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静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出血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联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35例OSAHS非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昏迷程度以及疾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重度昏迷发生率(51.4%)、预后不良发生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17.1%)、(11.4%),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OSAHS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昏迷程度深度,且预后不良较普遍,临床应重视对具有急性脑出血高危因素OSAHS患者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陈丁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青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住院的31例45岁以下青年AMI病例,与同期住院的老年AMI患者75例比较,从危险因素、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心电图特征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在性别、吸烟、腹型肥胖、冠心病家族史、典型胸痛及发病诱因等方面与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年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有大量吸烟、腹型肥胖、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等高危因素。
作者:蔡俊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探病本来是表达对病人的关怀和慰问,理应有利于病体的康复,但是临床医生告诉我们说有不少病人在受到探视之后,病情反而加重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相反的效果?追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探病人者缺乏相关知识,在探病时犯了这种或那种过错,归纳起来,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作者:巷本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探讨细节管理在专科护理工作的应用。以细节管理的理念,制定护理管理机制和护理工作考核标准,通过护理管理监控体系,把细节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护理质量。结果显示细节管理实施后护理缺陷和差错发生例数下降58.97%;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和病人满意度比实施前分别高出3.30%、3.90%、4.35%、4.20%。说明加强细节管理能够减少护理缺陷和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何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医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护理模式的不断进展,由于精神疾病愈来愈受社会的关注,人们对此认识逐步加深。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已不适应精神科护理发展需求,与患者及家属期望值相矛盾,使护理纠纷发生率增加,护理质量下降。因此,我院结合精神疾病及患者心理特征,探讨影响精神科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方法,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理纠纷,效果满意。
作者:马杰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从营造干净、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突出人性化服务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正确处理护士的合理需求,善于运用激励机制7个方面体现老年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
作者:顾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分析对真菌性角膜炎采用结膜瓣遮盖手术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接诊的48例(共有48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结膜瓣遮盖手术治疗并采用同对照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术后3个月到一年这一时间段,观察并记录患者不同方法对于患者的角膜溃疡愈合以及各自的前房积脓情况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24例患者中22例病症得到痊愈,治愈率为91.67%。单纯使用药物的对照组治愈率为70.83%,两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明显提高,治愈时间有所缩短,视力得到显著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结膜瓣遮盖手术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人事档案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反映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和思想品德等许多方面,更是医院了解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作者:李维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文通过对传统包皮环切术、包皮环扎术、一次性包皮切除缝合器手术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及对各自优缺点进行比较,向广大医务工作者直观地展现每一种手术方法的特点,以此为医生和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孙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2O例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包括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与用药指导、起居护理。
作者:孙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则给予我院所制定的具体急诊护理路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78%,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以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正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乙肝病毒(HBV)阳性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5.3%~12%,同时肺结核也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世界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年结核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耐药性结核杆菌相当常见。全国调查表明,我国有近6亿人口感染了结核杆菌,占总人口的45%,每年的发病人数120万,因此,在临床上肺结核患者合并HBV感染现象较为常见。目前,国内外对初治菌阳性肺结核推荐2HRS(E)Z/4HR短程化疗方案,除链霉素外,方案中其他药物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作用,尤其是在强化治疗期开始的2~3个月,用药较多,3~4种抗结核药物同时联合应用,更易发生肝脏损害。有报道,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损害发生率为50%。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了解这部分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对肺结核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抗病毒和护肝治疗对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92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组(抗病毒组)、护肝治疗+抗结核治疗组(护肝组),观察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的患者肝功能水平较护肝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防止乙肝病情的加重,从而明显减轻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的肝脏功能损害情况。
作者:聂双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作研讨。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80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况进行了检测、观察和评估。结果由于治疗和护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患者呼吸衰竭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绝大部分患者病情均有明显好转。结论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只要发现得早,在短时间内,保持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通畅,设法控制感染,加强心肺功能,严格控制病情再度发展,才能提高治愈率,以及减少死亡率。
作者:蒲佳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方法:重视消毒供应中心中员工的素质培养,建立一只高素质的护理团队,加强消毒供应室内各个区域的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在供应室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结论:有效提高了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对医院内部的感染进行了有效控制,同时也为临床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
作者:曹建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面神经炎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给生活和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患者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美芹;张建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心护理干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术后肌无力危象及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肌无力危象及肺部感染的机率相对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降低肌无力危象及呼吸道并发症的机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高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推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本文将对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期为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沈国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股骨颈骨折病人全面的护理,促进病人尽早康复。方法:对股骨胫骨折病人进行手术护理,保守疗法护理及正确功能锻炼。结果:通过对病人实行全面护理,无并发症发生,且疗程缩短。结论:对股骨颈骨折病人需进行全面护理。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天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粘膜病。研究天疱疮的病因和治疗对提高天疱疮的治疗水平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天疱疮的病因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
作者:和慧;高爱超;孙文玲;郭婧芳;李振玲;王晶晶;刘长欢(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过敏性黄疸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本病病因不易确定,易复发,易复发,病儿常需住院治疗,且本病多发生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我院自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非常重视患儿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掌握了一定的防病治病知识,并加强患儿出院时的护理指导,是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得以延续,对预防本病复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风;范爱华;马清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