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高血压的中医食疗法

陈玮;刘学华

关键词:高血压, 病因病机, 辩证, 食疗
摘要:高血压病已成为世界性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要求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也带来各种副作用。通过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了解,明确其症候分型,对高血压病人的膳食进行合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饮食结构来帮助患者降压,提高生活质量。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的中医辩证法及药膳治疗法探究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法以及药膳治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及药膳疗法)和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法以及药膳治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玲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患视角下的医生综合素质培养

    近十几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各地大小医院纷纷上演各种闹剧甚至暴力事件,医患双方在冲突中均受到了伤害。这其中有体制机制、社会保障的原因、也有公众期望、政府导向、媒体宣传及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及个人素养等原因,本文仅从医生角度提出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减少医患冲突。笔者近几年在各大医院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查看医院投诉及纠纷等资料发现:广东省某市一家三级医院患者对护士服务的评价高于对医生服务的评价,对护士服务的总体评价及各分项(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服务质量等)评价均高于医生约10.0%;该院投诉中,2009年医生占被投诉主体的43.6%,2010年占60.0%;投诉内容中2009年以服务礼仪、服务流程为主,分别占33.0%;2010年以沟通技巧居首位,占41.0%,其次是服务礼仪,占30.7%;本市另一家三级医院2012年投诉事件中,医生沟通不足、查看患者不及时、态度不热情占总投诉比例的37.0%。在三级医院中,医生和护士的配备比例通常约为1:2,但患者对医生的投诉比例远远超过了护士,且患者对护士评价超过医生。究其原因,我国卫生部门近十几年来要求医院进行优质护理、整体护理建设,护理人员从上到下接受了包括医学人文等内容较为系统的培训与考核,使护理队伍的职业素养较前大幅度提高,而医生队伍没有与护理队伍同步成长。因此,非常有必要提升医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邓梅平;潘习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相关药物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储备功能影响,并作出相应客观评价。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疑似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06例,经相关检查,其中66例被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其进行连续三个月的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并对治疗效果以及该药物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疗效例如疼痛评分、附件包块大小、子宫活度评分等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显著,P <0.01。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激素等水平进行测量,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 >0.05)。停止药物治疗后3~8个月期间,有部分患者成功受孕。结论经观察发现,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都很高,在治疗后一段时间跟踪观察后发现,其对卵巢储备功能基本无影响。该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比较高,可作为临床用药的首选。

    作者:范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

    目的:观察与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点,探讨与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入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80例对象按照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吗丁啉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并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恢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的治疗上,中西医联合疗法具有见效快、临床效果明显等优点,对提升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媛媛;张福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不良反应轻微,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作者:潘艳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自拟助孕汤对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助孕汤对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所收治的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 C、E 以及地塞米松予以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予以自拟助孕汤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FSH、E2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采取自拟助孕汤予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五项指标,疗效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泓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南五味子软胶囊的一般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南五味子软胶囊的一般药理作用。方法:分别从南五味子胶囊的活性成分分析探讨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心血管系统作用、保肝作用等药理作用。结果和结论:南五味子软胶囊具有较高的药用生物活性,能够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随着南五味子开发力度的逐步增大,其药用价值及商业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杨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药物加穴位按摩、埋植药线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穴位点揉按摩+穴位埋植药线+制定实施康复处方等方法。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疗法治疗后,其整体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平均发作持续的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P <0.01)。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促进疾病转归。

    作者:李世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配合运动与饮食等综合治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一次性肛门袋在血透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我院肾内科对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而又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内瘘手术或手术失败的患者采用右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道。我们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发现患者洗浴时淋湿了长期颈内静脉血透置管处和导管体外端,而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自2011年3月起我们对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在淋浴时使用一次性人工肛门袋,对血透置管起到保护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顾娜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分析

    目的:本文就超敏 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应用于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50例(观察 A 组),病毒感染患者50例(观察 B 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对三组调查对象的超敏 C -反应蛋白及外周血 WBC 计数测量值。结果:观察 A 组、观察 B 组与对照组三组的超敏 C -反应蛋白及外周血 WBC 计数测量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 B 组与对照组的超敏 C -反应蛋白及外周血 WBC 计数测量值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超敏 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有效提高了疾病诊断的精准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兵锋;董爱斌;杨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术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对35例 PKRP 术术前心理支持及术中的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平稳未见有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应用这项新新技术对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 PKRP 术中的护理干预后配合效果良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赵凯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探讨护生实习期间如何做好带教工作。方法:对护生加强岗前培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注重带教老师的培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规范教学内容,加强师生沟通,正确处理教学的双评关系,提高护生医学知识,获得较强的实践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结果:儿科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和护生实习情况均处于优良水平。结论:提高了儿科护理带教质量,达到了教学互长的目的,促进了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付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饮食、心理、运动、健康教育及后续治疗监督等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出院后血糖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2年观察,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年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燕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剖宫产麻醉中低血压的发生与处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麻醉中低血压发生机制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定2012-10--2012-12我院妇产科117例剖腹产病人,年龄20-35岁之间,ASA 分级Ⅰ----Ⅱ级,采用选取 L2-3或 L3-4间隙进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2ml 后硬膜外置管,患者转为平卧,并且将手术床左侧15-30度。术中酌情追加硬外药,调节麻醉平面达 T6-8。术中给予合理的液体输入晶体配合胶体。

    作者:王武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腹腔镜胆道手术后采用护理干预后患者肠功能的改善情况探讨。方法选取66例近两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道手术的患者,将被研究的66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行腹腔镜胆道手术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行腹腔镜胆道手术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观察2组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33例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患者要少,同时,两组患者餐后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1%、18.2%。实验组患者餐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要低(P <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加快行腹腔镜胆道手术患者术后的肠胃蠕动,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与临床推广。

    作者:俞雯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初探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55例患者经舒适护理,心理和生理均达到佳状态,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结论:对肺心病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林艳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和多发的腹部外科疾病。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如何提高疗效,减少误诊,仍然值得重视。但是很多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阑尾炎相似,在诊断上有所困难。同时因老年人因其自身的特性,使老年急性阑尾炎在诊治上也有所困难。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经手术证实急性阑尾炎的5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谭恩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微创针刀松解狭窄性腱鞘炎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治疗扳机拇指的疗效。方法:弄清楚弹响拇指的腱鞘、肌腱籽骨等的精细解剖和动态解剖基础上,使用定点画线、听声法、针刀松解腱鞘等治疗86例扳机拇指。结果:86例病人,均为一次完成松解,未发生副损伤,无一例复发。结论:在安全线上进针刀,做到眼、手、耳密切配合,一次针刀松解,便可成功,此法可值得推广。

    作者:刘薇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心舒通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附128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与单纯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G 组)70例和对照组(D 组)58例,治疗组应用冠心舒通胶囊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对照组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定结果。G 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D 组(P >0.05);G 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两组无差异(P >0.05)。结论:加服冠心舒通胶囊均优于单纯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及理想的中药制剂,改善临床症状作用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