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丽娜;冯博;王茹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4例 COPD 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 =37)和观察组(n =37),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护理模式,6个月后测试肺功能并采用 SGRQ 问卷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 FEV1%、FVC%为0.39±0.15和0.49±0.16,高于对照组的0.35±0.12和0.45±0.11(P <0.05),SGRQ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连续护理有助于提高 COPD 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伟;张崎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临床上有许多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需要下胃管进行鼻饲饮食,还有一些外科手术后或者腹部疾病的的患者也需要下胃管接负压进行引流胃内容物或胃液,保留胃管时间少则3~5天,多则数月,这期间如果胃管固定不牢固,患者翻身、起床等活动容易将胃管脱出,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再次下胃管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作者:赵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以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0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0例为子痫前期孕妇,20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00例为健康孕妇且将其设为对照组。记录三组孕妇年龄、血压、怀孕周数、孕前提质量、提质量指数等,且检测三组孕妇胰岛素、空腹血糖、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含量等,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子痫前期组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组怀孕周数、孕前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等,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子痫前期组,孕妇各项指标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孕妇组与子痫前期组孕妇出现妊娠期代谢综合征风险显著升高(p <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及子痫前期出现的重要危险因素是总胆固醇和孕前体质量,故临床治疗及诊断中应加强早期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的判定识别,孕前应适当控制体质量且合理饮食,及时排除危险因素。及时给与孕妇有效治疗,及早发现且排除相关危险因素,可显著改善其围生结果,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周冰;刘顶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讨论 VSD 闭式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36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坏死感染患者,36例均采用 VSD 闭式负压引流,维持有效负压5-7天,选择合适体位,加强心理护理,管道护理。结果:36例患者中23例经一次 VSD 负压引流术后肉芽生长良好,二期植皮成功。10例经2~3次 VSD 负压引流术后二期植皮成功。3例因创面缺损较大,感染严重经3-4次 VSD 术后二期植皮成功,治愈出院。结论:采用 VSD 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患者,术后施以正确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病程。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全脑放疗后局部加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全脑放疗30Gy/10次或40Gy/20次,全脑放疗结束后行脑转移灶局部加量,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加量20-26Gy。结果63例患者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4例,总有效率82.5%,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结论全脑放疗后局部加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效果良好,提高了局部控制率,患者生活质量亦有所提高。
作者:伊帅;张亦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本院接诊的80例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恢复情况以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各时期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一定程度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的产后恢复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前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心衰及慢性肾脏等主要并发症。非药物治疗包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非药物治疗是药物治疗的基础,所有需要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非药物治疗。
作者:李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 ICU 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针对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救治的150例 ICU 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1例确诊为 ICU 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针对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51例真菌合并肺炎感染患者占所有重症肺炎患者的34%。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27.45%,都柏林假丝酵母菌占11.76%,克柔假丝酵母菌占11.76%,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75%。结论 ICU 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偏多,营养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护理人员需要明确患者出现感染的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以此提高患者护理治疗与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无痛人工流产中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并发症及意外防治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所进行的无痛人工流产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过程进行观察。结果:经临床观察发现,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所发并发症比较多,其中,呼吸抑制患者37例,占总数的12.4%;低血压患者70例,占总数23.3%;注射疼痛患者150例,占总数的50.0%;过敏患者13例,占总数的4.3%;痉挛患者30例,占总数的10.0%。患者经相关治疗后,所有症状都得到好转,无任何意外发生。