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焦晓晖;姬明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使用安全, 隐患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科患者, 正压辅助通气, 口鼻面罩, 治疗失败, 替代治疗, 皮肤接触, 呼吸衰竭, 病人, 协调性, 无创性, 双刃剑, 全面罩, 分泌物, 生命, 设置, 人机
摘要: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指患者通过鼻罩、口鼻面罩或全面罩等无创性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正压辅助通气,目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起到了无法超越的替代治疗。然而,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当,会出现极大地风险,甚至威胁病人生命。不论从参数的设置、人机的协调性到分泌物的清除及感染的控制,哪怕是因病人消瘦,面罩与皮肤接触不严这样的小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1]。2012年1月-2014年7月,我们对58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使用安全隐患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MicroRNA 在阿尔兹海默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功能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病因尚未研究清楚。微小 RNA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转录后水平负性调节因子,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及功能行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 microRNA 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用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也必将为该病的药物研发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对与 AD 相关的 miRNA 做一综述。

    作者:蔡兴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髋关节置换术的两种麻醉方式临床比较

    目的:探究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等出现概率情况。结果:2组在进行麻醉前后的各项指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P >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异性,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 <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突出且并发症出现概率小,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晓光;林雷;朱超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乳腺癌患者 PICC 带管期间导管体外破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 PICC 导管体外破损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5月6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 PICC 带管期间9例 PICC 导管破损发生部位、置管肢体、置管部位、固定方法、维护医院、患者自我维护(遵医行为差)、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PICC 导管体外破损与置管静脉的部位选择、固定方法、患者选择维护医院和在家自我维护位等因素有关。结论:为了减少 PICC 导管体外破损的发生,置管部位不宜选择上肢离肘窝较近、固定摆放导管时角度以患者屈肘时导管不打折为宜、要选择正规医院有 PICC 维护经验的护士、加强患者带管期间的健康宣教。可减少带管期间导管破损的发生。

    作者:何润;江英;但慧芳;姚红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1生活质量的定义人们对如何定义生活质量存在较广泛的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生活质量是一多维度的概念,包括心理、社会、躯体角色与社会功能诸方面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感受。WHO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人在其所处文化和价值系统的背景下,参照自己的目标、期望和关注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感受与评价生活质量的这一定义较偏重于个体的主观生活质量。

    作者:陆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协调能力的培训

    目的: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协调能力。方法以江苏省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手术室护士能级培训》内容为培训课程指南,应用多媒体专题讲座、情景模拟、实物操作演示、护理查房提问等培训方法.对手术室工作 O ~5年的护士进行常见急诊手术准备与接诊.急救技术,与医生、麻醉师、手术科室、供应室、后勤部门的沟通等内容的培训。结果培训3个月后低年资护士理论、模拟应急能力、实际应急能力测评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均 P <O.01)。结论系统、规范的应急能力培训课程及效果评价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提高。

    作者:吴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了解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口腔残冠残根修复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行可塑纤维桩及冠修复治疗,对照组予以金属桩及冠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成功率(94.64%)明显优于对照组(82.1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保证修复效果,安全、高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全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 Apgar 分值≥8分患儿比例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复苏成功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减少患儿死亡率。

    作者:韩天磊;闫玲;闫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临床路径在膝痹病中的应用。方法:将选择的符合膝痹病诊断的14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70例不经过中医临床路径,另外一组70例经过中医临床路径,A 组为对照组,B 组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3个月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B 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低于 A 组,B 组患者满意度比 A 组高,B 组患者满意度为92%,A 组患者满意度为85%,患者临床疗效较好,3个月再住院率下降,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临床路径对于膝痹病患者而言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降低3个月再住院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兆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关于我国整形美容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整形美容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不佳,存在着诸如行业法规和制度不规范、整体水平落后、一味引进国外整形美容技术、从业人员技术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必须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解决问题,促进我国整形美容技术的发展。

