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琼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了完善我院眼科护理技术的管理,在2010年3月我们将持续质量改进引入眼科护理技术的管理中,并成立了眼科护理技术质量改进小组,确立小组的工作目标,制定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共同探讨护理人员在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确定质量改革的项目,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加强各部门的管理,构建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的平台。结果:经过3年的持续性质量改进,所有人员的严格要求、多次反复的训练,所有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达标率也从2010年的86%提升到98%,达到小组的达标率。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提升了,服务态度有了良好的改善,满意度也由以前的89%提高到97%。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周媛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探究护理干预对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则接受多种干预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的 AKSS 与 ROM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与 VAS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施行人工膝关节术后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及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脑梗塞是临床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脑梗塞会延缓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运动功能,会导致患者缺乏任何社会兴趣,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治疗脑梗塞中,由于患者生活能力下降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应该加强对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治疗工作。本文综述脑梗塞患者出院后电话回访的现状及进展,从电话回访过程中,全面了解脑梗塞患者出院后的症状及现状。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对36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做好基础生活护理及康复训练护理。通过对臂丛神经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自理能力。
作者:郑甜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1例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取卵术患者术前行双氯芬酸钠栓(50mg)纳肛止痛,30min 后出现皮肤瘙痒、颜面及双上肢可见淡红色丘疹,以颜面部为明显。未用任何药物,10min 后患者自诉瘙痒加重,立即给予非那根25mg 肌内注射,20min 后患者自觉皮肤瘙痒减轻,1h 后颜面部丘疹颜色变浅,24h 颜面及皮肤丘疹消失。
作者:陈珠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黄褐斑成为了困扰大多中青年女性的疾病之一。黄褐斑,中医又称“面尘”“肝斑”“黧黑斑”,属于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呈淡褐色或咖啡色,常对称发生于颜面,尤以两颊、额部、鼻、唇等处多见。患者虽无自觉症状,但严重影响美观和身心健康。《诸病源侯沦》中提到:“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或痰饮渍脏,或膝理受风,至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发黑”。中医认为此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以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颜面失养为主要病机。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较多,如:中药内治、中药外治、针灸、刺络放血、按摩等。
作者:郝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87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 SAS 评分、VAS 评分、心率、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全面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恐惧心理与焦虑心理,减少应激反应,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陈中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 MRI 表现特征,评价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综合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48例外伤患者椎体轻度变形的 DR 和 MRI表现。结果:48例患者中,DR 诊断为轻度压缩性骨折35例。片示患椎上缘皮质不整,椎体非对称性轻度楔形变;CT 扫描30例,诊断轻度压缩性骨折27例,CT 片显示患椎中前部皮质断裂,骨小梁紊乱;MRI 诊断急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8例,MRI 示患椎急性挫裂水肿表现。结论:正侧位 DR 片结合 CT 可明确诊断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MRI 可明确压缩性骨折为急性期或陈旧性骨折。各种影像手段综合运用,可提高胸腰椎轻度压缩性骨折的正确诊断。
作者:马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说明益气养阴化瘀法对缓解期支气管扩张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78例缓解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将全部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比组和治疗组。对比组30人,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8人,采用中医益气养阴化瘀辩证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组:治愈率为36.67%,有效率为46.67%,无效率为16.67%,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治愈率为77.08%,有效率为22.92%,无效率为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中医益气养阴化瘀法对缓解期支气管扩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化瘀排毒、活血通气的作用,但益气养阴化瘀法需贯通于整个治疗期和护理期,方可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魏仲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ICU)近年来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例临床资料并分析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ICU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 SAP 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病死组71例,存活组102例,红细胞压积、血淀粉酶持续时间、血肌酐、血钙、血糖、血 PH 值、氧合指数在病死组与存活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入 ICU24小时内 APACHEII 评分有统计学差异,而 CT 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组间胃肠功能、呼吸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胰性脑病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病死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呼吸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障碍与死亡有关,为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红细胞压积、血淀粉酶持续时间、血肌酐、血钙、血糖、血 PH 值、氧合指数对判断预后起着一定作用;应对 SAP 患者早期进行 APACHEII 评分,以便对其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及时评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与 SAP 的病死密切相关。呼吸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障碍为 SAP 的死亡危险因素,提示应加强器官功能保护剂支持治疗。
作者:李建萍;陈微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11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观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及时给予蓝光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倪艳丽;何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已成为患者追求的目标;信息化水平及交通运输水平的不断提高,已使其成为可能。将危重病人平安转送到具备能力的高水平的医院及早进行抢救治疗,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急危重症医学的院前延伸[1]。而120急救中心正是承载这样一项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兴急救中心依托泰兴市人民医院,是江苏苏中地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自2004年08月08日成立急救中心至今整10年。目前有重症监护型急救车4辆,工作人员17名。开办至今长途转诊危重病人达2386例。主要转往扬州、无锡、苏州、南通、南京、上海等三级甲等医院。转诊原因大致概括为以下情况:①本院医疗资源(如技术力量、检查设备等)不足;②患者病情本院有能力救治,但患者家属对救治成功的期望过高,不转诊一旦达不到家属的期望有可能会出现医疗纠纷,病人及家属要求转院。如何确保危重病人每次安全有效的长途转诊是我中心医护人员探讨的课题之一。本人总结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红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子宫缝合术联合欣母沛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有产后出血患者共12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予以子宫缝合术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欣母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 E2、FSH、子宫内膜厚度等临床指标,以及出血时间、出血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E2、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且 FSH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缝合术联合欣母沛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减少和控制其出血时间及出血量。
作者:夏慧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患者对拔牙有关方面的畏惧程度。方法:对门诊需行拔牙术的成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畏惧程度较高,45%的患者经历拔牙后畏惧程度降低,局麻注射在畏惧因素中居第一位,有50.4%患者选择今后及时拔除患牙。结论:医师根据不同患者畏惧程度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朱涛;刘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也是医院工作的缩影。急诊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护理的知识、技能和急危重病人的心理特征,运用有效的交流方式,加强沟通,才能与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救护质量。现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浅谈如下:1预检分诊及处理1.1预检护士对到达急诊科的病人要热情接待,将病人快速急诊就位。一般急诊病人可坐着候诊,对危重病人应根据不同病情合理安置就位。如由救护车等运输工具送来的急诊病人应主动到急诊科门口接应,并与护送人员一起将病人搬运到合适的位置上。
作者:何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急性左心衰治疗的患者66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将其分成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滴的方法,将50毫升参附注射液给予患者静滴,7天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给予临床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戈;刘厚颖;李亚娜;李小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小儿静脉留置针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其优点:操作简单,避免反复穿刺,保护血管。保证合理用药,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患者费用,而且减少患儿痛苦,更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作者:柯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进行胎儿宫内安全的监护。方法:对60例 ICP 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NST),对其中15例进行宫缩应力试验(CST)或催产素激惹试验(OCT),45例进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结果:OCT 和超声脐血流分析结果异常者的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NST 正常者和异常者的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OCT 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对了解 ICP 孕妇胎盘功能和预测围产儿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NST 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对母婴无任何创伤、重复性强等优点,可作为了解 ICP 孕妇胎儿宫内安危的首选监护项目。
作者:柏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0例有撤离呼吸机史的先天性脏病患者,以机械通气12小时为界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早期撤离呼吸机,对照组晚期撤离呼吸机。对两组实验对象的体外循环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应用心血管药物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插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应用心血管药物、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插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加强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作者:吴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并发重度口腔溃疡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并发重度口腔溃疡患者41例,回顾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本组41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24例显效,14例显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68%;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结论:对尿毒症并发重度口腔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溃疡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振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