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刘畅;陈少宏;李翠平;陈文捷;张琪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培养, 分离鉴定
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与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通过向成骨成脂分化对其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RT -PCR 对其干细胞特性基因 Oct4、Nanog、Sox2、Nestin 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可在2周左右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 CD29、CD44、CD105、CD106,低表达 CD34、CD45;经成骨成脂诱导2周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RT -PCR 检测发现原代细胞表达 Oct4、Nanog、Sox2、Nestin 基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8周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患者在用恩替卡韦治疗前后48周的治疗效果内容。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科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科内乙型病毒肝炎肝硬化100例患者就用药前后治疗效果及抽血肝功能改变进行分析观察,用药治疗前后对比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前后每一位患者的生化结果总结出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 <0.05),使用前后对比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48周前后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病毒对肝脏细胞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邓项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鼾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行悬雍垂额咽成形术后的有效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由于 OSAS 的77例患者行 UPPP 治疗做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患者按预期术后10天以内出院。结论加强术前的护理宣教,心理护理,指导放松训练;加强术后的病情观察、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持续低流量吸氧、出院指导及功能锻炼,持续低流量吸氧,以保证预期治疗结果。充分体现了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金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无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者56例,无糖尿病者44例,比较两组得出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结果合并糖尿病组的冠状动脉狭窄长度、狭窄程度、狭窄支数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完全闭塞及弥漫性病变分别为5例(8.9%),7例(12.5%);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2例(4.5%),3例(6.8%)。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完全闭塞以及弥漫性病变较无糖尿病患者更为常见。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对普外手术患者满意度及焦虑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普外手术患者满意度及焦虑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0例,将其分为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况及治疗过程的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手术后,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患者的 SAS 评分较术前比均有所降低,P <0.05。对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的 SAS 评分进行比较,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的 SAS 评分下降更明显,P <0.05。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P <0.05。

    作者:李荣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临床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 A、B 两组各6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的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B 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的肺部感染事件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与分别是7.35%和(9.8±2.9)d,均优于 A 组患者(P <0.05)。结果对机械通气患者在循证护理理念引导下给予其必要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有关呼吸机相关的肺部感染概率情况,改善其预后情况,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作者:卢昌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分析采用 XT(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与 CEF 治疗方案下,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各30例,化疗周期在2-5之间,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 cRR 对比上具有明显差异,pCR 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XT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 CEF 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 <0.05)。结论:本次研究中选用的两类新辅助化疗方案均具有良好乳腺癌临床疗效,但 XT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 CEF 组患者,且患者的不良反应也低于 CEF 组,具有显著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魏晨曦;杨东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全面护理在慢性肾炎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在慢性肾炎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12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3.33%,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慢性肾炎患者的控制率和治愈率,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外科腹部病人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胰腺损伤控制性手术在病人救治中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应用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收治的16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治愈11例,3例死于重度失血性休克,其中1例死于术后门静脉修补后仍无法控制再出血,1例死于术后拒绝治疗,2例死于术后败血症,1例死于术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结论:胰腺损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术中根据损伤部位,合并伤,全身情况行控制性手术 DCS 可以优于传统手术,可提高胰腺外伤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病人舒适度,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90例,对其结节的大小、钙化、回声、边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结合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恶性结节中微钙化、边界欠清或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包膜、CDFI 显示血流信号增强者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结论:超声特征有助于区分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作者:肖优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疗效、增加医疗成本的常见原因。手术切口感染不但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并且部分手术切口感染严重者甚至可引发败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等而导致死亡。故提高医务人员对手术切口感染的认识、加强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手术室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作者:王君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成功顺产的因素

    分娩,对孕妈咪来说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对胎宝宝来说也是一次惊险的历程,很多准妈妈为了健康着想会选择顺产分娩,怎样才能成功顺产,诸多条件必备才可以达到目的,本文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作者:方小宇;高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针对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择8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孕不育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2.5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2.50%,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孕不育症治疗中,中医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受孕率,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高一人;凌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影响胸外科术后病人舒适因素与舒适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胸外科术后病人不适的原因,针对性地给予护理,探讨不同的护理策略对胸外科术后病人舒适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影响胸外科术后病人舒适因素的调查问卷",对123例胸外科病人术后24 h、48 h、72 h 的不适原因进行问卷调查。收治的胸外科术后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行舒适护理。结果:疼痛、引流管刺激等是影响胸外科术后病人72 h 内舒适的主要原因。护理组为中高度舒适,对照组舒适度一般;不同的护理策略对术后患者的舒适有显著相关 P <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性地提供护理,从而提高胸外科术后病人的舒适度。

    作者:刘雪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套装吸痰、吸氧用物在老年病房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套装吸痰、吸氧用物在老年病区抢救中为护士提供快捷,为患者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方法设置套装吸氧、吸痰所需用物,并独立包装。结果抢救中套装吸痰、吸氧取用时间缩短,护士满意度99.9%。结论套装吸痰、吸氧用物的应用,提高了老年病区护士的应急能力,为患者抢救争取时间。

    作者:麦小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78例胆囊常规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为急性胆囊炎病人实施常规胆囊切术手术的有效性。方法:任意抽选本院肝胆科2013年12月-2014年6月接收的急性胆囊炎病人78例,通过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方案为78例确诊患有急性胆囊炎的病人进行救治。结果:实施手术治疗后,78例病人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疾病痊愈情况良好。其中有66例病人完全康复,12例病人手术显效,完全痊愈率为84.6%。结论:基层医院应该普及常规胆囊切除方案为胆囊炎病人进行治疗,使病人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王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在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研究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人,一组为对照组:即在治疗结束后,采取常规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即治疗结束后采取人性化护理。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指标,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几个治疗指标: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指数及沉僵时间,发现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实验组的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后,采取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董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会及注意事项

    目的:探讨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随机选择了90例小儿股静脉穿刺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把9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患儿和对照组30患儿。给予对照组患儿采用腹股沟垂直穿刺方法,观察组患儿给予股静脉45°斜角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患儿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对股静脉穿刺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患儿家长对股静脉穿刺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63.3%,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穿刺满意度较高。两组患儿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采集血液标本的佳部位就是股静脉穿刺,股静脉45°斜角穿刺能够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患儿身体器官伤害,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脑梗死颈动脉 CT 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相干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 CT 检查,观其是否具有粥样硬化,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归纳其重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9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及螺旋 CT 对脑梗死组患者分别进行颈总动脉全长以及颈内外动脉的检查。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64例,其检出率为71.11%,对照组检出12例,检出率为13.3%,比较得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脑梗死组斑块数104例,占47.1%,对照组14例,占比40.0%,比较,无显著差异且 p >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颈动脉的 CT 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有效的降低脑梗死发生。

    作者:臧文远;王炬玮;白玉雪;古瓅;丁慧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直接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预激综合征并房颤1例

    预激综合征(W PW)伴房颤(AF)是心血管急症之一,因心房激动未经房室结生理性延迟而直接由房室旁路下传心室,导致快速心室率。当心室率大于200次/m in 时,有可能诱发心室颤动而致死亡,故这种心律失常有潜在的致命性,必须紧急处理[1]。临床上多先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进行复律。

    作者:漆小亮;简凤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大部分因外伤所致,其损伤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可引起上肢功能的严重丧失,患者不仅丧失了劳动、工作、学习能力,而且其日常生活自理也十分困难[1]。尤其是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是上肢严重的伤残之一,预后差。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乃至全社会的心理、经济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损失。因此,早期明确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才能大限度地恢复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功能。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我科收治因外伤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2例,术后进行积极的康复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肖黎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