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杰
目的:通过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易发人群,总结压疮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科2013年7月份至2014年7月份发生压疮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压疮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所患疾病、营养状况及局部皮肤清洁创口护理,护理质量有很大关系。结论:了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并对压疮实施有效的措施是预防和护理压疮的关键。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胃肠道疾病的 CT 检查,既有明显的优势,又有明显的不足。其显示病变全貌,周围器官改变,指导手术治疗观察疗效作用,逐步成为临床不可缺的手段,但其病变异病同影现象较多,不易鉴别。现就我们近来临床 CT 诊断工作中遇到的少见胃肠道病变,及有鉴别意义的相关病变,作一介绍。
作者:徐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优化流程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的重要实施效果。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患者194例,将其随机分为优化流程护理组和对照组各97例,调查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优化流程组患者的等待时间、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优化流程组在技术水平、护理态度和输液室环境等方面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优化流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护理差错,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是卫生部对医疗机构运行模式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我院急诊科从实施该模式后,优化了急诊流程,提高了服务满意度,同时欠费人数和金额没有明显提高。只要流程设计合理,“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在急诊科是可行的。
作者:卢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家都很熟悉医院内的这种情景,病人从早晨开始接受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直到夜晚的给药,其休息常常被院内各种人员、各种操作及好心的探病者所打扰,围手术期病人不仅要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还要受到麻醉和手术的打击,不论何种手术,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亦可能改变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方式,甚至带来家庭危机,因此,手术必然对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为了使病人有短暂的安静,舒缓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我们可采用一定的技巧来引导病人放松,放松技巧是降低紧张,鼓励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的一种方式。
作者:乔鹤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人性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供护理管理者参考。
作者:梁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 ICU 脑外伤昏迷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70例脑外伤患者,统计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针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各因素感染率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结果170例患者中有50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9.41%;脑外伤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患者是否置尿管、体质量、性别无关,患者年龄越大,格拉斯哥评分越低,利用激素、抗菌药物、留置胃管、气管切开、吸烟、血糖不正常的患者,其肺部感染发生率偏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六天后,格拉斯哥评分为(6.45±1.64)分;护理十天后,评分为(7.65±2.11)分,p <0.05。结论脑外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偏高,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要行护理干预,以此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并提升预后效果。
作者:王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45例糖尿病眼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低血糖的原因,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研究和分析发现,导致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饮食的不规律、私自改变药物的剂量、和其他药物同服、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在疾病危害性的认知上存在不足、眼部手术后遗症。通过合理且有效的护理,45例患者病情均得到了稳定,且均满意出院。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导致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为饮食不规律,在护理期间,加强健康教育,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医护工作人员对于低血糖的认识,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鲍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行有创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本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因呼吸机依赖而在 ICU 住院治疗5例气管切开行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5例患者均能很好的适应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自行购买无创呼吸机出院行家庭治疗。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能有效的解决部分因呼吸机依赖而被迫住院治疗的问题,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及减轻患者的负担。
作者:李铁花;江雅;刘子明;张丽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护理因素,积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方法:分析精神科护理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护理因素,寻找解决办法。结果:精神科安全隐患包括:病人自身、护理人员、病人家属、医院设施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结论:精神科在做好治疗的基础上,护理安全非常重要。
作者:刘海萍;陈玉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心电图状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85%(17/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12/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出血和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治疗扳机拇指的疗效。方法:弄清楚弹响拇指的腱鞘、肌腱籽骨等的精细解剖和动态解剖基础上,使用定点画线、听声法、针刀松解腱鞘等治疗86例扳机拇指。结果:86例病人,均为一次完成松解,未发生副损伤,无一例复发。结论:在安全线上进针刀,做到眼、手、耳密切配合,一次针刀松解,便可成功,此法可值得推广。
作者:刘薇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细节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而儿科护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难点之一,细节管理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文章通过总结分析儿科护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了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吴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哮喘病患者呼吸护理具体内容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2013年收治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呼吸护理的哮喘病患者50例并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应用常规治疗护理的哮喘病患者50例并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效果和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医治效果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程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病患者单纯药物治疗难以对病情长期有效的控制,因此平时护理措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呼吸护理能够更好保障临床医治效果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环境,值得推广。
作者:郑楠;候永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重症监护病房(ICU)重要的治疗与监测措施之一,可用于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标本采集、胃肠外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但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VC)在 ICU 中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已经成为 ICU 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1],发生 CRBSI 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延长,病死率增加等严重后果。因此,早期诊断 CRBSI,了解高危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马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4例 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治疗显效39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2.2%。所有患者平均住院(16.1±1.9)d 后均出院。结论:加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韦少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床边 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rw)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利用泵驱动进行体外循环,通过高通道透析器的超滤作用清除体内过多水分,以对流原理清除大、中、小分子溶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等方面有许多独特的优势。2012年1至6月我科对30例危重患者实施床边 CRRT 治疗,通过熟练的操作、严密的监测及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床边 CRRT 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24TPU)的变化,为高血压合并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以120名无高血压、无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对照,检测了226例患者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同时检测患者的肾功能、血脂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以及血肌酐(Scr)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高血压组患者的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肾功、血脂出现异常之前,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己经明显升高,可以作为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方法:首先,采用色谱法和结晶法对板蓝根的成分进行分离,然后,采用鸡胚法对板蓝根中活性成分进行检验。后,确定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成分。结果:板蓝根中分离得到了3中化合物,分别为2,4(1H,3H)喹唑二酮(I)、表告依春(II)和、靛玉红(III),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实验探究结果显示表告依春(II)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结论: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表告依春(II)是主要的抗流感成分之一。
作者:邓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合作的体会。方法:从观念转变、建筑设计、设备和人员配备、制度完善、工作流程等方面实施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合作的管理模式。结果:达到资源共享、高效利用、提高效率、控制感染、保证器械质量。结论:手术室和供应室合作,体现了专业化管理,促使供应室向着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迈进,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朱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