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旋股骨近段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分析

罗亮;宗立永;于国梁

关键词:股骨近段, 髓内钉治疗,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刀片, 导向器, 直径, 髓腔, 螺旋, 股骨近端, 复位, 导针, 型臂, 位置, 骨科牵引床, 静脉复合麻醉, 肌肉等长收缩, 顶点, 大转子, 硬膜外麻醉
摘要:自2011年10月~2012年12月使用防旋股骨近段髓内钉(PFNA)治疗43例6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现汇总报告一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林60岁~83岁,平均72.3岁。交通事故伤10例,跌伤27例高处坠落伤5例,均为闭合型损伤。骨折类型:I型14例,Ⅱ型24例,Ⅲ型5例。按Singh提出的方法,将股骨近端骨骼强度由弱到强分为1~6级:1级0例、2级4例、3级12例、4级14例、5级10例、6级2例。1.2手术方法入院后行常规牵引复位。一般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也可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保持患肢伸直固定。健侧肢体尽量外展,在两下肢之间留出足够空间。以便C型臂X线机顺利准确地观察股骨近端正、侧位影像,监视手术过程,闭合手法对骨折进行复位,待骨折位置满意后,将患肢内旋10°~15°或更大角度,内收10°~15°固定于牵引床上以方便操作。要是骨折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如果遇到困难也应在一个平面达到复位,另一个平面在插钉过程中进行矫正。由皮外触及大转于顶点,由顶点向近端水平切开5~6cm,逐层切开后直达大转子尖。选择大转子顶点的前1/3后2/3交界处为进钉点,用尖锥开髓进入髓腔,导引针转动插入髓腔,确保畅通过髓腔中心。扩髓不是必须的,扩髓应从直径相同或小13开始,近端必须扩至与主钉近端直径相同,远端扩至较置入钉直径扩大23.PFNA的直径及颈干角确定以后,用相应导向器连接PFNA主钉,固定螺杆一定要旋紧。将连接在导向器上的PFNA钉用手推入髓腔,直到拉力螺钉孔的轴线位于股骨颈下1/3处。PFNA 主钉放置满意后,取出导针。螺旋刀片的放置:首先沿导向器套筒钻入导针,C型臂X线机透视下监测导针到达要求位置,拔除内套筒,空心钻沿导针钻开皮质至限深处,将螺旋刀片安装在特制手柄上,将螺旋刀片轻轻锤击打入,C型臂监视刀片到达满意位置后,顺时针旋转插入器手柄,将螺旋刀片锁定,锁定远端锁钉并安装尾钉。术后当天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术后3天给予CPM锻炼,4~8周开始部分负重行走。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美容整形技术在鼻外伤修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美容整形技术在鼻外伤修复治疗中有哪些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医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所接收治疗的鼻外伤患者76例,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按照专业的美容整形技术来进行治疗和修复。医护人员还要做好后期的跟踪访查工作,跟踪访查人员必须做到及时发现患者后期恢复期所出现的一切突发问题,并予以解决,以达到“修复效果呈现优化”的目的。结果:76例鼻外伤患者都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第一阶段佳修复效果,在对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进行1~3年的跟踪观察后显示,大多数患者都得到了相对满意的治疗修复效果。结论:美容整形技术在鼻外伤修复治疗中确实存在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加伟;王雪山;张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探讨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则给予我院所制定的具体急诊护理路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78%,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以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其中,对照组选择综合治疗+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纳洛酮+醒脑静治疗。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70.1±23.5)min,临床症状消退时间(246.3±47.1)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苏醒以及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而且提高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王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在儿童假性及混合性近视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在防治少年儿童假性及混合性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对150例假性及混合性近视的少年儿童应用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近视眼治疗仪治疗、用眼卫生指导和饮食指导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150例(300眼)经综合治疗后,视力均得到改善。静态检影屈光度数大部分降低,30例显示远视状态,307例呈正视,50例存在散光,48例近视度数降低。其中近视度数降低少0.20D,多1.10D,平均降低0.76D。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和预防少年儿童假性及混合性近视眼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之一。