    作者:朴锦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病房病人体温监测的建议

    体温监测是病房护士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科学有效的体温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然而现在病房病人体温的监测过程中许多病人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目的:从60个在院病人的问卷调查充分征求病人的意见的基础之上通过医生护士讨论协商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新的体温监测方案。方法:对病房60个在院病人下发体温监测改进调查表通过两种体温监测方式对比分析的方式。结果:8个病人不在乎什么样的方式监测体温,38个人希望每天监测一次体温,10个人希望每天监测2次体温,2个病人希望每天监测3次体温,2个病人希望每天监测4次及以上的体温。结论:48人都只希望每天监测1-2次体温,除了病情特别严重的病人外,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每天体温监测的次数。

    作者:张艳;龚祖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血脂对肝功能生化指标在体检人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高血脂对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的影响。方法:从来我院体检的人中随机抽取65例健康者并将其列入对照组;同时选取65例高血脂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检测的结果。结果:两组的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存在着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脂血患者的肝功能存在异常,进行血脂检测有助于对早期脂肪肝的预防。

    作者:欧阳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医院急诊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市场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医院急诊科的发展与管理,从面临的问题入手,建立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以急诊科特色的诊疗服务作为发展方向,创新管理理念,推出新举措,不断强化急诊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强调优化急诊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急诊医疗服务工作内容,巩固发展急诊医疗体系优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制,促进急诊科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向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探究

    目的:探析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选择我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2例,将其平均分为 A、B 两组。A 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B 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 B 组患者中,治愈患者达到44(95.65%)例,高于 A 组的32(69.57%)例,两组存在着显著统计学差异(=15.517,P <0.01)。B 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9.13%,高于 A 组的58.70%,两组存在着统计学差异(=11.186,P <0.05)。结论:临床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婉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ICU 患者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

    ICU 患者焦虑是患者在 ICU 住院期间出现一系列以精神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国内各文献报道其发生率极高。ICU 患者焦虑的发生可以加重患者的原发疾病,增加疾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并导致患者延长康复及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为防止发生 ICU 患者焦虑,国内学者近年来对其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就 ICU 患者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兰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早期康复中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瘢痕增生、孪缩、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瘢痕增生、孪缩、功能障碍明显轻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康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减轻烧伤创面瘢痕增生、孪缩及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56例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瘤体注射聚桂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聚桂醇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用2%盐酸里多卡因注射液1:1稀释聚桂醇注射液,按病变的部位、大小、类型、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选用不同的剂量进行注射治疗,并在整个注射治疗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该方法治疗较简单、效果良好,创伤性小,费用低,患者较易接受。结论:聚桂醇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国家级新药,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良药。

    作者:邱敏;喻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法加骨圆针撬拨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法加骨圆针撬拨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加骨圆针撬拨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9例,随访2年并进行功能恢复评价以及 Bohler 角测定。结果19例患者均骨折愈合,未发生骨不连,Maryland 足部评分在90-100分,平均94.7分;平均术后 Bohler 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手法加骨圆针撬拨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符合微创手术的观点,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田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48例临床诊治疗效观察

    目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4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儿治疗效果显著的为27例,占比例的56.3%;治疗有效的为16例,33.3%;治疗无效的为5例,占比例的10.4%。治疗前咳嗽患儿32例,占比例的66.7%;关节痛患儿18.8%;闻及湿罗音患儿37例,占比例的77.1%。治疗后咳嗽的患儿3例,占比例的6.3%;闻及湿罗音患儿1例,占比例的2.1%,无关节痛患儿。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疗效较为显著,患儿在临床中表现并不典型,因此要充分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作者:吴惠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关于脑血栓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脑血栓是当代社会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也比较多,主要分为中西医两种,中医讲究问、闻、问、切,而西医主要通过研究观察并与患者沟通来确定病情,中西医均可对脑血栓有较好疗效,随着社会发展,更多地学者开始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希望可以扬长避短,结合两者优点,治愈更多患者。本文主要通过对脑血栓的中西医诊断方法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的脑血栓治疗方法。

    作者:韩芸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病人康复的影响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CVD)患者康复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及生活能力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8%、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抑郁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