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美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质量管理的活动小组,对临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遵循 PDCA 循环,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式来对目前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对采取这一措施之后手卫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采用了 CQI 之后,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的执行率为,同采取这一措施之前相比较明显较高,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医务人员的手管理工作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明显地提高他们手卫生的依从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 CT 检查,观其是否具有粥样硬化,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归纳其重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9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及螺旋 CT 对脑梗死组患者分别进行颈总动脉全长以及颈内外动脉的检查。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64例,其检出率为71.11%,对照组检出12例,检出率为13.3%,比较得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脑梗死组斑块数104例,占47.1%,对照组14例,占比40.0%,比较,无显著差异且 p >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颈动脉的 CT 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有效的降低脑梗死发生。
作者:臧文远;王炬玮;白玉雪;古瓅;丁慧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气囊尿管由于它有使用方便、型号齐全、不易滑脱,避免尿液外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遇到拔管困难很少见。现将工作中遇到尿管拔管困难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谢昕;康阳;刘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床边 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rw)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利用泵驱动进行体外循环,通过高通道透析器的超滤作用清除体内过多水分,以对流原理清除大、中、小分子溶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等方面有许多独特的优势。2012年1至6月我科对30例危重患者实施床边 CRRT 治疗,通过熟练的操作、严密的监测及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床边 CRRT 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本文介绍了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的设计、组成和检测方法,阐述了系统的特点和运用。系统的建设,为临床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提高了设备保障部门的管理效率,有利于临床使用科室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东跃胜;陈江华;夏崇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结果:对于80例患者进行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对比治疗之后,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效果优质人数为33例,效果良好人数为6例,效果中等人数为1例,无差等疗效;实验组采用布比卡因效果优质人数为35例,效果良好人数为4人,效果中等人数为1人,无差等疗效。两组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患者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麻醉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麻醉效果,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龙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应用宝石 CT 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共64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 MDCT 扫描,观察组患者行宝石 CT 冠脉前门控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扫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在球管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宝石 CT 前门控扫描辐射剂量为(2.29±0.81)mSv,而传统 MDCT 扫描剂量则为(13.8±3.4)mSv,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采用宝石 CT 利用 AsiR 重建技术,同时采用个性化前门控扫描能够获得高清的冠脉成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毛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是彻底清除胃内毒物,大限度地减少毒物吸收。在临床工作中,洗胃技术运用得当与否将影响着中毒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现将近几年对成人,小儿及新生儿胃管的选择、置管方法、置管长度、洗胃液的种类及温度和洗胃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重点探索手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患儿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初至2013年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手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患儿,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手术方法治疗41例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法治疗41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异同。结果:两组手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患儿接受治疗后 TAM值均有所提高,观察组的 TAM值提高程度显然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剪指甲、穿鞋、穿衣、梳头、刷牙、洗脸、进食等 ADL 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的ADL 评分显然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8.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7.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两组手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患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法治疗手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患儿的疗效较佳,值得推广。
作者:黄秦邶;陈陆平;蔡建;缪志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除季节、地理、环境外,昼夜对人体的影响也很重要。护理工作贯穿昼夜,根据时辰施护,既是中医护理特色,也充分体现出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昼夜的变化伴随着阴阳的此消彼长,由于天人相应,阳气在白昼偏盛且趋于表,夜间偏衰而趋于里,故疾病在一日内也就呈现出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为加强夜间病情观察和护理提供了依据。中医护理的基本特性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并始终贯彻着预防为主的思想,为求做到防治结合,以防为重,祖国医学早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作者:马婷;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医学基础课程中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方式多样化、形式生动等优点,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探性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到了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有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医学免疫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得到针对性的解决。本文主要三个方面分析了创新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供参考。
作者:刘洪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病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省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它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构成了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脑血管病存活者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其中约有3/4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有16%长期卧床或住院,2/3需他人帮助料理生活,只有10%-20%的患者可达到基本痊愈。脑血管病后遗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对家庭,对社会也带来极大的压力和负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日趋低龄化。因此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健康指导就尤为重要。
作者:程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食物交换份法与血糖生成指数(GI)概念联合运用对孕期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确诊为 GDM单胎孕妇80例,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食物交换份与 GI 概念联合运用进行健康教育,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观察两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妊娠期并发症。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妊娠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运用食物交换份法与 GI 概念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孕期血糖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卢淑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收治的13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 C 肽、餐后2hC 肽、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压、肝肾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采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血糖、C 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邵先超;苟慧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 ICU 轮训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5名护士,将其平均分为3批轮流进行为期100天的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结果:培训后,所有护士理论合格率(100.0%)明显高于培训前的合格率(33.3%),临床技术合格率(100.0%)明显高于培训前的合格率(35.6%),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P <0.05)。结论:ICU 轮训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理论和临床技能水平。
作者:陈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行外科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0%和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临床中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外科护理,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比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关节碎裂型 Col es 骨折的临床价值,以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关节碎裂型 Col es 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2例接受非手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48例接受手术治疗者纳入实验组。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腕关节 Mayo 评分较高,组间差异经t 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掌侧 T 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碎裂型 Col es 骨折有助于骨折愈合,恢复腕关节功能。
作者:周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对比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0.5±1.7)天,远远多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10.5±1.7)。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3.3%,远远低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98.5%。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胫骨平台骨折可合并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损伤,早期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下肢的功能。我院2006年1月~2013年6月年共收治42例胫骨平台骨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为21~65岁。,闭合性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4例,均为新鲜骨折。按照 Schatzker 的分型:Ⅰ型11例,Ⅱ型7例,Ⅲ型11例,Ⅳ型5例,Ⅴ型4例,Ⅵ型4例。合并伤:前交叉韧带损伤3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所有病历均摄标准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检查,必要时做 CT 平扫及三维重建、MRI,以确定骨折粉碎程度、骨折块移位情况、关节软骨、侧副韧带、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情况。
作者:邢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本文简要针对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200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200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得到恢复,治愈率为100%。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满意人数有100人,占据比例为50%,基本满意人数有56人,占据比例为28%,一般满意人数有40人,占据比例为20%,不满意人数有4人,占据比例为2%。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结论:针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来讲,医护人员应尽快予以治疗,从而保证患者可以恢复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志国;寇强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