    作者:阎书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

    目的:探究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尿失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盆底肌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且两组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尿失禁的患者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曾阳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层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及重要性。方法从高血压的目标健康教育人群、健康方式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果随着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也明显提高,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采取多样化,生动化的教育,才能够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的认知程度,从而规范其服药及生活习惯,促进群众的健康。

    作者:陈锋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角度前屈位牵引治疗颈椎病9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角度前屈位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2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6例。两组均采用颌枕带牵引,观察组根据颈椎病变部位不同采用0-30°前屈位牵引,对照组采用固定垂直牵引。每周3次,12次为1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前屈位牵引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固定垂直牵引,临床上应根据颈椎病变部位不同采用不同角度的颈椎牵引,从而大程度地提高牵引疗效。

    作者:顾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ICU 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408例患者,记录发生意外拔管的次数,当时的人工气道方式和可能的原因,发生意外拔管后对患者的影响及处理方式。结果:有26例发生意外拔管,占5.8%。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对意外拔管的预防,肢体约束、适度镇静、充分沟通、正确固定气管套管及呼吸机管道、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型号和置管深度是有效的护理对策。

    作者:冯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于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间于被本院收治的7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实施制订好的心理护理办法,而对照组则采用按传统的一般护理办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DS、SAS和心理功能、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方面的评分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在接受相关心理护理后,抑郁、焦虑等分数明显下降,社会活动、生活能力也得到提高。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效果很好,在临床实践上有积极意义。

    作者:俞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正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乙肝病毒(HBV)阳性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5.3%~12%,同时肺结核也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世界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年结核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耐药性结核杆菌相当常见。全国调查表明,我国有近6亿人口感染了结核杆菌,占总人口的45%,每年的发病人数120万,因此,在临床上肺结核患者合并HBV感染现象较为常见。目前,国内外对初治菌阳性肺结核推荐2HRS(E)Z/4HR短程化疗方案,除链霉素外,方案中其他药物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作用,尤其是在强化治疗期开始的2~3个月,用药较多,3~4种抗结核药物同时联合应用,更易发生肝脏损害。有报道,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损害发生率为50%。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了解这部分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对肺结核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抗病毒和护肝治疗对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92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组(抗病毒组)、护肝治疗+抗结核治疗组(护肝组),观察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的患者肝功能水平较护肝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防止乙肝病情的加重,从而明显减轻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的肝脏功能损害情况。

    作者:聂双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31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并总结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31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方式。结果:通过有效且合理的护理,全部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症状均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治疗1-10周后2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有3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由于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且病程也比较凶险,对此,要想降低其致死率,其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治和精心护理。

    作者:陈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皮肤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皮肤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促使工作人员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并注重执行。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院皮肤科的42名护理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包括洗手状况及效果,并分析手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人员对手卫生认知情况不一,认知率低;护理人员年龄较大者(41~55岁间)、接触患者前、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冬季洗手等洗手率低,P<0.05,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未进行完整的教育培训增强认知、缺乏强制的监督措施、未制定有效检测洗手效果的指标等;结论:该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认知缺乏,执行率和依从性低,总体状况不乐观,应注重加强手卫生培训教育,加强监督力度,提高手卫生的执行行、依从性,改善现有状况。

    作者:王彬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埋线针刀在美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埋线针刀是一种新型的操作工具,其操作技巧,简而言之,可归纳为“一个核心技术、两个运动形式、四个基本动作”:穿刺是埋线针刀操作的核心技术,切摆是埋线针刀的两个运动形式,纵切、纵摆、横切、横摆是四个基本动作。但在临床中,仅仅掌握这些技巧还是不够的,应该把握好操作中的“度”。

