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韩伟;穆玉明;刘培琴
目的:探讨PPH结合肛门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10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100例采用PPH结合肛门整复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术后各并发症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H结合肛门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书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重症监护并发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1.43%。老年重症患者为医院感染高危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为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感染因素有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侵入性操作所致、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医护人员的防感染意识薄弱等相关。讨论:ICU患者时医院中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必须加强对ICU老年患者的关注,并着重对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与泌尿系统感染进行护理干预,合理使用抗菌药与侵入性操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夏仲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研究得出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为采取相应的调适对策提供支撑。方法:以本院急诊科42名护士为对象,采用自制的工作压力源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经数理统计,得出调查结果,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排在工作压力源前二位的是护理职业与工作性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与同类研究相比,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和事故排位提前。结论: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与其他科室临床护士总体相似,但压力源子条目中的排序有所不同。其原因与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性质和所处的特殊环境有关。
作者:吴立新;丁胜;查耀丹;蒋文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人群预防处置情况,为预防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来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狂犬病暴露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狂犬病暴露人群以犬伤为主,占83.44%。来诊的狂犬病暴露人群3496例,年龄小不到一岁,大80岁。人群分布:男性1875人次,占53.63%。女性1621人次,占46.37%。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占60.93%。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占全年的74.68%。咬伤部位以四肢为主占90.56,Ⅲ级暴露伤口占21.35%,Ⅲ级暴露伤口联合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占%。结论:需加大力度宣传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规范犬伤等狂犬病暴露者的预防处置,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作者:杨洪桥;李秀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牙周炎在经过常规的机械治疗辅以Nd:YAG激光照射以后,注入什么温度的米诺环素进牙周袋后对牙龈的疼痛刺激感轻。方法:选取患慢性牙周炎的患者120例,以从冰箱内取出米诺环素并置于温室中的时间为依据,随机分成五组,药物取出以后立即注射(T0)、取出2min时注射(T1)、取出4min时注射(T2)、取出6min时注射(T3)、取出8min时注射(T4);五组患者利用牙龈上下的洁治术将牙齿表面结石清除后,调节脉冲型Nd:YAG激光仪进行15-30s的照射,以对牙周袋内菌斑和根面玷污层进行清除,在激光治疗完成以后,根据分组的情况利用特制的带有纤细针头的药物注射器将米诺环素注入牙周袋深部,在注射药物五分钟以后,对注射后的疼痛进行评分(VAS评分)。结果:五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没有明显差异,药物取出后6min和8min注射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7±0.2)分和(2.6±0.3)分,患者疼痛较轻微,与取出立即和2min后以及4min后注射所得不适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温度的药物对刚治疗过的牙龈会产生刺激从而引起患者疼痛与不适,文中尝试不断提高米诺环素的注射时温度并观察患者的疼痛与不适情况,得知在经过常规的Nd:YAG激光辅助照射治疗以后再向牙周袋内注入已放置在室内6-8min的米诺环素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等级,从而提高复查率,更有效的提高了治疗牙周炎的成效。
作者:周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而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能危及生命。其特点是:1.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2.伤情重、休克发生率高;3.严重低氧血症;4.容易漏诊和误诊;5.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高。因此,在急诊科进行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作者:楼杨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温针配合TDP治疗膝关节炎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膝关节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配合TD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5.00%)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57.50%),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复发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复发率(3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患者采用温针配合TPD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明明;陈建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讨论及分析肠造口术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综合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将我院消化科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的20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肠造口术,对照组不应用肠造口术,比较和分析肠造口术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综合的效果。结果: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其中有70例患者治愈,16例患者好转,9例患者病情恶化,5例患者病情复发,其治疗率为86%。实验组100例患者中,80患者治愈,10例患者好转,6例病情恶化,4例病情复发,治疗率为90%。实验组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肠造口术的优点如下:①解除直肠肠梗阻。②采用肠造口术,可以使吻合伤口愈合更快,减少吻合伤口再感染的可能性。③保护排尿功能。因此肠造口术在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付强;张勇超;张永磊;谢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为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EA不论是对病人本身以及某些需要术后安静的手术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对医护人员的人员配置产生了极大的干扰,目前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疼痛、气管导管和尿管刺激、手术时间长短、心理应激,因此针对以上引起躁动的主要因素,预防性的用于临床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
