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芬
目的:研究分析以健康教育以及认知行为疗法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自尊、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3年本院收治的14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按照每组72例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自尊评分得到大幅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大大提升了其生活质量,治疗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自尊感,改善其睡眠质量以及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子宫缝合术联合欣母沛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有产后出血患者共12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予以子宫缝合术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欣母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 E2、FSH、子宫内膜厚度等临床指标,以及出血时间、出血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E2、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且 FSH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缝合术联合欣母沛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减少和控制其出血时间及出血量。
作者:夏慧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对麻醉深度的检测与控制是临床上麻醉工作的重要任务,全身麻醉时,仅监测普通的生命体征如血压、瞳孔的变化、心率、脉搏、呼吸等并不能够准确的反应麻醉的深度。所以,我们需要探寻更新的方式来检测和控制麻醉的深度,增强全身麻醉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作者:敖明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比观察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悬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100例,分为气腹腹腔镜组和悬吊腹腔镜组。分别记录两组各项指标。结果与结论:PLC 对凝血及纤溶指标影响大,而 SLC 影响小。PLC 作用时间短,恢复快,术后下床早。
作者:王永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儿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儿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引流管阻塞、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结论:加强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能够让患儿家长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从而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息肉及鼻窦炎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术后5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临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临床复发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雷玲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与预后观察在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8例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分律失常患儿,随机分为49例常规组和49例优质组,给予常规组患儿常规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优质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效果。结果优质组患儿家属在对疾病、疾病相关护理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护理满意程度比常规组患儿家属高,优质组患儿预后优于常规组患儿,两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予以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患儿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患儿,且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贾凤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剖腹产也越来越流行,如何帮助剖宫产患者度过术后的疼痛阶段,已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患者术后疼痛,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4年4月-6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436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经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者4例389,占89.2%;无效,用肌肉注射止痛药者47例,占10.8%。
作者:黄运红;银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选择高密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68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美多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舒降之)20 mg/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服用辛伐他汀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较治疗前血清 MDA 明显降低,SOD 水平明显回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抗氧化应激来完成的。
作者:任培;刘希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新形势下各级医疗机构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良好财务管理机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但在财务管理细节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本论文根据医院财务管理原则和基本任务,提出了财务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设想,并对加强培训高素质财务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了论述。
作者:陈艳;李莉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全面的中医护理,研究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会产生的效果。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10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于特殊中医护理,对照组按照传统式护理方式进行。通过一段时间对照后,观察实验效果。结果: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两组对比的差异性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中医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具有显著效果,需要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禹梅林;范颖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骨科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我院骨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20例骨科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10例,感染率为8.3%。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5年、空腹血糖、住院时间、长期卧床、抗生素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与骨科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性别、HbA1c 与骨科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关系不明显(P >0.05)。年龄≥60岁、病程≥5年、住院时间延长、长期卧床是骨科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年龄比较大、糖尿病病程长、住院时间延长、长期卧床是骨科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金娟;何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普外手术患者满意度及焦虑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0例,将其分为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况及治疗过程的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手术后,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患者的 SAS 评分较术前比均有所降低,P <0.05。对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的 SAS 评分进行比较,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的 SAS 评分下降更明显,P <0.05。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P <0.05。
作者:李荣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妇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0年2月至2012年度11月对218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容易引起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安全隐患问题。结果通过防范措施及管理,有效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切实落实护理安全。结论要提高妇产科的整体水平,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员,并且要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防范安全隐患。
作者:吴翠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外科创伤患者术中大量快速输液、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回顾分析了18例予以大量快速输液、输血的患者,发现了存在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低体温、低钾血症等特殊并发症,总结了对这些并发症的观察以及预防与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吴岭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护人员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我国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外科病的种类比较多,所以针对其诊疗方式也有很多种,医护人员必须要保证每个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在治疗中绝对不能疏忽。本文通过对中医医院外科护理潜在的危险进行分析,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保证护理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杨皑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压疮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临床表现为受压局部的红斑,麻木,疼痛,破溃,坏死,溃疡。部分因局部感染出现全身症状,甚至败血症。现在的护患矛盾的越发激烈,并且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压疮的发生将成未提供符合标准护理和行为的证据,并发生医患纠纷,因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成压疮护理工作中的核心重点之一。
作者:图叶;斯琴格日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5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收治的5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有4例患者死亡;20例患者经治疗康复后出院且神志清楚并能够自理部分生活护理;11例患者神志清楚但一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9例患者神智浅度昏迷,言语不清,四肢肢体瘫痪;6例患者成为植物人。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且病程大多较长,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再加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唐异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探讨多媒体在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以此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2级本科临床医学本科2班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学生在多媒体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多媒体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本次研究活动为期一学年。结果:研究活动结果表明,针对多媒体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多媒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才能够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唐顺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 PLMA 喉罩自主通气用于小儿眼科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小儿全麻眼科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0例),PLMA 喉罩组(I 组),气管插管组(Ⅱ组)。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或置喉罩)后即(T2)、插管(或置喉罩)后5rain(T3)、10min (T4)血压和心率,并于 T0、T2、T4三个时点抽血检测血浆肾上素(E)和去甲上腺素(NE)浓度。结果:诱导后两组血压、心率均有下降,I 组患者置喉罩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浆 E、NE无明显变化(P >0.05);Ⅱ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P <0.05),较 I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血浆 E、NE 在 T2时点较诱导前明显升高,较 I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4时点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LMA 喉罩全麻用于小儿眼科患者,可明显降低其心血管反应及应激反应.并能有效通气.保障麻醉安全。
作者:王东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