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娟;何萌
对当今妇女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完善社区妇女保健工作的具体建议。只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妇女保健服务进入社区、家庭才能满足广大妇女的健康需求。
作者:杨龙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静脉留置针因其有快速、安全、方便[1-2],有利于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 d ~5 d,小儿活泼好动,不会很好合作保留留置针,如何固定好留置针并使患儿更舒适、安全是儿科护理的一项基本技术[3]。因复合外伤术后的儿童血容量不足,血管条件差,加之患儿好动、不配合,留置后针眼处经常会出现渗血、留置针移位、液体渗漏、意外脱管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科从2013年1~6月在固定留置针敷贴外加配纸胶布和3M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包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 -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三种梅毒检测方法,评价三种方法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以 TP -ELISA、TPPA 做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RPR 做非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结果:TP -ELISA 法检测出梅毒阳性49例;用 TPPA 法检测出阳性49例;用 RPR 检测出阳性为45例;TP -ELISA 法检测出一期梅毒(30例)的阳性29例;二期梅毒(17例)的阳性17例。三期梅毒(3例)阳性为3例。用 TPPA 法检测一期(30例)的阳性有28例,阳性率为93.3%,二期(17例)的阳性有17例。三期梅毒(3例)的阳性为3例,阳性率为100%。用 RPR 法检测出一期(30例)的阳性有24例,阳性率为80%,二期(17例)的阳性有17例,阳性检出率为100%。三期(3例)的阳性为2例,阳性率为66.6%;通过 TP -ELISA 法检出愈后的全为阳性,TPPA 的阳性11例,RPR 法的阳性为3例,9例为阴性;结论:对梅毒患者同时采用 TP -ELISA 和 TPPA 或 RPR 法进行血清学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判断疗效。
作者:杨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诱发晚期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晚期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感染导致反复出血者1例,后经子宫次全切除术治愈;11例患者采用单纯药物保守治疗,其余18例患者采用清宫术,经病理报告,其中胎膜残留者15例,胎盘残留者3例,后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晚期产后大出血是临床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临床应注意加强预防措施,尽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处理办法,尽可能降低产后大出血发生风险。
作者:陆景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线粒体活性氧生成和对能量转换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0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安静组、运动诱导45分钟、90分钟、120分钟、150分钟组,分别观察骨骼肌线粒体活性氧(ROS)生成、态4呼吸速度和 ATP 合成速度。结果:在运动诱导过程中活性氧生成先上升再下降,运动45分钟、90分钟、120分钟、150分钟时活性氧生成明显高于安静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峰为运动时120分钟,显著高于运动150分钟时(p <0.05)。线粒体态4呼吸速度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下降,120min 时达高峰。ATP 合成速度于运动45分钟时增加,然后减少。结论:运动诱导初期,ROS 的大量产生可能通过维持适宜跨膜电位来保护线粒体膜,调节能量转换,ATP合成速度下降。随着 ROS 的不断生成,ROS 可能通过质子漏在能量转换和输出间起着精确的类似“开关”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开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结果:对于80例患者进行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对比治疗之后,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效果优质人数为33例,效果良好人数为6例,效果中等人数为1例,无差等疗效;实验组采用布比卡因效果优质人数为35例,效果良好人数为4人,效果中等人数为1人,无差等疗效。两组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患者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麻醉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麻醉效果,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龙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男,35岁,主因左足跟部肿痛、活动受限两小时于2014年6月1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诊断:左跟骨粉碎骨折。入院后给予止痛、抗感染以及消肿药物治疗。于2月5日行手术治疗,给予左跟骨粉碎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给予抗炎,接骨药物治疗,患者每日普通饮食。于11日午饭后约10分钟突然出现突发胸憋,气短,心悸。急呼医生,询问患者,神清语利,无其他诱因,胸部四肢可见高于皮肤的红色皮疹。考虑急性过敏反应。立即给予:(1)吸氧;(2)静脉滴注0.9%盐水500毫升,氟美松10毫克入壶,(3)5%葡萄糖150毫升加10%葡糖糖酸钙静点(4)扑尔敏10毫克口服(5)心电监护,综合导联示 t 波低平,给予速效救心丸10粒舌下含服。20分钟后症状好转,再次给予氟美松5毫克入壶。于40分钟后皮疹基本消退,心电图大致正常。患者无不适主诉。
作者:柯丽秀;李永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接骨板非接触式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方法:报告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79例,均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锁定接骨板植入时与骨皮质之间存在约3-5mm 的间隙,在愈合过程中锁定板下有大量骨痂形成。结果:79例病人中76例获得随访,时间5-15个月,平均10个月,49例在16周形成大量骨痂,25例在20周形成大量骨痂,平均14周,1例骨折近端螺钉断裂,1例迟发型切口感染。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有大量骨痂形成,使锁定板与骨骼间间隙变小,目前已全部取出内固定,发现锁定板下有大量骨痂增殖。结论:采用非接触式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后接骨板下有大量骨痂形成,使骨折愈合后骨骼强度增大,骨折愈合快,再骨折发生率低。
作者:戚会宏;常海宏;张伟;虎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 CT 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需要实施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 CT 增强扫描的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经过系统护理之后CT 增强扫描的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护理能加大 CT 增强扫描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现象,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玲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日,我院首次以高压氧为主治疗了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两个月后效果满意,患者感激不尽,标志着高压氧科除了传统的治疗项目外,又增加了新的治疗项目。患者,女,45岁,因“间断双髋关节疼痛2月”为主诉来我院就诊。7月前患者发现双手指尖多处盘状红斑、全身关节疼痛、脱发等症状,曾多次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查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 DNA 抗体:阳性;抗 SM抗体:强阳性;抗 RNP 抗体:强阳性;抗 SSB抗体:强阳性;抗体核糖体抗体:强阳性;抗 RO52抗体强阳性。按“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口服激素,2月前患者无诱因发现双髋关节间断疼痛,由坐位变站位时明显,轻微活动后好转,患者一般日常活动尚可,饮食正常,体重较前增加10斤左右,双侧髋关节 MRI示双骨头缺血性坏死。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及肌张力正常,股骨头坏死。
