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颌前牙区角化囊肿1例

姚如贵;马淑燕

关键词:下颌前牙, 牙源性角化囊肿, 牙槽骨, 肿大淋巴结, 根管治疗术, 组织粘连, 圆形, 牙龈, 效果不佳, 颅面外形, 患者, 复发, 病理证实, 膜表面, 白色, Ⅰ期愈合, 苏木素, 松动度, 颗粒物, 颌面部
摘要:患者,男,62岁,主因下颌牙龈肿物3个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下颌牙龈有一肿物,约绿豆粒大小,无明显不适。后渐增大,并觉肿物附近牙齿触碰时略有麻木感,下唇运动可触及。曾于外院“行根管治疗术”和“肿物刮治术”,效果不佳,肿物复发,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查体:老年男性,营养较好,心肺腹、全身皮肤及颅面外形无异常。口外检查无明显异常。口内见近42牙与43牙唇侧根尖处可见一圆形肿物,约黄豆粒大小,突出粘膜表面,半透明,表面无红肿破溃。质软,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活动。42牙与43牙叩诊(±),松动度(-),牙体颜色无明显异常,无缺损。舌侧未见异常。颌面部感觉无异常,颌下及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X光片示:42牙与43牙间近根尖处可见一圆形透射影,边界清晰,牙槽间隔有破坏,42牙根管内可见高密度影像,42牙近中及43牙远中牙槽骨骨质连续完整。局麻下切除肿物及附近部分牙槽骨并将42牙与43牙一并拔除,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囊腔内含稀薄白色或黄白色油脂样颗粒物。切口Ⅰ期愈合,于7天后拆线。术后病理证实为“牙源性角化囊肿”(苏木素—伊红染色)。3个月、6个月复查未见肿物复发。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开展抢救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1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护理过程中结合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以及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分诊评估以及急诊和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治疗后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心肌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抢救所需时间,同时提高抢救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婷婷;郝海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蛇咬伤患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蛇咬伤患儿的护理方案和体会。方法:对蛇咬伤患儿进行病情观察、局部伤口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结果: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蛇咬伤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作者:张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和护理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时的具体急救措施,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动态观察和准确评估,首先进行相应的急救护理并认真并细心的做好患者的心理、饮食、排便等有效的护理,,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上述护理患者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出院前患者经护理问卷调查,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9%。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通过对其密切的病情观察、认真并细心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金艳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股骨疲劳性骨折C T、MRI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CT、MRI影像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疲劳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和病理诊断得以确诊。对比分析50例患者的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50例患者经CT、MRI影像学检查均可得到确诊,但是两组检测的清晰度和敏感度相比, MRI检测要显著优于CT检查,P<0.05,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结论:疲劳性骨折的临床特点主要有:骨髓水肿、骨折线、骨膜反应以及软组织肿胀,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中,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敏感性和清晰度均显著较好,临床优势显著。

    作者:谢雨晴;夏正嵩;谭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中绿原酸佳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150mm ×4.6mm,5μm)色谱柱,乙腈-0.2%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4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绿原酸在0.081μg~0.73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6%、RSD为0.64%。结论:本方法操作准确、简便、快速,可有效用于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付瑶;杨波;郭娜;马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脑出血可以说是急性脑血管形式的病变,在临床神经内科相关诊疗当中是很少见到的,它病程突发性强,发病迅速,对患者机体危害较大,假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根治,有可能产生肢体或者智力障碍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年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快速增长,医疗技术也得到相应改善,临床医学界对脑出血发病原因与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调研,以期对相关医疗工作者提高护理水平有所帮助。

    作者:刘一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给予焦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以及一般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实施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对两组患者之间、与国内正常成人组之间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时间得分。日间功能得分和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要比正常人群差,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的护理方法探讨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66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内镜外套管进行治疗与护理分为两组,分别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护理后血发生率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加用外套管的护理方法具有更优秀的效果。

