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华义
目的:探讨急性会厌炎的诊治和相关护理体会,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会厌炎患者,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46例患者均有咽喉疼痛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经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均获痊愈。结论:成功救治急性会厌炎的关键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控制炎症扩散,保持呼吸道通畅。
作者:漆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了进一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促进服务质量的持续发展,消毒供应室于2012年10月起配合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优质服务,为临床提供差异性,个性化的服务,使服务细节落实到位。
作者:何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35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中,单侧血肿21例,其中14例患者出现中线移位,16例患者出现侧脑室受压变形;有26例患者血肿形态呈现为新月形,有5例患者血肿形态呈现为梭形,有4例患者血肿形态呈现为“3”字征;血肿密度与周围脑实质密度一致,界限不清,CT值约为40HU。有24例患者血肿同侧脑沟变浅或消失;有18例患者血肿同侧侧裂池受压变小或消失;有26例患者出现白质塌陷征以及灰白质内移。结论CT对分析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方便、快捷、准确。
作者:徐晓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组织扩张术在即刻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即刻乳房再造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皮瓣修补术,试验组患者采用组织扩张术,对两组患者的完成乳房再造时间、并发症发生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完成乳房再造时间2.9个月-4.1个月,平均(3.46±0.37)个月,对照组患者完成乳房再造时间3.0个月-4.2个月,平均(3.51±0.42)个月,两组患者完成乳房再造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假体外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同时也没有出现新手术切口增加以及原手术切口延长,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1例假体外露、1例皮瓣坏死和1例切口延长,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18名患者对手术表示非常满意,8例表示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达96.43%,对照组中有9名患者对手术表示非常满意,10例表示满意,8例不满意,总满意率达67.86%,试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扩张术在即刻乳房再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艾红艳;周恩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应用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技术对患有髋臼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88例患有髋臼骨折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切开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髋臼骨折疾病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髋臼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技术对患有髋臼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邹良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当前,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临床护理。本文通过分析患儿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着重探讨学龄前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方法和对策。
作者:陈玉芬;傅慧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并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均较干预前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6%,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5.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显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多索茶碱组、氨茶碱组各22例。两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多索茶碱与氨茶碱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治疗一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多索茶碱组有效率%,高于氨茶碱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索茶碱组肺功能改善优于氨茶碱组,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氨茶碱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优于氨茶碱,患者肺功能改善较优,临床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重症肝炎患者并发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肝炎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观察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及时有效的发现病情早期变化并对症处理,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丽慧;周美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存在焦虑、抑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系统性、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评定并比较两组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干预组病人在干预2个月后的焦虑白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陆杏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微创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手术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好于保守治疗组,且不良反应较少,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的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李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美洛昔康联合护理干预措施用于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98例骨折手术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99例)和对照组(99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美洛昔康,实验组给予美洛昔康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后显著降低,同时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96%,对照组为81.82%;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药物用量为47.23±2.13ml,对照组为64.89±3.01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昔康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骨折术后疼痛,减少药物用量,并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会娟;唐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有效性。