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碧秀
目的: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9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46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乙组46例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尼莫地平。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对比。结果:治疗后甲组患者血肿量平均为(10.61±1.44) ml,功能缺损平均为(16.46±3.47)分,临床有效率为78.26%。乙组患者血肿量平均为(8.94±2.26)ml,功能缺损平均为(11.22±4.75)分,临床有效率为97.83%。乙组患者血肿量及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改善情况优于甲组,临床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临床效果较好,血肿量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杨艳;孟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急救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静脉输血的目的是补充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增加机体抵抗力,增加蛋白质,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去除有害物质。但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输血反应及并发症,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尽力防治。在输血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掌握临床常见输血反应的表现和防治措施,一旦发生能及时正确处理。本科于2014年2月收治一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遵医嘱予输血小板时发生过敏反应,经过及时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胃溃疡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46例胃溃疡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3例,1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2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为17例,占比例的73.9%;治疗效果显著的为5例,占比例的21.7%;治疗有效的为1例,占比例的4.4%,无治疗无效的患者。2组患者痊愈的为8例,占比例的34.8%;显著的为10例,占比例的43.5%;治疗有效的为3例,占比例的13%;治疗无效的为2例,占比例的8.7%。结论:埃索美拉唑在胃溃疡中的治疗效果要比奥美拉唑显著。
作者:陆林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高血压病已成为世界性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要求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也带来各种副作用。通过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了解,明确其症候分型,对高血压病人的膳食进行合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饮食结构来帮助患者降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玮;刘学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以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全瓷修复材料的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的探讨其底瓷瓷层厚度对全瓷修复体光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择 sironaCAD /CAM二氧化锆和 IPSe.max 热压铸造全瓷两种全瓷材料,将二氧化锆自己分为一组,IPSe.max 热压铸瓷按其瓷块透光率不同分为低度透明(LT)、中度不透明(MO)、高度不透明(HO)三组,共四组。两种全瓷材料按照各自的工艺制作方法,每组皆制作直径为15mm,厚度分别为0.5mm、0.7mm、0.9mm 的圆盘状的全瓷试件,每个厚度各制作三个试件,总共36个试件,每组样本量为9件。分别用 Minolta(CR -22)色度计来测量试件的色度值,来观察不同厚度对核瓷的光学特性的影响。结论:全瓷材料的核瓷随着厚度的增加,其明度值降低而 a、b 值升高,颜色偏黄红,相同厚度下 sirona 二氧化锆核瓷较 IPSe.max Press 铸瓷偏红色,IPSe.max Press 铸瓷较 sirona 二氧化锆偏黄色;全瓷材料核瓷的半透性随着厚度的增加而降低,IP-Se.max 热压铸核瓷半透性明显优于 Sirona CAD /CAM二氧化锆,三种不同透光率的 IPSe.max Press 核瓷在相同的厚度时,它们的半透性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低度透明>中度不透明>高度不透明。
作者:常维巍;杨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声带息肉是发生于声带固有层浅层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喉炎。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声嘶。通过喉镜检查可以做出临床诊断。多发生于青壮年,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林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药质量控制问题一直是影响中药使用安全性,推广中药应用的主要重要影响因素。而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安全系数高的提取技术,加压溶剂提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环境科学、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相较于传统的提取方法,加压溶剂提取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中的成熟应用,突破了传统的制约因素。为此,本文从加压溶剂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特征以及其使用的方法和设备进行分析,深入探索加压溶剂提取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应用。
作者:邓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前后心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变化。方法:我科2013年8月开始建立品管圈,确定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对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给予实施,并分析对比。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心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得到大大提高(上升8.8%)。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有效果。
作者:罗艳;刘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应用于气管切开切口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所接收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切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无菌气管切开纱布进行气管切开切口换药,观察组使用新型敷料应用于气管切开切口换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换药次数和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气管切开切口患者使用新型敷料应用于气管切开切口换药,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邵蕾;王鑫;廖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不良反应轻微,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作者:潘艳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分娩过程中如何规范使用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产妇500例的病例资料,其中175例作为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325例作为观察组(不同程度给予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导致剖宫产、阴道难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软产道严重撕裂伤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程中各种干预措施要限制性恰当使用,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的意义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健康产妇及新生儿各300例,其中98例纯母乳喂养(观察组),其余202例混合喂养,比较两组产妇及婴儿常见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乳腺管阻塞、乳头皲裂、乳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婴儿尿布性皮炎、肺炎、发热、腹泻、鹅口疮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可降低产妇和婴儿常见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郑刚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行外科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0%和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临床中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外科护理,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4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术后康复护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0个月。均无肘关节感染、骨化性肌炎以及神经损伤。参照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定,优28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达83%。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术后采用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可有效预防肘关节僵硬的发生。
作者:黄玉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全面的护理方法,观察效果,总结血液透析中得到的经验。并针对不同患者操作及护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完善。结果: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科学的护理方法,使血液透析护理更为轻松、合理,大大降低了血液透析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劳动强度,为透析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作者:胡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病久治,肾功能严重受损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终末期病人只能依赖肾脏替代疗法(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 CRF 存在着“湿、浊、毒、瘀、虚”的病理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提高了血浆白蛋白,稳定或延缓了CRF 的发展,收到较好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秀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家庭对生育问题极为重视,因此怀孕妇女的饮食也会得到家人的特殊照顾。以往,对于孕期妇女的营养摄入主要是通过肉类、蛋类、水果等食物,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孕妇改变了原有的观念,不再通过食用大量的食物来摄取营养,而是用营养素来代替食物。该方式对孕妇的身体健康存在利或弊,还有待于专家学者的研究。
作者:朱甜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92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内科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BMI 变化情况及不良生活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BMI 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生活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指标,还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且对完善我院专科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小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延长外周留置针使用时间。方法:对208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病例进行回顾统计,分析查找留置针保留时间短的原因。结果:26例留置时间低于3天,发生率为12.5%。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合理选择血管,加强学习,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对患者的健康宣传工作,才能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预防留置针留置失败,从而为患者液体治疗提供方便,保证治疗及抢救顺利进行。
作者:杨树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照组,同时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两组的护理知识知晓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习惯修正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知识知晓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习惯修正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增加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及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程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