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与及因素探究

闻名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临床效果及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4/32),治疗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HBe Ag转阴率及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AL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显著,预防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有效,应用价值推广应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正畸科治疗的100例错牙合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治疗,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利用传统舌侧矫正器进行矫治;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矫治顺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4.00%、畸形复发率8.00%、矫治顺从性率90.00%、矫治效果的满意度92.00%、矫治效果有效率92.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2.00%、畸形复发率32.00%、矫治顺从性率40.00%、矫治效果的满意度36.00%、矫治效果有效率64.00%,两组数据显著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矫治顺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孟宪瑞;李素红;周斌;于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儿童口腔科分诊工作的探索

    分诊是患者到口腔专科医院进行诊治的第一个环节,分诊工作是护理工作中一项细致而繁杂、艺术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是儿童口腔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分诊工作的护士需根据患者到诊室的先后时间,特殊需要等情况,引导患者有序地进入诊室进行诊治,同时需给患者提供咨询,预约,口腔健康宣传教育等服务;需与患者平等相处,互相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确保诊室工作的井然有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作者:李孟飞;黄月苏;马爱丽;杨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代谢组学的唇腭裂研究现状

    唇腭裂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这种疾病可影响到除视力以外所有口腔颌面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治疗过程复杂且周期长,给社会带来极大负担。代谢组学主要利用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 ic resonance,NMR)技术测定生物液体样本[1],通过模式识别(Pat tern recog nit ion)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确定生物体由外源性物质刺激及自身遗传变异而致畸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组成分的变化,对代谢物组谱进行动态追踪,并将这些代谢信息与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事件关联起来,从而揭示生命活动的代谢本质。通过代谢组学可以对唇腭裂这种先天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使用做更深入和快速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对唇腭裂患者与非唇腭裂者代谢物质差异的研究现状以给现代唇腭裂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余子敬;佘小明;秦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病人出现皮肤瘙痒的原因,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方法:对78例血液透析出现皮肤瘙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78例出现皮肤瘙痒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使84%患者症状缓解。结论:分析患者皮肤瘙痒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和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合理用药饮食、增加其社会活动,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黄惠英;吴光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调查

    目的:考查儿科抗菌类药物的用药情况。方法以364份患儿病历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频率、给药途径等情况。结果364份病历中单药使用76.1%,二联用药23.1%,三联用药0.8%。结论儿科抗菌类药物的应用较为合理,给药方法与药物联用等问题需要注意,为今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龙瑞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甘石青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84例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对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甘石青黛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神经性皮炎患者84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研究组给予甘石青黛膏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甘石青黛膏治疗,能有效促进皮疹的消退及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胡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患者使用种植支抗作为强支抗过程中发生的切牙牙根吸收情况(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32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器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非种植支抗并接受常规口腔矫治;实验组16例患者接受微螺钉支抗种植体辅助正畸治疗。两组患者均拔出4颗第一前磨牙,以相同的力值关闭两侧间隙,并进行上下牙内收。根据口腔正畸前后所记录的全口记存模型和曲面断层片,测量并计算出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切牙全长。结果经过正畸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牙根吸收现象,且实验餍足种植支抗患者的牙根吸收量铭心啊高于对照组非种植支抗患者(P﹤0.05)。结论双颌前突接受拔牙的患者,在接受种植支抗口腔矫治后,发生牙根吸收的情况更加明显。

    作者:吕莉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爆震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爆震性耳聋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19例(30耳)爆震性耳聋的患者实施神经营养因子进行治疗。结果:19例爆震性耳聋患者(共30耳)经过神经营养因子注射治疗后,早期患者的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爆震性耳聋患者应当尽早地开始临床治疗,以优化治疗效果。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DCA在预防老年疗养员跌倒的应用

    预防老年疗养员跌倒一直是我们医护人员临床上探索的课题之一。近年来,我们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预防老年疗养员跌倒,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惠惠;张宁;李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6S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体检中心环境管理的有效方法,为客户构建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环境,建立科室品质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方法以6S管理模式,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为指导,对我体检中心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形成制度。结论6S管理模式是一项长远持续的实施活动,给科室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深层次的改善,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员工素养,为体检中心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疗效明确,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祥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胆囊结石的内镜微创治疗与开放式胆囊切除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的内镜微创治疗与开放式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胆囊结石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放切除组20例,微创手术组20例进行研究。结果:对研究人群手术过程分析研究显示,内镜微创组与开放切除组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两组之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微创治疗胆囊结石比开放式胆囊切除术创伤和不良反应小,应积极临床适用推广。

    作者:巴图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物制剂中溶出速率的研究

    1溶出试验的方法《中国药典》采用的溶出试验的方法有转篮法、桨法、小杯法。转篮法的缺点为篮网眼有可能被堵塞或样品可能粘附于网壁上;桨法的缺点是药品可能上浮,尤其是胶囊;小杯法只用于小剂量样品(中国药典规定为标示量为2-10mg)。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可根据药物的性质而选择使用。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方案式护理,与同期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式护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方案式护理其终的治愈效果(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相关真菌性肺炎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得到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群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家庭干预对有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成员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干预对有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成员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96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有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管理,采取社区家庭干预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管理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率(2.1%)低于对照组(10.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事件的发生率(2.1%)低于对照组(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引起高血压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区家庭干预,有利于改善有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成员的行为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虞慧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过穴位埋植羊肠线,达到长期穴位刺激以治疗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就诊的在可行条件下进行穴位埋植羊肠线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病例,观察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我科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门诊穴位埋线患者共计1475例,其中荨麻疹患者200例的疗效进行观察。痊愈98例,占49%;有效40例,占20%;无效62例,占31%,有效率68%。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疗效满意,治疗简便易行,操作安全,患者时间安排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随着高端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一些手术部分或完全被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防护要求大大降低。但从职业性和危险性的角度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个人保护是必须的,本文就锐器伤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做如下综述。

    作者:尹彦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LED冷光源蓝光仪加XHZ-90新生儿黄疸治疗仪四面蓝光治疗早产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LED冷光源蓝光仪加XHZ-90新生儿黄疸治疗仪四面蓝光治疗早产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40例早产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并符合光疗指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传统蓝光箱单面治疗,B组采用LED冷光源蓝光仪加XHZ-90新生儿黄疸治疗仪四面蓝光治疗,治疗前后测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在光疗期间每4小时监测经皮胆红素。结果:B组退黄效果优于A组,B组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减少。结论:LED冷光源蓝光仪加XHZ-90新生儿黄疸治疗仪退黄效果好,重度高间接胆红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可以考虑采用,以迅速降低胆红素。

    作者:宋凌燕;唐洪涛;徐靖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在微小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微小肝细胞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肝内微小占位(直径≤2cm),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并分别做出诊断,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的病理检查,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86例肝内微小占位患者经超声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为微小肝细胞肝癌41例,其中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微小肝细胞肝癌17例(17/41,41.4%)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微小肝细胞肝癌例36例(36/41,87.8%),增强CT诊断微小肝细胞肝癌例(29/41,70.7%)。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49,P<0.05);超声造影检查与增强CT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64,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肝微小占位病变者诊断微小肝细胞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对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58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将其分为29例对照组和29例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8.34±5.42)ml、住院时间(2.89±0.68)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52.36±17.68)ml、住院时间(4.28±1.34)d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0%),而观察组手术时间(45.36±11.86)min和住院费用(3634±543)元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36.74±8.21)min和住院费用(2675±321)元,P<0.05;讨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伤口愈合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狄挺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