方法: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干扰素栓治疗,2天1次,连续服用7次;实验组患者在干扰素栓治疗的基础上,加服250mg阿奇霉素分散片,每天2次,连续服药7天。在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PCR转阴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CR转阴率和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停药两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对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阳桂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数字化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癫痫诊断、鉴别诊断、定位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癫痫确诊率及致痫灶定位准确率,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2011年8月-2013年3月大连中心医院癫痫门诊、神经科及儿科病房随机收诊的临床拟诊癫痫患者100例,先行常规脑电图(REEG)监测20~30min,然后行数字化长程VEEG监测,记录完整清醒睡眠觉醒周期内脑电图变化(24h)。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ⅹ2分析。结果数字化长程VEEG监测到临床发作伴痫性放电23例(23%),REEG1例(1%),阳性率明显高于REEG(P<0.01)。其中5例纠正了以往癫痫的错误分型,20例明确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3例为难治性癫痫,明确了病灶并手术治疗,REEG仅1例诊断。23例患者中,睡眠期痫性放电检出率比清醒期增加(P<0.05)。数字化长程VEEG监测到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58例(58%),REEG监测到29例(29%),阳性率高于REEG(P<0.01),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率比清醒期增加(P<0.05)。结论数字化长程VEEG明显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为癫痫发作的分型、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孙萍;郑晓君;王苏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吲达帕胺的安全性。方法对7l例高血压患者服药前后测定血钾。结果服药前有3.22%患者血钾低于3.5 mmol/L。服药1月后有8.45%患者血钾低于3.5 mmol/L。结论长期小剂量服用吲达帕胺对血钾影响小,服用安全。
作者:徐华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放置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接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无创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有创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无创护理干预方式在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芙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为临床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45例住院病人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145例,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均获治愈。结论:颌面部损伤的护理有其特殊性,通过实施有效的口腔护理,是预防和消除口腔感染,促进创口愈合的重要护理方法。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右侧阴囊肿痛半月余于2014.3.22入院。半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阴囊肿胀,坠痛,自行扪及阴囊内有鸽子蛋大小包块,站立时包块突出明显,平卧时不消失,伴有下腹牵涉不适及尿频、尿痛。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口服药抗炎治疗,疼痛有所改善,肿胀无改善,而来我院。行彩超检查提示右侧精索鞘膜积液。门诊遂以“右侧精索鞘膜积液”收住院。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可扪及一大小约3×3cm大小包块,质较硬,光滑,活动度差,无压痛。右侧阴囊皮温稍高,底部组织水肿,阴囊增大,扪及大小约8×4×3cm包块与睾丸相邻,睾丸附睾界限不清,触痛明显,平卧包块不消失,透光试验可疑,听诊无肠鸣。辅助检查:彩超检查提示右侧附睾、睾丸增大,附睾尾增厚,右侧睾丸上方囊性占位,大小4.5×1.5cm,右侧腹股沟区低弱回声团块3.2×1.3cm,肿大淋巴结?入院初步诊断:1.右侧睾丸鞘膜积液2.右侧附睾炎,3.睾丸肿瘤?行下腹部CT检查提示右侧睾丸体积增大,边缘尚清,其内份见直径约3.0cm的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边缘似见包膜征象,其后份见斑片状等、低密度影,考虑右睾丸囊实性占位,右腹股沟区域见2.1cm ×2.8cm实质性结节影,考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WBC3.76×109 Hb94g/l,CA-125151.4U/l,肝功白蛋白35.1g/L,总蛋白60.5g/L。给予抗炎、消肿、对症治疗,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复查阴囊及右腹股沟包块彩超提示右侧附睾、睾丸增大,紧邻右睾丸上方有大小3.9×2.8cm混合回声团,右侧腹股沟区可见6.1×1.9cm不规则液性暗区,与腹腔相通,查见腹水。液性暗区下方查见低弱回声团,大小4.2×3.0 cm混合团块,右侧股疝嵌顿?经普外科会诊,考虑右侧斜疝及股疝可能性大,建议手术探查。继续行抗炎治疗一周,行全腹及盆腔平扫加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腹水。右侧精索静脉曲张伴鞘膜积液可能;右侧股疝。乙肝标志物检查提示“小三阳”乙肝DNA检查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临床诊断:1.右侧精索鞘膜积液、右侧腹股沟斜疝?2.右侧股疝3.右侧附睾炎4.肝硬化腹水5.乙肝。于2014.4.1在全麻下手术探查,术中先取右阴囊切口,探见右侧睾丸肿大,睾丸白膜与鞘膜明显粘连、水肿,睾丸上方有炎性组织块。精索鞘膜囊壁明显增厚,输精管、精索血管旁有一囊管样结构伴行,切开囊管样结构见淡黄色浑浊样液体涌出,内无肠管及大网膜等内容,故考虑交通性鞘膜积液。改行右下腹斜切口,打开腹股沟管,见内环口稍增宽。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股管处探及一大小约3×3cm股疝嵌顿。行右侧鞘膜囊高位结扎、股疝切除及右侧睾丸切除。术后予抗炎、保肝及支持治疗,术后病检结果支持右侧睾丸附睾化脓性炎,鞘膜积液。患者切口甲级愈合出院。
作者:吴金邦;唐文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两填充方法在预防儿童龋齿方面的效果,旨在筛选出更加适合预防儿童龋齿的材料。方法:4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后牙复合树脂进行充填;观察组采用玻璃离子进行充填。观察有效充填率及1年后的缺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充填率为90%(18/20),远高于对照组65%(13/2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出现缺损2例,对照组出现6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离子还可长期持续的释放氟离子,从而预防继发龋齿的发生。近远期疗效均较显著,该技术具有无创伤、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临床修复儿童龋齿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志永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三种中药内服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口服三种汤剂。结果三种中药内服方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的控制进展期白癜风的发展。
作者:魏国奇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