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龚德良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腹胀, 复方阿嗪米特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改善。方法:将160例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纳入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80例,口服莫沙必利5㎎/次,每日3次,加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2片/次,每日3次,餐前30分钟服用,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腹胀、食欲不振、喛气、恶心、腹痛、腹泻、便秘等常见的临床症状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观察到严重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莫沙必利。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初探

    创伤、肿瘤及人工关节翻修手术等均可造成骨缺损。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骨移植,但每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要。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结论: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通过骨缺损的基因治疗方法可保证细胞生长因子局部的靶向释放,大限度地增加局部治疗效果,减少全身副作用,被认为是维持骨缺损局部生长因子有效治疗浓度有希望的一种方法。

    作者:沈成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100例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本文主要讨论腹腔镜技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100例,其中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所需要进行的手术主要有以下四种:分别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胃大部切除手术,胃壁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手术,其比例分别为36:31:20:13,以上手术均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四种相同类型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选取20例。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自进行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指标信息数据。结果:应用腹腔镜手术对治疗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切除胃大部,切除胃壁良性肿瘤和切断迷走神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康复时间,并发症以及其他不良症状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同类型手术。结论:与不采用腹腔镜治疗相比,应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具有手术快速,对人体组织创伤性较小,康复时间短和手术后并发症状少等优势,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龙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肿瘤内科临床代教方法探计

    现在许许多多大中专实习生进入临床,对大中专学生如何代教,让学生如何代教好肿瘤内科的工作,肿瘤内科工作的代教应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怎样才能达到好的实习效果。需要我们临床代教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张琳;李彩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率为2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5%,剖宫产率为1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70%,剖宫产率为30%,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围分娩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余兰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三向瓣膜PICC导管在白血病病人中的应用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成为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由于其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减轻病人因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等优点,也减少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且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限制[1]故在白血病病人的化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减少了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并发症。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可长达一年的特点。我科自2011年开始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 PICC 至今,已为61名急性白血病患者行此插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小红;潘秀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60例,一次手术成功。全部治愈,疗程16~30走,平均21天。无并发症及后遗症。随访均无后遗肛瘘及肛门失禁。肛门功能正常。

    作者:闫君蕊;傅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0例食物中毒患者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病例和后遗症,患者平均住院3.24±1.10d,均在一周内陆续出院。结论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抢救的成效,值得推广。

    作者:易瑜;严邱英;李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欣母沛在产妇防治产后出血中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并作相关客观评价。方法本次选择的观察对象均为近两年来在我院因胎盘前置而进行剖宫产的妊娠妇女,共有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其中进行常规治疗的有50例,作为本次的对照组;另50例进行欣母沛预防治疗产妇作为观察组。分别对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量及止血时间进行临床防治观察。结果使用欣母沛进行预防产后出血产妇出血量明显减小,止血时间缩小,第三产程时间也逐步缩短与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方法(P<0.05)。结论产科应用欣母沛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魏建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施慧达)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实验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80mg/粒,1粒/天。对照组给予缬沙坦5mg/粒,1粒/天;两组患者服药治疗7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情况。结果:服药治疗7周后,两组患者血压都有明显降低,但实验组患者血压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能够有效降低及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其药效持久且平缓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98例,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常规组发生显著提高(P<0.05),住院时间较常规组发生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周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的方法与体会

    总结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从注射牛血清白蛋白速度、喂食高脂饲料及添加青饲料、影像学确定造模是否成功等多方面论述。

    作者:赵健雄;赖陈岑;王和生;王永萍;杨长福;刘强;陈运;李宏;王通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中药调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研究

    中药调剂是临床安全用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临床辩证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中医药工作实践中,加大对中药调剂人才的培养及路径研究,是基于实践导向下的科学培养模式重要体现。为此,通过对中药调剂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梳理,从工学结合等方面来提出有效的对策。

    作者:马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脂血标本对PCT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血对 PCT测定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无溶血、黄疸、脂血标本,每例平均分为4管,每例标本取一管组成一组,将所有标本分为4个组。第1组不做处理,设为对照组。其余3组标本以1000 r/min离心10 min ,第2组将上层血浆分别吸出5μL ,加入5μL脂肪乳剂;第3组上层血浆分别吸出10μL ,加入10μL脂肪乳剂;第4组上层血浆分别吸出50μL ,加入50μL脂肪乳剂。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酰甘油(TG),根据TG的水平不同,将脂血的程度进行分级,第2组TG 3.0~7.0mmol/L ,设为轻度脂血组;第3组 TG >7.0~11.0 mmol/L ,设为中度脂血组;第4组 TG >11.0 mmol/L ,设为重度脂血组,剔除不符合的标本,每组标本选取20例,对照组取相应20例标本,测定血常规,将其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轻度脂血组比较PCT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脂血组与对照组比较,PCT测定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血组与对照组比较,PCT测定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脂血对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液PCT影响较大,并随着脂血程度加深而加重.

    作者:连雅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支气管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随着人们对哮喘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的重点已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转为以预防、防治起到控制炎症为主的综合治疗,现就近年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韩雪玲;李莉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还可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导致抗生素的滥用,而且导致小儿贫血、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甚至肺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故积极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医生和家长的共同目标。绝大多数患儿的体内感染是内源性的,与其免疫力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很有必要。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为卡介苗提取素,含核酸、多糖等十几种免疫活性物质,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通过调节机体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封闭IgE功能,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具有抗乙酰胆碱所致的支气管痉挛作用,达到抗过敏及平喘作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作者:高学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物人流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在药物人流时对其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接受过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80例早孕病例分为两组,其中成功进行药物流产的54例病患作为对照组,药物人工流产失败或者流产不完全的46例病患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停经时间、孕囊直径的大小、胚芽、孕次、以往分娩及流产情况、剖宫史、子宫的位置和一些其他妇科疾病等情况进行统计,从中找出对药物人流的疗效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结果:经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发现,两组病患的基本情况如身高、体重、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受孕相关的一些情况如停经时间、孕囊的大小、胚芽、子宫的位置和一些其他妇科疾病等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流产的疗效受到孕期的诸多因素影响,为了降低药物流产失败的几率和减少药物流产对患者造成的一些伤害,一定要在选择药物人流前做好相关的身体检查,选择适合身体状况的流产方法。

    作者:唐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髋臼骨折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创伤骨折,随着现代交通及工业的发展而日渐增多,并呈现出复杂程度增加的趋势。髋臼解剖结构复杂,解剖复位难度较一般骨折大,且髋臼骨折属关节内骨折,由此导致的并发症较为复杂。本文就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作者:季良全;彭吾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颈癌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阴道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怀疑宫颈癌患者,进行经腹、阴道以及三维彩色能量图显像检查。结果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宫颈癌的符合率为68.3%,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图显像对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达89.4%。结论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图显像能直观、清晰地显示新生血管的分布,提高对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是诊断宫颈癌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王宇;靳元;邓锁琴;陈岩;陈伟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连用14d。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和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肌酸激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且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也明显缩短(P0.001)。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文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OSAHS的效果评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一种有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紊乱性疾病,不仅有睡眠打鼾和极度日间嗜睡,还有由于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引发反复发做的低氧高碳酸血症,可导致心脏和其他重要器官的并发症。[1]OSAHA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疾病。目前下颌前移矫治器主要应用于治疗轻中度的OSAHS 患者。通过前移下颌位置使舌根部及舌骨前移,机械性扩大上气道,改善睡眠中上呼吸道的阻塞。[2]

    作者:张萱;丁青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