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凤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对在本院住院待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干预组产妇中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x2/t=3.98、4.02、4.69,P<0.05)。干预组的剖宫产率(7.14%,4/56)明显低于对照组(16.07%,9/56)(x2=4.02,P<0.05)。干预组患者的产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4.26,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盛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接诊的6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比较研究。对照组34人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34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痊愈13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痊愈8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5.2%。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血气标准、心率、呼吸频率等方面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理想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将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则给予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片和碳酸钙D3片口服。将两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疼痛,并提高骨密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少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急诊护理途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方式来进行分组,将90例患者划分为病例各为4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途径来予以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卧床时间、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卧床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医疗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来予以护理,可有效缩短住院天数以及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医疗费用,强化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周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学组2012年收集的6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0例ADR报告中,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多,占总例数的71.67%(4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多,占总例数的43.33%(26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5.00%(33例)。结论:应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陈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前,社会人们对口腔外科的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口腔外科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也被提升到了广泛议论的层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口腔外科护理经验,对口腔外科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口腔外科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的水平。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生理实训教师的自律行为对学生德育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我校必须参加生理实训课程的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班,每班各38人,分别安排自律评分高(A班)和自律评分低(B班)的教师授课,比较学期末两班学生德育水平。结果:A班学生在实验室礼仪、操作规范性、对实验动物的人道主义及团队合作方面评分(89.5±5.14、92.4±7.36、88.7±7.46、93.6±7.42)、生理实训考核合格率(94.74%),均明显高于B班(P<0.05)。结论:生理实训教师自律行为可提高学生考核成绩,提升学生德育水平。
作者:胡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取中医的辩证护理方法对治疗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从2013年05月~2014年05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2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辩证护理方法加强护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中医辩证的护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明显的改善护理质量和临床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邓钰;黄正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讨论中老年脑溢血的患者通过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并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参加临床护理工作一线护士90人以及90名相对应的中老年脑溢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为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组50例;B组为常规护理组40例,所有病人在病情、年龄等普通情况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护士均给予产前基本护理培训,A组给予额外的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培训,并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50例产妇中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B组40例中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对比,A组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护士满意度的比较中,A组162分明显优于B组104分,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模式在中老年脑溢血术后的护理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缩短手术及住院的时间,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2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均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离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及细菌清除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4.2%,,细菌清除率为84.2%,2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吴仙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改善前的6.66‰降至改善后的1.69‰。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华;王蓝;黎雪梅;姚果;杨丽娟;胡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牙前移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52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两组。对照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采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90%)(P<0.05);实验组出血指数为(25.4±4.36)、牙周袋深度为(3.04±0.54)、牙槽骨高度为(5.34±0.46)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牙前移位效果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燕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AChAA)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43例AChAA患者,将患者分为介入组及手术组,根据患者术前状态、Hunt-Hess(H&H)分级、年龄、平均住院天数及出院后3月时的改良Rankin 评分等相关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两组患者术前H&H分级I-III级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中同年龄段的患者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介入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手术组(P<0.05),随访中两组病例出院后3月时的预后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组病例中,介入栓塞治疗的预后不优于手术治疗,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天数短,相对于手术夹闭治疗有优势。
作者:王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我国对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已经有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文章略微讲述了中西医结合在内科治疗中的发展状况,并列举其治疗优势,终提出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效率的对策。
作者:尚迎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文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探讨时病的药物预防方法,而对时疫的药物预防则不属于本文内容,但通过时病药物预防以调整机体的抗病力量,故对时疫的感染亦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从探讨角度出发,为时病预防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田野;高金鑫;田石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丹蒌片治疗高领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治疗后心绞痛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蒌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各项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蒌片治疗高龄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后心绞痛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倪建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对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愈合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治愈骨质疏松提供启示。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转子间骨折95例进行随访,分析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率,髋部再骨折情况,病死率。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活动下肢。抗骨质疏松组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内固定失败率5.2%,病死率6.5%,随访评分平均为89.5。非抗组愈合时间3-7个月,内固定失败率11.1%,病死率11.1%,随访评分平均为83.0,两组都没有出现髋部再骨折情况。结论:转子间骨折愈合后,为了促进患者更好康复,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仅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而且内固定失败率和病死率都比较低,能够让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今后在临实践中需要重视该方法的运用。
作者:陈平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的临床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手术切口冲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在患者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如下:20例甲级,7例乙级,3例丙级,对照组5例甲级,12例乙级,13例丙级,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在化脓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而且还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作者:吴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尿毒症。其病程长,难以治愈。针对病情进行饮食指导,可满足患者对饮食的要求,体现饮食文化;满足营养和治疗的目的,有效的减少并发症。
作者:肖东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手术治疗下肢疾病的22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实验组采用综合预防治疗的方法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9例,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采用综合预防治疗的方法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