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虽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比较轻微,且经相关处理后均明显好转,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控制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内科10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照组,同时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内科10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操作不当发生率、患者医院内损伤的发生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对比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防护知识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操作不当发生率、患者医院内损伤的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2013年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防护知识合格率均明显高于2010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女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随机选取在我院普外科接受保乳术或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0例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为已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已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保乳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根治组),观察组(保乳组)患者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自我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治组),其比较结果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女性乳腺癌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匡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脑保护的作用。方法: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术前输注参附注射液,对照组输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T1)、体外循环10min(T2)、30min(T3)、体外循环结束后2h(T4)、24h(T5)、48h(T6)。抽取静脉血样2ml 检测 S100β、NSE 水平。于术前1天、术后2天、7天进行 MMSE 评分。结果:两组患者 S100β,T2、T3、T4、T5、T6时点与 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 NSE 水平 T2、T3、T4、T5、T6时点与 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各时点 S100β和 NSE 水平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 MMSE 分数均降低,与本组术前1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 MMSE 评分与术前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先给药对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可产生脑保护作用。
作者:陈咏今;邓超;代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疝病人的围术期的护理中的应用,预防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方法:通过对患者全面的护理评估,根据不同的个体需求实施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新型治疗方法的优点,修补材料的特性,做好患者的心理以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接受健康教育且配合康复护理,无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12月随防未发现复发。结论:通过全面、耐心、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知识宣教,正确指导患者的康复,能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及有效预防并发症,使患者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段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套装吸痰、吸氧用物在老年病区抢救中为护士提供快捷,为患者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方法设置套装吸氧、吸痰所需用物,并独立包装。结果抢救中套装吸痰、吸氧取用时间缩短,护士满意度99.9%。结论套装吸痰、吸氧用物的应用,提高了老年病区护士的应急能力,为患者抢救争取时间。
作者:麦小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静脉留置针因其有快速、安全、方便[1-2],有利于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 d ~5 d,小儿活泼好动,不会很好合作保留留置针,如何固定好留置针并使患儿更舒适、安全是儿科护理的一项基本技术[3]。因复合外伤术后的儿童血容量不足,血管条件差,加之患儿好动、不配合,留置后针眼处经常会出现渗血、留置针移位、液体渗漏、意外脱管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科从2013年1~6月在固定留置针敷贴外加配纸胶布和3M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包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益生菌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研究显示,益生菌的特殊性质使其在皮肤应用领域上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皮肤作用机制。
作者:陈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特点,探讨其组织与环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对本市三家医院的74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人口变量之后,工作影响家庭,角色冲突;工作负荷和角色混淆对情感衰竭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影响工作对人格解体有显著作用;同事支持和角色混淆对成就感降低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儿科护士成就感降低明显,职业倦怠是具有特异性的相关关系。
作者:石欣怡;侯铁塔;马丽娅;李彩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管微创手术用于气胸患者急救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近2年来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腔闭式引流微创手术治疗的病人分为实察组 A 组、对照组 B 组,每组各60人,所选对象在病情、年龄等普通情况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 组60例患者进行胸管(包括粗、细胸管)微创手术;B 组60例患者用传统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 组没有出现任何术后并发症,而 B 组有5例皮下气肿,3例已发感染。在患者恢复时间上,A 组只需要3天即可下床活动,B 组需7天;A 组6天可出院,B 组需15天。手术操作时间上 A 组:(12.20±4.38)分、B 组:(30.32±18.9)分;手术创口范围上 A 组:(0.17±0.04)cm、B 组(2.42±0.37) cm。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胸管微创手术治疗气胸疗效更佳,操作方便快速、创伤小、安全,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临床应用的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海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意义。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及床边康复训练,对照组43例为在康复治疗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里,由家属督促、指导良肢位摆放时间小于1周;而治疗组43例为在康复治疗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里,由家属督促、指导良肢位摆放时间大于6周。结果满6周时治疗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全过程,重视病人家属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能明显改善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临床路径-单病种限价管理模式在单病种费用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实施了临床路径-单病种限价管理模式的职工医保组与新农合组与居民医保组(对照组)的病种从自付比例、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药费比例、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综合比较。结果:职工医保组自付比例、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药费比例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临床路径-单病种限价管理模式通过规范诊疗行为,有效的降低整体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
作者:赵希;全韩;马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