    作者:杨才德;包金莲;于灵芝;宋建成;周承蕊;田瑞瑞;侯玉玲;艾庆娟;赵惠;程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动静脉#瘘的术后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6%,对照组为71.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科学有效护理预防措施,能够降低行动静脉#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鲍亚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罗伊模式在ICU的应用一例肝硬化患者的护理

    随着当代医疗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命质量提高的渴望,ICU 已成为重症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03年SARS之后ICU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ICU收治的大多数是病情危重,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的病人。对于他们来说,不仅要承受生理上的病痛,还要背负精神上的压力。如何更好更全面地护理病人已成为ICU护士的一项艰巨任务。罗伊模式概念的建立基于Nelsond的适应概念及Von Ber-talanf y的系统理论〔1〕。他认为所有患者都是一个包含生理、心理、社会性的适应系统。他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概念框架去指引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评估,问题确定,目标建立,计划,干预及评价。因此,应用此模式可以更好地指导护士对病人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更好地对患者实施护理。

    作者:龙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职专医学形态学教学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

    针对职医专业学习周期短、公共课设置多、医学形态学课时少的现状,专业骨干教师、教学硬件不足的现状,分析医学形态学教学存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提高高职高专医学形态学教学质量寻找有效途径。【办法】结合高职专科学制、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目标、就业方向、用人单位需要等现状,对目前高职高专医学形态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解决办法。具体是我们对一些视角相同、相近的形态学教学内容不分课程进行合并式教学,可以使相关医学形态学教学的有限时间、空间获得充分利用、有效学习周期缩短,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提高、接受临床知识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改善。随着高职专科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教学的分开,各教研组承担一门教学任务,独立进行单门教学活动局面也被打破,而是尝试组合成形态学教学团队、形态学实验室教学任务,以克服职高专扩招带来的师资、场所、设备、材料不足的矛盾。如《组织胚胎学》组织学实验与《病理学》病理解剖学教学合并,除基本组织学和病理学概论理论课分开讲授外,系统器官组织学和系统疾病合并式教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软硬件资源在专业教学的使用效率。采用正常组织结构教学+病理解剖结构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内容权重1:2,注重医学临床桥梁课病理学教学,病理学教学中又引进大量的临床知识,这样可以通过强技能、厚专业、重实用的办法,强调专业知识的适用性,加深专业知识的关联性,牢固专业思想基础、增强从事专业的后劲。靠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厚实医学形态学基础知识。

    作者:刘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骨折与神经损伤

    目的:总结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32例闭合性骨折,稳定型骨折行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不稳定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松解或吻合受损伤的神经。23例开放性骨折及经8周以上观察神经功能未恢复的9例闭合性骨折,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损伤的神经。结果4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骨折均愈合,按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综合评定疗效(BMRC法):优23例,良15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0.86%。结论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是常见损伤,同时必须注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损伤的神经及时进行修复,并采取适当的康复措施,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晓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3年10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中收治的55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抗压综合征、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患者,分别应用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腹膜透析等血液净化技术进行治疗。结果:血液净化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本组中的55例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治疗平均康复率均达85%以上,因此,血液净化技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结论: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身体情况,逐步强化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可确保患者及早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张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析老年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血透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老年血透患者占同期血透患者的60%左右,且老年人血透死亡率比非老年人高,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并了解老年血透患者在透析前后容易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如否认及矛盾心理、孤独焦虑并恐惧心理、失望及绝望心理。以此医护人员可以在透析前后有的放矢,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

    作者:孙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和慢性阑尾炎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腹腔镜切除手术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阑尾炎患者46例,慢性阑尾炎患者4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切除手术后,急性阑尾炎组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腹腔脓肿、小肠梗阻)发病率等均高于慢性阑尾炎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经腹腔镜切除手术后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是急性阑尾炎经腹腔镜切除手术后与慢性阑尾炎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等均长于慢性阑尾炎患者,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也高于慢性阑尾炎组患者。

    作者:涂升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