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丰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管理的关键,改善神经内科护理专业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多发安全隐患的行为及老年病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特征,结合病患特点制订单病种护理流程和相关对策。结果:实施前后科内护理差错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各项护理指标达标率100%。结论:神经内科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完善老年病患者安全管理成效,确保老年病患者住院安全。
作者:杨秋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患者,男,32岁。鼻咽癌放疗后15年,复发γ-刀治疗后9月。于1999年9月因左侧偏头痛,行鼻咽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结果提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鼻咽癌, T1N1M0,Ⅱ期”诊断明确。于1999年9月3日至10月22日行放射治疗及同步化疗,放疗总剂量鼻咽及左上颈 DT6000cGy/30次/50天,右颈及左下颈 DT5000cGy/25次/42天,放化疗后患者头痛及左上颈部包块消失,放化疗后定期复查患者病情基本稳定。2013年9月复查鼻咽MR示:鼻咽癌复发(未见报告单,具体不详),遂行鼻咽部γ-刀放射治疗(具体不详)。于2014年5月1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鼻流血,大约100ml,给予止血、输血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逐渐出现进食困难、颈部僵硬、行走困难,副鼻窦增强CT示:“1.鼻咽癌,并周围侵犯,咽及咽旁瘘形成;2.左侧颈内静脉受侵,腔内瘤栓形成。颈内静脉-咽旁间隙瘘形成?”。2014-06-188:30出现鼻腔大出血,量约300ml,给予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白眉蛇毒血凝酶2ku肌肉注射,出血逐渐减少,后给予后鼻孔栓塞,前鼻孔填塞,填塞后出血停止,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1.5单位。20:41分再次突发大出血,相继出现血压下降,后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王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总人口60亿中肿瘤患者2000万,发病率约为3.3‰,肿瘤患者的年均死亡率为12%。我国每年因肿瘤死亡的人数约有130万人,死亡率为23%,高于全球肿瘤年均死亡率12%。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药物治疗占有重要地位,肿瘤化疗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本文根据药物靶点将肿瘤药物进行分类,讨论其主要特点和作用机理,旨在为本类药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红娟;王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柔性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44例近一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1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柔性护理。结果:不管是服务质量还是术后疼痛评分都要比对照组好(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投诉率、护理人员发生差错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情况也比对照组好(P<0.05),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结论:柔性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肝胆外科患者满意度也极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孙继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住院比例已逐渐增加。老年人因衰老和疾病导致脏器储备功能减退或丧失,内环境机制低下;且由于手术前常伴随其他疾病,术后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并导致死亡率增加。我们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计划。
作者:谈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运用于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策略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8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采用干预护理方法,并进行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干预护理后,有15例治愈,2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后,有9例治愈,20例好转,总有效率为70.3%,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干预运用于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对患儿的康复起到良好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刘义容;封大连;徐义兰;罗德琼;虞莲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临床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2月到2014年10月所收治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和有效护理,其中61例患者康复出院,抢救无效死亡患者4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和有效护理,可以避免发生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蔡铭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对28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汇总,并找出解决办法。结果显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服用药物依从性、并发症、不良生活习惯等。
作者:康欣;樊文娟;李淑红;齐丽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该例标本采用非测量性观察法和体质测量观察法综合考察发现,腹腔干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肝总动脉直接发出三支动脉,即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且未见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三支位于同一解剖位点,肝右垂直于另两支动脉。综合以上分析,该例标本属于肝总动脉缺如变异。
作者:黄美玲;黄安;杨佩峰;吴长初;胡明华;刘烟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手术患者心理状态,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8月住院118例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18例患者存在负性心理。结论:恰当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调控心理状态,手术患者尽早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丽影;任俞瑾;刘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216例孕妇的营养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接受产检的216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跟踪观察,了解患者的膳食结构和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216例孕妇中,孕早期57例,占总数的26.4%;孕中期71例,占总数的32.9%;孕晚期78例,占总数的36.1%。孕早期营养缺乏发生率明显高于孕中期和孕晚期,孕早期和孕晚期微量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维生素是孕妇易缺乏的元素,孕晚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过剩发生率较为明显。结论孕早期和孕晚期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建议重视孕早期和孕晚期营养膳食宣传工作,积极指导孕妇建立健康的饮食计划,避免出现营养失衡现象,为胎儿健康成长提供营养保障。
作者:孙山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接受系统优质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脑血栓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巩固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白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有效的降低护士心理压力,保护护士身心健康。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文献进行查阅并分析。结果大部分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在工作中承受过度心理压力。
作者:黄俊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本院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传统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则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医师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考核合格率以及基础操作能力考核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均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评分以及相关理论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均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差错率、基础护理工作等四项对比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是一种较为全面且具有个性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日常管理当中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降低护理人员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医院整体基础护理质量,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尹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04月~2014年04月收治的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冯世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结合循证医学相关理论,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以循证医学为理论指导,收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共624例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0例)和治疗组(324例),治疗组病人在循证医学下行个案管理模式的常规治疗,而对照组未行以上措施的常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二组患者疗效,治疗组患者临床满意度为51.54%,对照组临床患者满意度为42.33%,治疗组临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循证医学下行个案管理模式,可以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全程照护,迅速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与护理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孙朝文;周崇民;张皓;张广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2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2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值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检测值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冠心病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氨氯地平阿托他汀钙片应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值及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对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淑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固化方式对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挠曲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固化和光固化两种固化方式,分别制作登泰克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标准挠曲试件(25mm ×2mm ×2mm),37℃水浴24h。试件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试其挠曲强度。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登泰克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挠曲强度分别为:光固化组(114.82±13.59)Mpa,自固化组(106.6±5.99)MPa。两组间挠曲强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固化方式对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挠曲强度产生显著影响。两种固化方式中,光固化组表现出较高的挠曲强度。
作者:沈晓燕;艾红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择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具体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结果在收治的84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当中,只有1例患者因突发并发症死亡,其他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其中有63人已经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用药护理、氧气治疗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更快的康复。
作者:石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的护理方法与具体效果开展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的428例腹部切口妇女患者,采用术前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术中与术后整体护理等方法,对护理效果及体会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科学护理,所有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4±0.2小时,住院时间6-1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5±1.7天,患者满意度达96.2%,术后并发症较低。结论:采用全方位护理腹部切口患者,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手术风险,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金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