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丽清
目的:了解目前老年人的家庭生活情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社会保障需求等,为老年护老年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老年护理课程设计提供资料。方法: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我市老年人共148例,其中男性71例,占48%,女性74例,占52%。结果:老年人生活基本自理,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大部分较好、需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养老和医疗保障有限,身体健康水平低,高血压、精神类疾病和视力障碍成为主要健康问题,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医疗保健,解决看病难的的问题,希望能够多建普通型老年公寓。结论:老年人经济状况不理想,健康状况较差,业余生活待丰富,社会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刘静;时连瑞;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儿童输液室常见护理投诉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儿童输液引发的各类投诉进行分类汇总,并详细分析原因。结果:3年内输液室护理投诉共32例。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自身素质、护理差错、家属、医疗收费、输液环境、等方面分析投诉原因,并针对原因制订对策。不同工龄、职称护理人员被投诉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通过护理人员改变服务理念、优化输液护理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综合素质、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改善输液环境和提高护理质量等化解护患矛盾,提高病人满意度,从而降低投诉率。
作者:赵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调查惠东孕妇10年 HBsAg 携带率变化,并比较2011年-2014年各年龄组 HBsAg 携带率差异。方法:对孕期就诊的孕妇全部检测 HBsAg;HBsAg 采用 ELISA法检测。结果:1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孕妇 HBsAg 携带率略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仍维持在11.96%以上的较高水平;2同一年不同年龄组比较,年轻的比年长的 HBsAg 携带率也有下降趋势。结论:(1)乙肝科普知识的传播,群众对肝炎防护意识增强,同时乙肝治疗的科技进步对降低 HBsAg 携带率也起到很重的作用(2)水平传播是妇女高 HBsAg 阳性率的重要因素,做好孕妇乙型肝炎筛查和母婴传播的阻断工作,实行乙型肝炎计划免疫是艰巨和长期的任务。
作者:陈穗;余进胜;陈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日,我院首次以高压氧为主治疗了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两个月后效果满意,患者感激不尽,标志着高压氧科除了传统的治疗项目外,又增加了新的治疗项目。患者,女,45岁,因“间断双髋关节疼痛2月”为主诉来我院就诊。7月前患者发现双手指尖多处盘状红斑、全身关节疼痛、脱发等症状,曾多次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查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 DNA 抗体:阳性;抗 SM抗体:强阳性;抗 RNP 抗体:强阳性;抗 SSB抗体:强阳性;抗体核糖体抗体:强阳性;抗 RO52抗体强阳性。按“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口服激素,2月前患者无诱因发现双髋关节间断疼痛,由坐位变站位时明显,轻微活动后好转,患者一般日常活动尚可,饮食正常,体重较前增加10斤左右,双侧髋关节 MRI示双骨头缺血性坏死。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及肌张力正常,股骨头坏死。
作者:李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讨论研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确诊胆结石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切口组。微创组32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组32例患者行小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切口组;微创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切口组(P <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胆结石具有良好效果。腹腔镜手术相较于小切口手术来说创伤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感染率低。治疗后创口恢复快,操作过程中视野广阔,不对内脏造成损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敖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呼唤沟通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013年就诊的呼吸科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做好呼唤沟通工作,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加强呼唤沟通,能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护理差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任小霞;武俊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等出现概率情况。结果:2组在进行麻醉前后的各项指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P >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异性,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 <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突出且并发症出现概率小,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晓光;林雷;朱超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我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2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20例患者气道湿化良好,均能有效排痰,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雾化前的充分评估、雾化液的量、雾化持续时间、间隔时间、氧流量的高低、病人的配合及雾化吸入治疗后的排痰等是影响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铁花;程文燕;曾娟;万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在门诊急诊清创术中应用可吸收线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回顾选取100例我院门诊手术室2013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清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应用可吸收线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应用国产缝合线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缝合线下经过清创手术治疗后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可吸收缝合线创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愈合效果提高且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在国产缝合线使用后手术部位愈合效果总有效率为70%,两组护理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可吸收缝合线在急诊清创术中能有效提高患者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应用于气管切开切口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所接收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切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无菌气管切开纱布进行气管切开切口换药,观察组使用新型敷料应用于气管切开切口换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换药次数和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气管切开切口患者使用新型敷料应用于气管切开切口换药,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邵蕾;王鑫;廖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套装吸痰、吸氧用物在老年病区抢救中为护士提供快捷,为患者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方法设置套装吸氧、吸痰所需用物,并独立包装。结果抢救中套装吸痰、吸氧取用时间缩短,护士满意度99.9%。结论套装吸痰、吸氧用物的应用,提高了老年病区护士的应急能力,为患者抢救争取时间。
作者:麦小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是彻底清除胃内毒物,大限度地减少毒物吸收。在临床工作中,洗胃技术运用得当与否将影响着中毒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现将近几年对成人,小儿及新生儿胃管的选择、置管方法、置管长度、洗胃液的种类及温度和洗胃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精神科住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对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明显地提高了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在家属中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唐明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两药联用(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托吡酯单药治疗组、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组(联合治疗组)和氟桂利嗪单药组3组,每组均为39例患者。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副作用。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2%,氟桂利嗪组的总有效率为64.1%,托吡酯组的总有效率为59.0%,联合治疗组与单药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3组患者治疗中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疗效更明显。
作者:蒋开慧;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血流中断从而心肌因为严重缺血而导致局部坏死的突发性疾病。如果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塞,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这也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就起了很大的作用,调节好患者的心理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经验来进行分析。
作者:卢钱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针对手术的特点,注意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护理,改善护理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例患者通过采取有效护理的措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住院3-7天,得到患者的满意。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的关键,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达到提高护士的地位。
作者:肖继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伴房颤患者超敏反应蛋白(hs -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对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依据发病持续时间将房颤患者依次分为阵发性房颤(<7d)、持续性房颤(7d ~1year)以及永久性房颤(>1year)。选取同时期的冠心病非房颤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上述患者血清 hs -CRP、Hcy 水平,采用 IMT 以及斑块 Crouse 积分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 hs -CRP、Hcy、IMT 以及斑块 Crouse 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且 hs -CRP、Hcy 水平、IMT 以及斑块 Crouse 积分在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呈递增趋势(P <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和氧化应激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于高龄冠心病伴房颤患者,随着房颤的持续而加重。
作者:郑爱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毒蛇咬伤案列,总结应急处理能力,以提高临时施救能力,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的30例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0名患者全部治愈。结论被毒蛇咬伤应及时就医,掌握一定的自我救治能力,进行现场自我急救,保障生命安全。
作者:吕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针对循证护理在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8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都将要采取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79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79例患者只利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对其护理效果以及手术、住院的相关指标进行结果对比。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高达96.20%,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82.28%,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循证护理能够降低经济费用支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传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实施系统化团体心理干预的研究,确认开展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巴州某三级综合医院为目标医院,对701名护理人员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按正常、轻度、中高度焦虑或抑郁分层抽样58例作为对象,分为心理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在进行心理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人员进行精神症状测试问卷。结果:心理干预组在焦虑、抑郁、恐怖、敌对、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精神病性、其他(饮食和睡眠)症状等因子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毛芸;刘素贤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