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马万龙

关键词:锥形束CT, 口腔颌面外科, 应用
摘要:在口腔临床医学研究中,锥形束CT(CBC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焦点。在口腔疾病诊断中,影像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患者在检查芽体或颅面疾病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对临床医学的诊断、治疗计划的制定以及疾病评估具有极大地帮助。锥形束CT属于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其发展的也较为迅速。本文就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进一步了解锥形束CT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20例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科收治腹泻患儿120例,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痊愈出院112例,好转出院8例,住院天数2~14 d,无一例患儿死亡。结论小儿腹泻除临床药物治疗外,临床护理十分重要,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并且能有效的预防腹泻疾病的发生。

    作者:宁彩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临床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血糖改善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刘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的护理方法探讨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66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内镜外套管进行治疗与护理分为两组,分别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护理后血发生率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加用外套管的护理方法具有更优秀的效果。

    作者:刘成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同伴支持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同伴支持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入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同伴支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为期3个月。评价指标为护理后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与自我管理量表得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饮食、运动执行情况、复诊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支持护理增加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血糖与病情的良好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雅珣;刘莉;刘建凤;彭亚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疗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疗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服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以奥美拉唑替换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72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痊愈率88.33%、痊愈+显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6.67%、84.72%,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低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好的依从性前提下,雷贝拉唑、奥美拉唑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胃溃疡Hp根除率均较高,但前者更有助于减轻症状,痊愈率更高,对于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疾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乔苗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干预措施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减少低血糖发生相关干预措施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分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后进行探讨。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将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能有效降低其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龙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齐拉西酮)和对照组(利培酮)各3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及利培酮治疗8周,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疗效按照8周减分率评定,以痊愈+显效作为有效评价。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月经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大致相当,但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更轻,无明显体重增加、闭经等,尤其适合女性患者。

    作者:乔维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的20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阿米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刺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53%,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状况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优于西药治疗,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许明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A型肉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自从1997年首次将A型肉毒素应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来治疗眉间区域皱纹以来,A型肉毒素在整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它不仅可以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肌肉的张力和收缩力下降,从而使皱纹消失,还可以通过降低机能亢进的肌肉而减轻面部的隆起,从而达到改变面部轮廓,进行轮廓整形的目的。

    作者:张英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的干预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主要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项重要的卫生保健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经济和有效的策略。然而,许多因素影响着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本文探讨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和干预措施,以达到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

    作者:胡立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856例混合痔患者术后护理的研究

    本文结合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856例混合痔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的观察、护理对加速创口的愈合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要点进行探讨。

    作者:白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数字化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数字化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癫痫诊断、鉴别诊断、定位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癫痫确诊率及致痫灶定位准确率,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2011年8月-2013年3月大连中心医院癫痫门诊、神经科及儿科病房随机收诊的临床拟诊癫痫患者100例,先行常规脑电图(REEG)监测20~30min,然后行数字化长程VEEG监测,记录完整清醒睡眠觉醒周期内脑电图变化(24h)。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ⅹ2分析。结果数字化长程VEEG监测到临床发作伴痫性放电23例(23%),REEG1例(1%),阳性率明显高于REEG(P<0.01)。其中5例纠正了以往癫痫的错误分型,20例明确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3例为难治性癫痫,明确了病灶并手术治疗,REEG仅1例诊断。23例患者中,睡眠期痫性放电检出率比清醒期增加(P<0.05)。数字化长程VEEG监测到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58例(58%),REEG监测到29例(29%),阳性率高于REEG(P<0.01),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率比清醒期增加(P<0.05)。结论数字化长程VEEG明显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为癫痫发作的分型、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孙萍;郑晓君;王苏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观察组)和普通路径组(对照组)。临床路径组进行严格的临床路径模式,普通路径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急救效果,并且注意观察在护理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和注意事项。结果:临床路径组的院前急救效果远远高于常规路径组,尤其是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二者的满意度分别是96%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试验组紧张焦虑评分为40.1±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给予在临床路径下的专业护理路径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可以更明显的缓解患者压力和紧张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韩扣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硫酸镁早期干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分析

    目的:讨论硫酸镁早期干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淀粉酶降低率为82.0%;体温降低率为84.0%,疼痛缓解率为92.0%,白细胞降低率为86.0%,急诊手术率为22.0%,排便率为76.0%;对照组患者的血淀粉酶降低率为64.0%;体温降低率为60.0%,疼痛缓解率为58.0%,白细胞降低率为62.0%,急诊手术率为52.0%,排便率为42.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硫酸镁早期干预,能够充分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排便率,降低急诊手术率,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吕亚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诊断分析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75例心律失常患儿,患儿均使用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房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的检出率同样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其他心律失常患儿,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极高的敏感性,有效提高小儿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又可对患儿的心率变异性进行诊断,保证患儿及早进行治疗。

    作者:吴建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麻杏甘石汤治疗支气管哮喘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经方麻杏甘石汤中麻黄与石膏不同比例配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探讨麻黄与石膏不同比例配伍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量效关系,对麻杏甘石汤的临床应用和以麻杏甘石汤为基础方的新药研发提供循证医学和临床试验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人,予麻杏甘石汤口服治疗,A组药物比例为原方比例即麻黄:石膏:杏仁:甘草=3:6:3:2,B组药物比例为麻黄:石膏:杏仁:甘草=3:8:3:2,C组药物比例为麻黄:石膏:杏仁:甘草=4:8:3:2,观察麻黄与石膏不同比例配伍的麻杏甘石汤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包括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EOS、FEV1、PEF、IgE)的对比。结果组间比较显示B组在改善哮喘患者症状体征方面优于A组和C组(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在降低外周血EOS、IgE及改善肺功能方面优于A组和C组(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在麻黄与石膏按3:8(麻黄9g、石膏24g)进行配伍时,对哮喘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EOS的降低, IgE的降低,肺功能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其他比例配伍组。说明麻杏甘石汤麻黄与石膏药物的不同比例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杜琳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症颅脑损伤的救治策略

    目的:ICU科1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方法:ICU科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早期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合理调整血压,气管插管,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生命体征监护等综合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中有由于10例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1例发生呼吸骤停,经抢救后自主呼吸呼吸恢复,行开颅探查术。余下的137例安全转送入ICU科进行后期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加强ICU抢救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周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应用品管圈提高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遵循率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遵循率。方法成立“呵护圈”,按主题的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在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和检讨与改进等步骤开展活动。结果护士职业防护遵循率由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活动前的64%提高到QCC活动后的84%,同时还提高了全体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责任感和团队凝聚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提高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遵循率中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的遵循率。

    作者:董平;陈燕琼;胡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的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11月至2013年12月血液科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患者,共计56例,定义为慢性期组。同期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期的13例患者定义为急性期组,其中7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3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3例为混合性白血病改变。结果:慢性期组细胞形态无特殊,急变期组有5例患者原始细胞无特征,8例患者表现细胞大小不等,核浆比例不均匀胞浆量少,核仁部分清晰或模糊。慢性期组和急性期组CD34+、HLA-DR、CD15+、CD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有7例患者出现附加核型异常,4例出现双Ph(3/14)、3例出现i(17q)(2/14)、1例出现Y染色体丢失、5例出现复杂易位。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形态学、化学染色检测后,配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可提高诊断率,为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有极大帮助。

    作者:刘泽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放置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接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无创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有创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无创护理干预方式在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芙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