    作者:刘成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中药是中医施治的重要工具,以辩证施治为治疗原则、临床合理用药为重心,中药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近些年来看,中药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多有发生,如新加坡黄连事件、日本柴胡事件等,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愈受关注。因此本文针对中药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做出了重点探讨,以此为相关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雷秀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6例鼻内镜术后上颌窦异常引流与黏膜炎症状态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后上颌窦异常引流和窦腔黏膜炎症的内在关系。方法:选取采用鼻内镜术治疗,且上颌窦黏膜恢复状态较好的26例慢性鼻窦炎未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美蓝为示踪剂观察上颌窦的自然引流状态、引流部位,利用内镜对黏膜炎症情况进行评估,分析鼻内窥镜术后引流方式对黏膜炎症的影响。结果:根据术后观察发现,自然窦口后下方是上颌窦自然窦口引流的关键部位,本组26例患者黏膜炎症发生率为30.8%,其中黏膜水肿5例(19.2%),囊泡1例(3.8%),增生或息肉2例(7.7%)。从引流方式分析,正常引流患者并未出现黏膜炎症,黏膜炎症发生率高的是黏膜失用100%,其次为反向引流(50%)、蓄水池样改变(50%)、引流不能(42.9%)、多相引流(11.1%)。结论:鼻内镜术后若上颌窦关键的自然引流部位形成瘢痕或者出现损伤,很容易造成异常引流,上颌窦窦口过度开放,可能会导致上颌窦黏膜损伤进一步加重。术后上颌窦异常引流会大大提高黏膜炎症发生率。

    作者:蔡业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比较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丙硫氧嘧啶与甲硫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结果治疗组导致肝损伤发生率(6.25%)低于参照组(20.83%),肝功能损伤出现时间(18.3±7.5)d比参照组(38.7±8.1)d快,肝功能损伤指标中ALT升高发生率(4.17%)低于参照组(22.92%),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流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的影响比丙硫氧嘧啶的影响小。

    作者:孟凡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血液净化技术,是通过弥散和(或)对流、吸附机制,缓慢、连续地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的血液净化疗法的统称。由于治疗的连续性,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特别是能够有效的清除循环中的炎性介质,使得这种治疗方法不但应用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且已广泛地被应用于非肾脏疾患,特别是一些危重病,如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重症胰腺炎,药物或毒物中毒等,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其地位与机械通气和全胃肠外营养(TPN)同样重要[1]。本文对CBP 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阐述。

    作者:杨小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志愿者服务的实践探索

    介绍志愿者发展背景以及西部基层医院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模式以及取得的社会效益,同时提出志愿服务面临的困扰和就如何推动志愿者服务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胡波;陈冰;何梅;李旭燕;韦林川;杨勇;闫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护理标识的管理与应用,降低护理风险。方法:将护理标识系统、科学、规范的应用在整个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结果:极大的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病人的满意程度高达95%,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结论:护理标识对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作者:董玉洁;吕娅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综合治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会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对15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通过围手术期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术前的全面评估,重视健康宜教,术后加强观察,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尤其做好高危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亚松;杨峰;吴利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5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小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药进行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哮喘急性发作及再住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宗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门诊抽血处的排队系统的软件设计

    目的:门诊抽血处是大部分排队系统遗忘的角落,大多数年老患者都需要抽血检查,因此,有一个良好的排队系统,让患者可以坐着等待抽血,是医院服务人性化的体现。结果:实现门诊抽血处排队叫号,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优化抽血处的流程。

    作者:饶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性哮喘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老年性哮喘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6例老年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49例,对照组共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评价、护理舒适度评价、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评价、护理舒适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随访期间仅2例复发,对照组有6例复发,两组比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性哮喘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及舒适度,且治疗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孕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孕妇选择生育方式的各类影响因素,从而针对各类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后得出提高孕妇对分娩的信心、提高有针对性的分娩宣教活动、提供安全经济舒适的新兴助产手段有利于促进产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王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的分析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审核我院2014年1~8月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调配医嘱,筛选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分类,结果: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主要表现为五大类溶媒选择不当、药物剂量过大、溶媒剂量偏少、药物配伍禁忌、医嘱录入错误等,结论:药师加强审核医嘱,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协助医师修改不合理医嘱可有效降低用药风险。

    作者:吴军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