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实验探究

邓春霞

关键词:板蓝根, 2, 4(1H, 3H)喹唑二酮, 表告依春, 靛玉红, 抗病毒活性成分
摘要:目的:对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方法:首先,采用色谱法和结晶法对板蓝根的成分进行分离,然后,采用鸡胚法对板蓝根中活性成分进行检验。后,确定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成分。结果:板蓝根中分离得到了3中化合物,分别为2,4(1H,3H)喹唑二酮(I)、表告依春(II)和、靛玉红(III),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实验探究结果显示表告依春(II)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结论: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表告依春(II)是主要的抗流感成分之一。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6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6~12个月。结果: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佳矫正视力≤0.2者10眼(16.67%),>0.2者50眼(83.33%)。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者55眼(91.67%)。术后功能性滤过泡为55眼(91.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阎书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高血压的中医食疗法

    高血压病已成为世界性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要求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也带来各种副作用。通过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了解,明确其症候分型,对高血压病人的膳食进行合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饮食结构来帮助患者降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玮;刘学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液净化在 ICU 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探究血液净化在治疗急性肾衰竭方面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ICU 收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 IHD 组和 CRRT 组,分别进行间断性血液透析(IHD)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和血肌酐好转情况、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IHD 组及 CRRT 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和肌酐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素和血肌酐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HD 组总有效率为67.65%,与 CRRT 组的73.53%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对于急性肾衰竭具有较高的疗效,但不同种类的净化治疗在治疗该病症方面存在一定的效价差异,应结合临床多方面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李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45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并分别给予氯丙嗪、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检测病人的空腹血糖。结果:Ⅱ组和Ⅲ组在治疗前后其空腹血糖差异不具显著性(P >0.05);Ⅰ组在治疗后第6个月其血糖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且糖变化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 <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血糖的影响较小,而长期服用氯丙嗪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其血糖会显著升高。

    作者:陈浩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议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为医院降低感染率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份我院开展护理管理后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3年5月份未开展护理管理时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并终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②观察组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③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医院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规范护理行为,降低院内感染率,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维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

    针对颌间固定术后患者而制定的一套口腔护理方法,有效提高患者口内清洁度,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口腔感染。

    作者:刘伟萍;糟丽艳;李洪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阴道B超和腹部B超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的价值比较

    目的:研究探讨经腹部 B 超和经阴道 B 超在异位妊娠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异位妊娠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腹部 B 超、阴道 B 超诊断的影像学资料,将两种方法诊断的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其诊断的符合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意义。结果8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发生输卵管妊娠70例、腹腔妊娠6例、宫角妊娠5例,间质部妊娠4例、宫颈妊娠3例。经阴道 B 超检查检出异位妊娠患者82例,检出符合率率为94.3%;经腹部 B 超检出异位妊娠患者56例,符合率为63.6%。经阴道 B 超检测的符合率显著优于经腹部 B 超,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B 超诊断异位妊娠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高,误诊率低,较之腹部 B 超检查有明显的优越性,且具有检查图象清晰,诊断快捷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代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67例老年胆结石病人的术后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67例老年胆结石病人的术后护理措施,并总结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胆结石治疗的老年患者67例,在做完胆囊切除手术后,对病人的生命体征、饮食情况、并发症、功能性锻炼等方面进行精心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67例患者中只有2例出现了腹痛、引流管流出大量胆汁液的现象,在经过抗炎和输液等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做完胆囊切除手术后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要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目的:讨论研究对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0例需取出宫内节育器的绝经后妇女,对其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顺利取器39例,取器困难10例,1例因宫内节育器嵌入肌层过深取环失败。结论为提高绝经后妇女取器成功率可在术前做好各项检查与准备工作。另外,把握佳取器时间及注意事项,选取适合的取器方法进行手术;可适当选取软化宫颈类药物于术前服用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拉提帕·德力木哈买提;古丽娜尔·黑扎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选择性动脉化疗及栓塞在宫颈癌术前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选择性动脉化疗及栓塞在宫颈癌术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Ⅰb -Ⅲb 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分别予以1-2次栓塞及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灶均得到手术切除,于介入治疗后至术前,宫颈直径缩小至0.9-1.3cm;于介入治疗后,经病理提示10例 CR,38例 PR,9例 SD,3例 PD,总有效为达80.00%;术后病理<Ⅱb 期病例各断端未出现癌细胞。结论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而言,术前予以选择性动脉化疗及栓塞能提高手术切除率,诱导肿瘤周围微小转移灶凋亡,在宫颈癌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红;孔卫平;杜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采用单纯颈椎前路或后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临床上使用单纯的颈椎前路以及颈椎后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纯的颈椎前路或者后路的治疗方法,然后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创伤基本相似,单纯颈椎前路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较好,后路颈椎治疗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病率较低。且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选取颈椎前路还是后路治疗各有利弊,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而选取合适的入路方式进行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吴建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核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核2种桩核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经我院诊治的129例上颌前牙残冠残根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自主意愿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5颗患牙采用纤维桩修复,对照组64颗患牙采用金属桩核修复,对比2种修复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玻璃纤维桩组成功率96.9%,铸造金属桩核组成功率89.1%。结论:相对于铸造金属桩,纤维桩在残冠残根修复中的成功率更高,生物相容性、物理机械性能与美学性能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金黄散加硫酸镁湿敷治疗化疗药物渗漏疗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渗漏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早期处理方法,以避免因化疗药物渗漏引起患者局部皮下组织坏死。方法对126例静脉注射化疗药物而导致局部组织损伤患者所采用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金黄散加硫酸镁湿敷,全部病例未发生局部皮下组织坏死(P <0.05,P <0.01)。结论局部用金黄散加硫酸镁湿敷对化疗药物渗漏致患者局部组织的损伤有较好的疗效,从而避免引起皮下组织坏死的发生,且效果显著。

    作者:李菁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细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细节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治疗患者108例,平均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细节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70例鬕针耳背割治配合中药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鬕针耳背割治配合中药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7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均施以常规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药,治疗组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鬕针耳背割治,每周2次,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 PASI 评分显示都能有效治疗银屑病,但治疗组的整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显著,本次治疗中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鬕针耳背割治法联合中药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疗效显著,较单纯中药治疗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改进。

    作者:杜华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内科用康复消炎栓治疗盆腔炎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消炎栓治疗盆腔炎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确定患者非经期之后,排空大小二便,将消炎栓剂塞入肛门6cm 左右,平均每天1~2次,1粒/次;对照组口服氟哌酸+替硝唑治疗。治疗3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个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68.70%、87.30%、100%,对照组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46.60%、65.10%、79.80%。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妇消炎栓配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疗效满意。

    作者:周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如何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

    产褥期是妇女产后康复、新生儿健康成长及母乳喂养是否成功的关键时期,在产褥期妇女生理、心理都有较大变化,科学的产后康复治疗和保健服务有利于产妇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如何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是产科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者:范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对临床产科护理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安全隐患及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总结合分析,并就此实行相关对策以提高产科护理安全。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500名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现的产科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和分类,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产科手术中出现的问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专业技术,护理记录的规范性,与患者的沟通等。结论:就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以提高产科护理安全。

    作者:王海英;孙艳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入住我院进行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治疗的老年患者96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围手术期内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压与血尿酸的水平变化。结果:经有效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6.7%与87.5%,其血压与血尿酸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呈下降趋势,但是,实验组的下降较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压与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在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且能更好的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磊;张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症复杂性眼球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复杂性眼球外伤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的70例因眼球外伤,需要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做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使用焦虑量表测试焦虑分数。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焦虑情况,以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D 焦虑分数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外伤后性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静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