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明
目的:探讨在日常临床实践中根据预防性用药情况。方法:将590例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预防组204例和对照组330例,观察记录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30~60分钟内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 ADR 进行分析显示,相比使用预防性用药的患者,未使用预防性用药的患者报告为(5.9% vs12.0%),在注射部位皮温高、味觉异常和感觉发热方面尤其明显[1]。结论:预防性用药使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
作者:王敏鸿;高煜;吴文娟;李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入住我院进行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治疗的老年患者96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围手术期内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压与血尿酸的水平变化。结果:经有效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6.7%与87.5%,其血压与血尿酸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呈下降趋势,但是,实验组的下降较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压与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在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且能更好的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磊;张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壕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饲垂体瘤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20倒垂体瘤全切16倒,大部切除4饲,配合药物治疗及精心圈手术期护理,患者痊愈15倒,好转5倒,激素术平恢复正常或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单鼻孔经壕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加强固手术期护理。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前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心衰及慢性肾脏等主要并发症。非药物治疗包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非药物治疗是药物治疗的基础,所有需要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非药物治疗。
作者:李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机械通气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导致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以2008年3月-2014年1月因有机磷农药中毒并且呼吸衰竭的61例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资料。其中有32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后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记为观察组;另外29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兴奋剂治疗,记为对照组。结果:治愈率和死亡率有统计学意义(χ2=3.870,P =0.049<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及时的洗胃、解毒,出现呼吸衰竭时及时的机械通气,有较高的治愈率。
作者:周生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湿疹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湿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结果经过对病人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高的治愈率,减轻的患者的痛苦。结论对湿疹患者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恢复病人了对生活的自信。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气压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随机分成气压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气压治疗组再加用气压治疗。结果:气压治疗组较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明显减少(P <0.05)。结论:气压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两药联用(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托吡酯单药治疗组、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组(联合治疗组)和氟桂利嗪单药组3组,每组均为39例患者。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副作用。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2%,氟桂利嗪组的总有效率为64.1%,托吡酯组的总有效率为59.0%,联合治疗组与单药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3组患者治疗中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疗效更明显。
作者:蒋开慧;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更为全面科学、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经阴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7%,显著高于对照组(57%)。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科学全面、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对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项丽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的健康教育,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以及手指的功能恢复。方法:对30例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结论:对断指再植的患者施行健康教育指导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的健康教育是手指成活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颖;余荣臻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产科护理的工作特点是高风险性,随时都可能接到急诊,孕妇在分娩时情况变化快,风险随时有可能发生于,甚至不可预见。方法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产科护理安全、减少护理风险的重要环节。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论针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确保母婴安全和自身权益。
作者:辜乾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我院整体实力的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软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的不断改善,每天来我院看病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特别是新医改以来,每年门诊业务量呈几何性增长,业务量的增进也导致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概率的增大,使由发药差错等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门诊药房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机械的发药过程。其实不然,药房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得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否则稍有不慎,发生发药差错,就可能使医师的诊疗措施前功尽弃,严重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就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防范发药差错不但要求医院药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同时也要求不断提升药房服务技术水平,改进服务流程,大限度地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错误的药品调配可能使医师的诊疗措施前功尽弃,严重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如何减少医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和隐患的发生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和药师的神圣职责。
作者:李文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共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产后护理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产后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抑郁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其抑郁状况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其抑郁状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 <0.05)。结论:对于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周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在门诊急诊清创术中应用可吸收线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回顾选取100例我院门诊手术室2013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清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应用可吸收线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应用国产缝合线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缝合线下经过清创手术治疗后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可吸收缝合线创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愈合效果提高且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在国产缝合线使用后手术部位愈合效果总有效率为70%,两组护理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可吸收缝合线在急诊清创术中能有效提高患者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针对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择8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孕不育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2.5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2.50%,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孕不育症治疗中,中医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受孕率,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高一人;凌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牙列缺损、缺失以及牙体缺损的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手段以及修复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0口腔修复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症状、治疗手段以及修复情况。结果:在患者的男女比例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结构上,30-50岁患者明显多于其他年龄阶层人群(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口腔修复的类型上,采用活动义齿修复415例,占62.88%,采用固定义齿修复245例,占37.12%,活动义齿修复患者明显多于固定义齿修复(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60例患者全口义齿修复265例,占40.00%,上半口义齿修复66例,占10.00%,下半口义齿修复198例,占30.00%,赝复体修复132例,占20.00%。结论:牙列缺损、缺失以及牙体缺损等口腔修复疾病在男女群体上有同等的发病率,患者在30-50岁阶段发病率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应当根据年龄对患者进行划分治疗,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腔保健宣传,活动义齿修复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在治疗过程中注重预防牙周病,是目前口腔修复治疗的主要修复措施。
作者:蔡坤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在丘疹性荨麻疹中进行临床综合护理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皮肤科收治入院的287例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并在6个月后进行随访调查。结果: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治疗预后情况,同时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结论:针对丘疹性荨麻疹发病原因进行特殊的干预护理,能够有效缩短病程,降低患者的继发感染率和复发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白娜;李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女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随机选取在我院普外科接受保乳术或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0例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为已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已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保乳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根治组),观察组(保乳组)患者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自我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治组),其比较结果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女性乳腺癌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匡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用药特点,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从用药的剂量、种类、次数、停药和用药时饮食的选择上,对老年人的用药问题提出策略。结果老年人做到合理用药,并了解常用药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结论多数老年人存在慢性疾病,合理用药可提高药物对老年人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钟仁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称[1],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目的:大家都知道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引发多种疾病并且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本次调查是想通过实验研究以及卫生宣传,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通过本次的探究性课题实验,增强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结果: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容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食物有:肉类、蛋类、禽类、水产类、奶制品类等等。结论: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将肉类,蛋类以及水产类和奶制品类的食物加热、煮熟后再使用,以免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作者:祁玲;王学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