作者:李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4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术后康复护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0个月。均无肘关节感染、骨化性肌炎以及神经损伤。参照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定,优28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达83%。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术后采用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可有效预防肘关节僵硬的发生。
作者:黄玉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24TPU)的变化,为高血压合并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以120名无高血压、无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对照,检测了226例患者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同时检测患者的肾功能、血脂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以及血肌酐(Scr)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高血压组患者的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肾功、血脂出现异常之前,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己经明显升高,可以作为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病灶多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估计3%~10%的生育年龄妇女患此病[1],但盆腔外少见,其中以剖宫产切口常见。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盆腔外 EMT 的一种类型,是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该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AWE可引起腹部切口肿块伴周期性疼痛,虽为良性疾病,却具有与恶性疾病相似的生物学行为,故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现将其诊治进展及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李爱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护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提高护生心理因素、患者因素、技术因素,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及对策结果护生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进行心理辅导、技术指导和训练对提高护生的操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彦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 PPH 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对所有重度环状混合痔病例采用 PPH 术加聚桂醇注射治疗。结果:118例重度环状混合痔痔患者治愈109例,占92.4%,显效9例,占7.6%,全部有效,无一例术后大出血、肛门狭窄。结论:PPH 加聚桂醇注射联合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具有对组织损伤轻,疗效好,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吴鲁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探讨经腹部 B 超和经阴道 B 超在异位妊娠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异位妊娠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腹部 B 超、阴道 B 超诊断的影像学资料,将两种方法诊断的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其诊断的符合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意义。结果8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发生输卵管妊娠70例、腹腔妊娠6例、宫角妊娠5例,间质部妊娠4例、宫颈妊娠3例。经阴道 B 超检查检出异位妊娠患者82例,检出符合率率为94.3%;经腹部 B 超检出异位妊娠患者56例,符合率为63.6%。经阴道 B 超检测的符合率显著优于经腹部 B 超,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B 超诊断异位妊娠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高,误诊率低,较之腹部 B 超检查有明显的优越性,且具有检查图象清晰,诊断快捷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代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手术室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即手术室护理人员把手术患者视为一个“完整的人”,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对手术患者人室前、在室和出室后给予完整的身心护理。我院2013年1月起应用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安全问题以及寻求对策,。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关的护理预防对策。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护措施处理,及时发现患者住院期间存在安全问题,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结论:针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不同的安全问题,对每位患者进行安全评估,采取制定合理的护理安全措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护患沟通,利用护患合作的方式,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愉快的住院环境。
作者:李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总结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的护理。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治疗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鼻胆管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重视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80例患者成功取石,20例转手术治疗;治疗后并发轻症胰腺炎5例、急性胆管炎5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作者:金申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00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ALT 活性测定。结果:2000例受血者中,HBsAg 阳性患者158例(7.90%),抗-HCV阳性患者10例(O.50%),抗-TP 阳性患者9例(O.45%),抗-HIV 阳性患者1例(O.05%),ALT >40U /L174例(8.70%)。结论:输血前患者各项血清感染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杨海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