为接下来的研究打好基础。

    作者:库华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A 型肉毒毒素用于注射除皱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A型肉毒素在临床上用于面颈部除皱始于20世纪90年代,将A型肉毒素注入形成皱纹的肌内,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使肌肉麻痹瘫痪,肌肉张力及收缩力下降,皱纹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去除面颈部皱纹的目的。虽然已有的报道显示 A 型肉毒素在注射除皱方面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不可忽视对其使用后并发症的防治,因此熟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用药,从而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低。

    作者:卫艳萍;赵林栋;史四季;宋小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骨科外来器械的规范化管理体会

    手术室外来骨科器械更新快,价格昂贵,我院不能作为常规配备。但是它在各医院频繁传递使用,给手术室又带了了很大的隐患,故我院从2006年开始实施了手供一体化运作模式,将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纳入了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包装、灭菌。做到专人管理、器械准入,进行了规范化操作流程并作为我院外来骨科器械标准化管理进行实施。

    作者:张扬;武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我院2012-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临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有效预防或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1).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输血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两年62007次输血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18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9%,主要为发热及过敏反应.结论:规范合理用血及使用输血新技术,新方法可有效预防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吴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14例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疤痕子宫患者114例,观察组65例患者首次剖宫产术式为新式剖宫产,对照组49例患者首次剖宫产为采用传统术式。比较二次剖宫产的进腹时间、术中出血、腹盆腔粘连、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进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盆腔粘连等情况均差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恢复与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采用不同术式对患者再次手术有较大影响,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合理术式,以减少对患者的影响,也为有再次生育需求的患者再次手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作者:刘建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胆囊结石的内镜微创治疗与开放式胆囊切除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的内镜微创治疗与开放式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胆囊结石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放切除组20例,微创手术组20例进行研究。结果:对研究人群手术过程分析研究显示,内镜微创组与开放切除组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两组之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微创治疗胆囊结石比开放式胆囊切除术创伤和不良反应小,应积极临床适用推广。

    作者:巴图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长期护理干预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反复发作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干预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反复发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长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长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反复发作的次数。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夏芳;曾庆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序贯结肠透析在救治急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评价序贯结肠透析在救治急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患者血尿酸水平的不同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测定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本组研究显示,治疗期间并没有1例并发脑血管意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高尿酸肾病、通风或者死亡等,轻度、中度、重度急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经过序贯结肠透析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中度、重度患者继续进行序贯结肠透析治疗,血尿酸水平均可下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序贯结肠透析在急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救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温江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动脉瘤DS A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脑动脉瘤DSA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除因肺栓塞死亡1例,其余45例出现并发症的1例多发性脑梗塞,1例患者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交通性脑积水,本组病人出现较严重的头痛12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后也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对脑动脉瘤DSA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病人治愈率高,并发症减少,缩短治疗周期,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李秀葵;徐伟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给予焦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以及一般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实施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对两组患者之间、与国内正常成人组之间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时间得分。日间功能得分和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要比正常人群差,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后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4月期间待产需分娩产妇120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康复按摩(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产后恶露、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恶露24—48h平均94±1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12±19ml,产后14d恶露干净86.7%明显高于对照组41.7%,排便1次/1—2d95%明显高于对照组4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临床效果较好,有效促进产妇的康复,提高产褥期产妇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卢玲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