作者:王婉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特比萘芬短程口服加外用特比萘芬治疗中重度皮肤癣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中重度皮肤癣菌病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外用特比萘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特比萘芬短程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7 d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停药时、停药后2周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停药时治疗总有效率为87.5%(35/40),菌株清除率为86.9%;停药后2周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菌株清除率为95.7%。对照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停药时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8/40),菌株清除率为65.2%;停药后2周治疗总有效率为75.0%(30/40),菌株清除率为78.3%。观察组患者在停药时、停药后2周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中重度皮肤癣菌病时,可以采用特比萘芬短程口服加外用特比萘芬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陈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就新生儿HMD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54例新生儿HMD患者,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插管、拔管以及呼吸道护理,观察并统计患者病情转归情况。结果:54例新生儿HMD患者中有4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或者家属而放弃治疗,其余患者均顺利撤机且痊愈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9%(48/54)。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新生儿HMD机械通气护理中,采取合理、科学且全面的护理措施,不仅可有效减轻患者呼吸机有关性肺炎,同时还可使治愈率得到提高。
作者:王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主要内容包括子宫肌瘤临床表现及分型、子宫肌瘤灰阶与彩色血流征象、子宫肌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病情状况与预防措施,科学的减少此类病例的发生。方法对600名患有儿童手足口病的儿童,采取居家、门诊留观及住院隔离治疗,同时落实检测、报告、指导、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结果儿童手足口病患者,在年龄段上,主要分布在4岁以内为418例,占比69.7%,二其他年龄段为182例,占比30.3%,两个年龄段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季节方面,儿童手足口病患者大多在5月-7月发病,占比65.49%,而其他月份合计占比34.51%,其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手足口病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尤其在4岁以内,而且发病具有季节周期性,常发生于5月-7月-春季,在春季时应该加强对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增加医疗人员,加强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
作者:李子乾;卢银娥;何焕燕;梁平缎;胡泽群;林胜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相关因素,以利于更好的控制血液样本的检验过程,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方法:对于血液样本检验之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等不同环节中可能会影响质量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结果:利用质量管理方法控制血液样本检验的每一个环节,可以有效保证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准确性。结论:按照规范操作的标准进行血液样本检验,可以有效控制血液样本检验全过程,保障其检验质量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佳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泪道逆行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36例(38眼)慢性泪囊炎采用进口硅胶制成的泪道再通管逆行置入鼻泪管中,恢复其自然通道。结果36例(38眼)中,治愈30例(31眼),有效4例(5眼),无效2例(2眼),总治愈有效率94.74%。结论逆行泪道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成功率高,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作者:刘刚;孙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方法了解当前具体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并一一列举。结果详细介绍了相关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防范,做好护理人员的防护工作,避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受侵害。
作者:徐琳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造成糖尿病出血和非糖尿病出血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320例,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将出血情况分为糖尿病出血和非糖尿病出血两种情况,对两组患者的病史和出血部位进行详细分析。结果:糖尿病脑出血患者与非糖尿病脑出血的患者的出血量大,但是预后差别不是很明显。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力度,控制患者的高血糖水平,可以有效的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作者:徐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探究,根据探究结果找到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院内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对影响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好预防工作。结果积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风险。结论做好消化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不仅能降低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发生率,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医疗环境。
作者:肖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口服、误服毒物以及食物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症,洗胃是临床上有效地清除有害毒物,大限度减少毒物吸收,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之一。在洗胃过程中可引起食管及胃黏膜损伤、窒息、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可以直接致命。洗胃并发症的发生虽然与患者的年龄、个体差异、毒物性质及剂量、就诊时间、洗胃时间及有无意识障碍等有关,但主要的是不规范甚至是粗暴的操作导致的。若患者合作,选择合适胃管,采取正确体位,掌握正确的插管洗胃方法,对昏迷患者采用先气管插管后洗胃的方法,还有医护人员的丰富的经验与责任心,均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艾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择取2010.07-2014.07起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40例患儿,针对其临床特点予以回顾性探析。结果:本组40例患儿中,12例患儿出现低热,体温在37.5℃左右,28例患儿没有发热。全部患儿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惊厥,惊厥症状在12小时内停止发作。40例患儿脑脊液检查结果均正常,头颅CT检查显示正常,4例患儿出现4次惊厥,在急性期出现轻度脑电图异常,直到恢复期变为正常。结论:婴幼儿轻度胃肠炎并发惊厥需及时进行治疗,临床预后效果较好,不需要长时间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作者:江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