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主动脉夹层(aorta dissection,AD)是入主动脉腔内循环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层形成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夹层撕裂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受累部位与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误治。2005年1月至2013年4月我科共收治9例主动脉夹层误诊病例,现对其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水平。
作者:蔡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实验患者采取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清除大汗腺途径达到治疗效果,并在术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与评价。方法: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对其采取腋下皮肤梭形切除 Z 整形手术,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以及双平行切口皮下修剪术三种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手术腋臭治疗。随访期间对患者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对回复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结果:1.根据随访结果和临床分析,三种手术方案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2.就并发症发生率来说,双平行切口皮下修剪术要低于其他两种手术治疗方案。3.就疤痕明显程度、疤痕增生以及挛缩发生几率来说,腋下皮肤梭形切除 Z 整容手术高,使得病患术后上臂活动受到限制,而其他两种手术方案据患者反映,疤痕均不明显。结论:医疗过程中那个要针对患者的相关情况作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要清楚患者的腋臭程度以及患者的要求高低,但在目前来看,双平行切口皮下修剪术是目前的医疗水平下为理想的手术方案,此方案术后复发率低,疤痕不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作者: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有效术式。方法:选取了2012年7月-2013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甲状腺次全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与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手术出血量与恢复时间方面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对患者损伤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张修超;金学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由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等原因,新发传染病逐渐增多,严重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在这种形势下,对疾控预防机构的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本文中,分析了县级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人员的现代化管理策略进行了重点探讨。
作者:雷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骨科病人疼痛症状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100例骨科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观察他们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数周后病人的疼痛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结论有效缓解骨科病人的疼痛,对做好骨科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后。而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骨科患者疼痛加快患者康复的作用。
作者:邓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回顾分析284例布鲁氏菌病爆发疫情患者的救治护理,做到及时控制传染源,治疗患者;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避免疫情扩散。得出结论:只要早诊断对症治疗,布鲁氏菌病是可防可治的。
作者:唐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总结用药行为指导措施。方法将社区22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的生理维度进行评分,试验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P <0.05),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从情志、饮食、运动、起居等方面展开的综合辨证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血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钟萍;余华;张泽菊;王梅梅;张先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留置 PICC 导管是肿瘤病人进行化学资料必须建立静脉通道之一.PICC 既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能按时按质完成患者重要的资料良药.它是一项侵入性穿刺技术,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下面是我科自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用热疗加外涂喜疗妥资料机械性脉炎的疗效观察结果,现将其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小云;曹燕;胡梅荣;王翠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硬化合并周围神经异常患者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全部接受四肢肌电图,检查的内容包括潜伏期、运动单位电压以及感觉等多项指标。结果光镜检查显示,患者存在髓纤维改变的情况,大部分的病例程度较轻,形态变化多以脱髓鞘为主,同时有轴索变性。结论多发性硬化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并不是晚期才出现的,而是早期就已经出现了轴索异常等神经症状,临床使用神经电生理检测能够对周围的神经损伤定位且能够将周边的神经病变程度反映。
作者:杨彩平;郭战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多胎妊娠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60例多胎妊娠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本组所有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者34例(56.7%),胎吸1例(1.7%),产钳助产1例(1.7%),剖宫产者24例(40%)。母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0%,其中并发症发生率高的是胎膜早破(20%);新生儿体重常见的是介于2000-2500g 之间,占到41.7%。结论: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根据胎方位类型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应注意加强孕妇妊娠期的监护及保健工作,加强营养,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符晶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针对骨外科临床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问题进行探讨。方法:综合分析临床骨外科患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对骨外科医生提出加强对患者安全管理应采取的相应安全措施。结果:骨外科临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坠床、跌倒、烫伤、压疮等安全事件。结论:要提高医生的安全意识,使骨外科患者安心在医院治疗,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吴树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4年3月生产后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后,行子宫压迫缝合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产后出血患者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疗效显著,可快速止血,使患者恢复正常体征,帮助患者产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厉利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依托泊苷胶囊单药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临床应用中的毒副作用。方法采用依托泊苷单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23例,可评价20例。结果总有效率35.00%,对晚期淋巴癌为16.67%(1/6),对小细胞肺癌有效率为55.60%(5/9),对胃癌为25%(1/4)。剂量限制毒性为骨髓抑制,有轻度消化道反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依托泊苷胶囊单药治疗晚期肿瘤有一定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李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加特布他林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用3%高渗盐水加特布他林0.25mg 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40例,用特布他林0.25mg 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均好转出院,治疗组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缓解以及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结论:3%高渗盐水加特布他林超声雾化吸入的疗效优于特布他林雾化吸入。
作者:曹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非骨化性纤维瘤平片影像的分析,发现其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收集1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病例,全部作了平片检查,并术后病理确诊。结果非骨化性纤维瘤常发于长管状骨干骺区、骨干区,分为皮质型、骨髓型。本组病例中,2例发生在股骨,9例发生在胫骨或(和)腓骨。骨皮质型8例,其影像特点为骨皮质内或紧邻骨皮质下的低密度透光区,呈单房或多房改变,病灶在骨内生长,病灶边缘有致密的硬化带,骨髓腔一侧更清楚。骨髓质型3例,病变表现为骨髓腔内单房或者多房低密度透光区,呈中央性生长,边缘可见硬化线或硬化带,病灶大时,可见骨干向周围膨隆,相邻骨皮质变薄。11例病例中,除1例不能定性、1例误诊之外,其余9例全部准确诊断。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凭平片检查基本可以确诊,误诊或漏诊几率极小。
作者:刘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福利院住院老年患者死因及相关因素,以提高对老年疾病特殊性的进一步认识,做好福利院住院老年患者医疗保健和预防疾病工作。方法:按 ICD-10编码进行统计了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184例住院老年患者死亡病例并进行死因分析。结果在184例福利院住院老年患者死亡病例中,前三位死因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119例(64.67%)、心脑血管疾病34例(18.48%)、恶性肿瘤20例(10.87%)。结论:福利院住院老年患者死因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将其作为福利院住院老年患者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加强整体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比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心绞痛治疗中加强整体护理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使患者提早出院,改善预后。
作者:李倩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社区门诊收治的150例临界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 =75)和观察组(n =75),两组患者均没有服用对血压或血脂有影响作用的药物,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具有缓解血压发展的效果,值得临床采纳和借鉴。
作者:顾丽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与奥硝唑联合对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实验组采用法莫替丁联合奥硝唑治疗方案,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3%,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结论:法莫替丁与奥硝唑联合对治疗慢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临床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本文主要首先对医院100例断指再植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继而通过对100例断指再植的患者的手术前的护理和手术后护理情况的分析,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断指再植护理的体会,为断指再植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所帮助。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