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林
目的: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是合作关系,医患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从建立信任。没有信任,一切矛盾由此产生。方法我们应分析由此医院护患纠纷的因素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结果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要求护士要提高思想品德和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而个别纠纷对医院会产生负面影响。结论护士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尽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
作者:李士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对ICU烧伤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1月期间ICU收治的烧伤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差异性的、个体化的针对性护理。护理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恐惧)和治疗过程遵医度差异。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护理措施进行为期两周的全程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评分分别为:1.96±0.35分、1.87±0.39分、1.99±0.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4±0.21分、2.23±0.41分、3.02±0.36分,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遵医都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配合度平均得分为86.32±9.75分,对照组治疗配合度平均得分为69.28±10.05分,其差异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9.1068,P=0.0000)。结论在ICU治疗烧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针对性护理有效减低了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甚至自杀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且对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彭艳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八知道-系统交接班”在ICU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ICU病房20张病床按编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将ICU 46名护士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完成交班,观察组中对护士进行“八知道-系统化交接班”培训后,采用“八知道-系统化交接班”模式完成交接班。一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床旁交接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床旁交接班病人,监护仪,呼吸机,颅内降温仪,治疗带、吸氧装置完好备用不符合规范项目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监护床不符合规范项目少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八知道-系统化交接班”模式完成交接班,能明显提高床旁交接班的质量,减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作者:魏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作者:吴新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文研究了食管胃交界腺癌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提示阻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作用于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阻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形成,将为食管胃交界腺癌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吴爱萍;赵静;陈银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急诊救治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严重创伤就诊的患者36例,并将其分为常规治疗和急诊救治组。结果:急诊救治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在严重创伤的急诊救治上,采取整体救治的方法具有更好的疗效,也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从而提高救治的水平。
作者:李学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精神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91例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运用循证护理的理论和方法对观察组的病人制定出适合个体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病员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自我保健、预后等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与运用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病员(P<0.01)。结论以循证为依据对精神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
作者:廖兴菊;邓仁奎;彭红艳;蒋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新治疗,包括抗炎、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β2受体激动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61.7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颇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确保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梁光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护理。方法从病情观察、环境管理、喂养、预防感染、吸氧、抚触、心理护理等方面对早产儿进行护理。结果早产儿康复出院,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结论加强早产儿护理可以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丁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音乐疗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广泛,并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音乐治疗从20世纪4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虽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深入的、有影响力的治疗方式,仍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本文从音乐疗法的定义、原理、音乐疗法的分类、实施的方法及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涂淑莲;杨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52例,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vs76.92%),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85%vs19.2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蔡华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方法:将本社区2013年6月~2013年12月门诊接纳的6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接受社区护理。为全体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并发症护理,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干预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标与自我管理评分。结果:经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标明显下降,且健康相关行为也获得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优化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王静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128-slices spiral CT angiography,128-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3年12月间在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250例进行128-SCTCA 检查,其中74例诊断冠心病患者两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 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2例患者成功完成了128-SCTCA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209例患者的487支冠脉伴有不同性质的斑块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其中74例冠心病患者以CAG为金标准.得出128-SCTCA 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97.1%、96.2%、94.4%。从74例患者的370支冠脉中检测出196处斑块,非钙化斑块处、混合斑块处及钙化斑块分别占19%、12%、69%。结论128-SCTCA对检出冠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能多角度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能比较准确地评价斑块的性质,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一种常规手段。
作者:庄凯帆;庄娘妥;杨旋彪;Yang Qinghua;Liu Weijun;Liu Hongfang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曾收治的1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实验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消心痛片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3.1%,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0.3%,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有头痛感,用药1周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上的首选药物。
作者:邵先超;苟慧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我院的50例行伊立替康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1)根据SAS及SDS评分方法,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干预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护理干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作者:陈芳;钟艳;谢佳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应用介入治疗开通病变区域源动脉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确诊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30例,螺旋CT进行下肢动脉三维造影检查,明确血管腔狭窄程度,通过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PTA),开通病变区域的源动脉,介入治疗后7天,行开放性清创联合VSD覆盖,持续引流7~10d,待创面清洁后二期手术修复创面。结果:PTA介入治疗后,患肢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好转,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新生侧支血管明显增多。应用VSD引流后,肉芽创面新鲜,行II期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随访3-6个月,未再发生溃破,长期资料有待进一步随访。结论:血管重建-开放性清创-VSD-II期植皮或皮瓣为治疗糖尿病足的系统性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疗效显著。
作者:周艳丹;周昌宁;李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讨论前置胎盘对母婴的危害,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不同的情况,陈述常见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前置胎盘的临床护理分析,掌握必要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结论: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母婴生命系数。
作者:米日古丽·阿不力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局麻下输尿管镜技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12月局部麻醉下行硬性输尿管镜手术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完成手术时间。结果对照组全部成功完成输尿管镜手术。局麻组40例中有35例成功完成输尿管镜手术,5例未能耐受者而改为静脉复合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后完成手术,成功率87.5%。局麻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包括麻醉时间)为17min (10~40min)、45min(30~75min)(P<0.05)。结论在特定病历选择条件下,局部麻醉输尿管镜手术安全、方便、有效,可作为输尿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选择。
作者:王丰;陈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临床工作中,将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方便及时了解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减少护患矛盾,更好地完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患者在院期间的诊疗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作者:於英;田虹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变化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608例,测量二尖瓣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及A峰,根据E峰及A峰的比值(E/A),按照E/A>1和E/A<1分成两组,两组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使用高频探头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收缩期峰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三组高血压患者组间比较:E/A>1时,颈总动脉血流参数PSV、PI、RI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E/A<1时,颈总动脉PSV、EDV和椎动脉PSV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PI、RI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E/A<1组与E/A>1组相比,老年组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血流参数EDV下降,PI、RI升高。结论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在左室舒张功能正常时仅表现为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减慢。在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时,表现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减慢及阻力的增大。而左室舒张功能正常与否,相较于青年组和中年组,对老年组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加明显。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在老年组加重了血管弹性或者功能的改变。
作者:高蓓;韩伟;穆玉明;刘培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